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07-032皈依離衆苦

  皈依離衆苦—一 海濤 輯

  

  1.持守皈依戒的利益功德:

  一、接受皈依後,我們才能開始修習佛法。

  二、皈依戒可爲一切戒律和不同層次的出家戒紮下一個有利的根基。

  叁、持守皈依戒可保護我們免受人和非人的傷害,而且一切障礙和惡緣也都會消除。

  四、我們在一生當中都會得到叁寶的加持。

  

  2.皈依最重要的功德利益就是:它可提醒我們讓我們不會忘記:「我曾在某日某個地方皈依某個上師。那時我決定修行佛法就是我要的生命方向,也是我要做的事!」

  

  3.皈依不斷提醒我們一些對自己的約定,以此我們可以慢慢形成一種習慣。

  

  4.依照佛法來說,我們的因果業力——善或惡的行爲,只不過是一種習性、一種習慣。

  

  5.皈依最大的利益就是提醒我們不忘方向。我們皈依了佛、法、僧後,我們便成爲一位佛教徒。我們皈了依,便表示我們已開始修行佛法。

  

  6.倘若我們是一位大乘的行者,想受皈依兼發菩提心時,那麼我們便要發願利益幫助一切衆生。

  

  7.皈依應有的認知:除佛陀以外無究竟導師;除佛法以外無真實道路;除僧伽以外無他伴可同行法道。

  

  8.佛法是一條道路。它是佛的親身體悟,也是任何走過覺道者的經驗。任何可幫助我們開悟的方法都稱爲修行,修行本身就是佛法。

  

  9.當我們皈依時,便表示我們已決心去了解學習開悟的法門,並致力于實修,以幫助他人也能獲得與我們同樣的證悟。

  

  10.真正皈依佛的內涵包括了我們深信證悟的可能性,並決心達成它。決心學習法門並且付諸修行就是皈依法的真義。

  

  11.若想真正做到皈依法的話,我們一定還要皈依僧,因爲法的實悟乃來自于僧。

  

  皈依離衆苦—二 海濤 輯

  

  1.在密宗裏,上師、本尊、護法都是皈依的對象。倘若上師已經證道,那麼他的心就像佛一樣,他的語或教導就是法,然後由于上師也代表僧伽,所以他的身就是僧。

  

  2.上師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爲透過上師的傳授和教導,我們才有可能得到一切了悟。

  

  3.我們並非被迫一定要視上師爲佛,而是由于我們所感受到的恩澤,而自然而然生起的那種讓我們視上師爲佛的虔誠。

  

  4.密續的經典說,由對上師的虔誠來看,便可知我們的修行是否有所進步。

  

  5.修行越進步,便會對上師生起越多的虔信心。因爲當我們的悟境增加時,我們對上師的信心也會跟著加深。

  

  6.西藏佛教習慣上,每天要念皈依文,無論是修任何法,或做任何善行前都一樣。因爲我們皈依時的心理活動本身就是一種修行,所以在修每個法的前面念皈依文以此加深我們的誓願。

  

  7.雖然我們在修法一開始時,便要念誦皈依發心文,但我們不應認爲這只有在一開頭才要做而已。皈依和發心應該在整個法道上永遠伴隨著我們,慈悲也是。

  

  8.若無皈依便不可稱爲佛教徒,而若無發心便不可能就。所以皈依和發心可說是一體的。

  

  9.皈依的動作就像一樣東西,時時提醒著我們,當我們發現自己忘了努力,又陷入以往的習性時,便能借著它提醒自己:我們是有方向、有目標、有道路走的。

  

  10.我們在皈依佛後就不要再皈依世俗的神只。因爲皈依某種東西,便表示我們要以此爲我們最究竟的目標。而既然我們的目標是要開悟成佛,那麼再皈依任何與此目標不相搭配的東西便屬不當。

  

  11.皈依法最主要的戒律就是盡自己所能去幫助他人,縱然無法做到,也不要去傷害他們。

  

  12.利他就是佛法的精要,而皈依僧的戒律就是鼓勵自己和他人往好的方向走,讓自己和他人都能受到正面的影響。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