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痛苦(達彌卡)

  痛苦

  達彌卡

  凡人和受過訓練的聖潔弟子同樣體驗到愉快、痛苦與不樂不苦的感受;他們之間有何分別處與相異處呢

  當凡人體驗到痛苦時,他憂慮、悲傷、哀痛、捶胸、流淚,心情紛亂。他的肉體與精神都有如此感受。這就如一個人被一枚飛镖射中後,又遭到另一枚飛镖的攻擊。他會感受到被兩枚飛镖所射的疼痛,凡人就是這麼樣的。當感覺痛楚時,他怨恨、抗拒,結果産生了一股強烈的怨恨與抗拒心,在疼痛的折磨下,他便去尋求感官之樂。爲甚麼呢

  因爲凡人除了尋求感官享樂之外,並不知道其他脫離痛苦的方法、在享受感官之樂時,享樂的貪念逐漸加強。他不知道這些貪念的升起與消失的真相,不了解這些貪念的滿足感、危險性,也不知道如何脫離它們。由於缺乏這種知識,所以對不苦不樂的感受無知。無論是苦、樂或不苦不樂,他都認爲是束縛。他被生、老、死、悲傷、恸哭、疼痛與絕望所束縛。我說他是被痛苦所束縛。

  當經受訓的聖潔弟子體驗到痛苦時,他不會憂慮、悲傷、哀痛、捶胸、流淚,心情紛亂,他只體驗到肉體的感受。這有如一個人只被一枚飛標射中,不再遭受隨後的飛镖攻擊、受過訓練的聖潔弟子就是這麼樣的。當感覺痛苦時,他並不抗拒、怨恨,也就不會産生強烈的抗拒或怨恨心·在疼痛的折磨下,他並不尋找感官享樂。爲甚麼呢

  因爲他知道脫離疼痛的其他方法。由于不去享受感官之樂,他便不會對享樂産生任何貪念;他知道這些貪念的升起與消失的真相,了解這些貪念的滿足感與危險性,也知道如何脫離它們。有了這種知識,對不苦不樂的感受不會無知,無論他感受到苦、樂、不苦不樂時,他不會被這些感受所束縛。他脫離了生、老、死、悲傷、恸哭、疼痛與絕望。我說他脫離了痛苦。

  摘自《佛陀法語》

✿ 继续阅读 ▪ 放生叁施俱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