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祖師禅

  祖師禅

  華方田

  根據禅宗史籍的記載,禅門五家中最早形成的沩仰宗的問世,標志著祖師禅的形成。此後,禅宗五家的禅師們高舉“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旗幟,反對傳統佛教的持戒、誦經、念佛、坐禅的修持方式,強調任其自然,自性自悟,揚眉瞬目,機鋒棒喝,甚而呵佛罵祖,各立門庭,宗風競秀。在唐末五代和北宋時期,祖師禅蔚然成風,盛極一時,一度成爲禅宗的主流,影響廣泛而深遠。

  沩仰宗創始人仰山慧寂首次提出了與如來禅相區別的祖師禅的名稱,並把如來禅與祖師禅對舉,以示祖師禅在層次上高于如來禅。《景德傳燈錄》卷11載:“師(仰山慧寂)問香嚴:“師弟近來見處如何

  ”嚴曰:“某甲卒說不得。乃有偈曰: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去年無卓錐之地,今年錐也無。”師曰:“汝只得如來禅,未得祖師禅。” 慧寂的這種評論或許認爲香嚴從無立錐之地到無錐的覺悟方式是漸悟而不是頓悟,所以還不是祖師禅。後來香嚴智閑在與慧寂的談話中說了一個偈誦:“我有一機,瞬目視伊。若人不會,別喚沙彌。” 意思是說,我的心靈眨眼間就能直覺到佛法,若不會這種禅法,就連沙彌都不如。慧寂聽後說:“且喜閑師弟會祖師禅也。”很明顯,慧寂認爲,超越分別、當下頓悟才是祖師禅的特質所在。仰山之後,許多禅師都把將如來禅與祖師禅的對比,作爲參禅悟道的修行方式。例如石霜楚圓評論香嚴的悟道偈“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治”時說,悟是悟了,但仍然有言語知解,所以還是“向言中取”的如來禅,而不是離言絕相、當下即是的祖師禅。

  後來,禅師們還進一步提出過祖師關的修行方法,強調修禅的人必須參透祖師禅機的關門,領悟祖師禅法的關口。《無門關》曰:“參禅須透祖師關,妙悟要窮心路絕。祖關不透,心路不絕,盡是依草附木精靈。且道,如何是祖師關

  只是一個無字,乃宗門一關也。”意思是說,“無”字是祖師關的核心問題,這個“無”字,就是無一切相對分別,無一切差別相。所謂過祖師關就是要超越一切言語分別,滅除思維意識,心窮路絕,超越對待,截斷衆流,只有這樣,才能當下悟入,才算達到了祖師禅的境界。同時,爲了證明祖師禅的正統性和悠久曆史,禅門還相繼提出了後來衆所周知的“拈花微笑”的公案和西天二十八祖的傳承次第,“如何是祖師西來意”的提問,更成爲祖師禅驗證禅人開悟與否的重要機語。

  概而言之,祖師禅的特點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一是主張當下頓悟,凡是倡導漸悟的,就不是祖師禅。二是強調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凡是主張經教、知解落于言诠的,都不是祖師禅。叁是提倡參透祖師關,截斷一切思維分別。四是以心傳心,師資相承,凡不屬東土六祖惠能禅系的,不能列入祖師禅。總體來說,只有既主張當下頓悟,又強調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才是祖師禅。

  到兩宋之際,從禅門五家的曹洞宗中演變出提倡寂寞打坐爲特色的默照禅,與從臨濟宗中演化出來的以參話頭爲特點的看話禅相對立,從此終結了祖師禅一枝獨秀、主導禅宗天下的曆史。

  出自: 《競爭力 》 2009年9期

✿ 继续阅读 ▪ 中道緣起說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