隨感二則
法宏
摘自:禅刊
月色
這一夜剛好是農曆十五,當暮色四合,夜幕降臨時,一輪皎潔的圓月在墨綠的山邊冉冉升起。夜空並不十分明朗,依稀飄浮著一片片淡黑色的絮雲。而這輪皎月就穿棱在這片片絮雲裏,猶如一個清麗飄逸的仙子輕移蓮步穿行在一叢叢淡墨的樹影中,時隱時現,若即若離。乍眼望去,她又象一株出汙泥而不染的白蓮,穿過一層層的汙泥來展現它那素白如雪超塵脫俗的容顔,更把那攝人心神燦白的光華灑在廣漠無邊的黑夜裏,也灑在我們黯淡荒蕪的心田,讓我們走到哪時也能感到它的存在,感到它的清潔。我靜靜地想,我們的真心自性何嘗 不是這樣呢,當我們拔開那些像烏雲一樣的雜思妄想,真心自性不也會象澄清明淨的月色一樣流露出來,無處不在周遍法界而光明充滿嗎
默默與天語
孔子曾對他的弟子說:“天又說了什麼呢,春、夏、秋、冬四季不是照樣運行交替嗎
普天下的萬事萬物不是照樣生長滅 亡,循環往複嗎
你們看,天又說了什麼呢”。看了這段話,我恍有所悟。
在我們活中,確實有許多事情並不是文字語言所能完全表達出來的,往往我們在想說一件事或表達一下自心的體會時,不是覺得詞不達意,就是覺得意猶未盡,而別聽了也未必能了解其中真正的涵義。所以,與其表達不清,倒不如沈默,在靜默中反而能體會或意識到些什麼。
雖然天並沒有說什麼,但天底下的萬事萬物都在周而複始,生生滅滅。無時無刻地向我們昭示著永恒不變的真理。所以,在許多時候,當我們投進大自然裏,去看那青山綠水,翠竹黃花,春風秋月,陽春白雪時,就會深深地體會、領悟到大自然的生生息息,也能感悟到人生的變幻無常猶如月圓月缺,花開花落……。高興也好,悲傷也罷,要走的終須會走,留也留不住,而生命中的歡樂煩惱,悲歡離合,熱鬧寂寞,也只不過是歲月河流上的兩岸煙雲,轉瞬即逝,飄然而過。倘若心能真正地放下了,對世俗的牽絆執著自然就會淡如輕煙,心境也會變得開朗明淨,只有擁有一顆澄清明澈寂然的心,才能接近禅的意境,明悟自然造化的美妙。
縱然天是無言沈默的,可靜默才是自然真正的面目,而在靜默中人真實的情感和思想才能得到交流和真正的超然升華,達到“物我俱忘”的境界。如果我們能時時保持靜默的心境,那麼便會臻于“行亦禅,坐亦禅,語默動靜體安然”的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