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陀法語 五月▪P2

  ..續本文上一頁僧衆則有如服藥痊愈了的病人。

  五月十七日

  蓮花不爲濁水所汙染;同樣的,涅槃不受煩惱所汙染。涅槃具有蓮花這種特質。

  冷水能減退發燒的熱度,同樣的,涅槃能去除煩惱的熱度。冷水能解除人與獸在疲勞、受驚、口渴與中暑時的口幹,同樣的,涅槃能驅除人對感官欲樂、不間斷的形成的渴求。涅槃具有冷水這兩種特質。

  藥劑是衆生遭毒物危害的解藥;同樣的,涅槃是衆生遭煩惱圍困的解藥。藥劑能終止痛苦,涅槃也同樣能終止痛苦。藥劑是賦予生命的甘露;涅槃也同樣是賦予生命的甘露。涅槃具有藥劑這叁種特質。

  大海中沒有屍體。同樣的,涅槃中沒有煩惱的屍體。大海廣闊無邊,不因河水的注入而盈滿,同樣的,涅槃也是廣闊無邊,不因衆生的證悟而盈滿。大海是巨大生物的歸宿;同樣的,涅槃是聖者—一個沒有瑕疵、斷盡煩惱、獲得能力、控製了自己的心的巨人的歸宿。大海中盛開著各式各樣、無窮無盡的珊瑚;同樣的,涅槃裏也盛開著各式各樣、無窮無盡、純白潔淨的智慧與自由。涅槃具有大海這四種特質。

  食物維持衆生的生命;同樣的,涅槃驅除了老與死,維持衆生的生命。食物提供衆生超自然的力量、爲衆生製造美;同樣的;涅槃爲開悟衆生提供了這兩種特別素質,食物使衆生的痛苦平息,同樣的,涅槃使開悟衆生因煩惱而引來的痛苦平息。食物消除衆生因疲勞而引發的虛弱,同樣的,涅槃爲開悟衆生消除因痛苦而引發的虛弱。涅槃具有食物這五種特質。

  空間是無生、無老、無死、不升起于此處、不消失于彼處、難以下定義、非盜賊所能偷竊、不爲任何東西所支撐、屬于飛鳥的領域、無阻礙、無邊際的。同樣的,涅槃也是無生、無老、無死、不升起于此處、不消失于彼處、難以下定義、非盜賊所能偷竊、不爲任何東西所支撐、屬于聖者的領域、無阻礙、無邊際。涅槃具有空間這十一種特質。

  寶石能達成願望。同樣的,涅槃也能達成願望。寶石帶來喜悅;涅槃也一樣能帶來喜悅。寶石光輝燦爛,涅槃也是如此。涅槃具有寶石這叁種特質。

  紅檀香不易得到,同樣的,涅槃也不易證得。紅檀香的香味無比芬芳;涅槃的香味也無比芬芳。紅檀香受到好人贊賞;涅槃也受到聖者贊賞。涅槃具有紅檀香這叁種特質。

  從奶油上層撇取出來的酥油有美麗的色澤;同樣的,涅槃有本身的特質的色澤。酥油有芬芳的香味;涅槃也有德行的芬芳香味。酥油滋味豐富;涅槃也同樣是滋味豐富。涅槃具有酥油這叁種特質。

  山峰高峻無比;同樣的,涅槃至高無上。山峰不動不搖,涅槃也同樣不動不搖。山峰難以攀登;同樣的,涅槃也難爲煩惱所攀登。山峰上種子不能滋長,同樣的,涅槃裏,煩惱不能滋長。山峰沒有喜好厭惡,涅槃也同樣沒有喜好厭惡。涅槃具有山峰這五種特質。

  五月十八日

  “有如一只母雞伏在一個藏有八粒、十粒或十二粒蛋的窩上,小心地孵著蛋。請問那只最先以爪和喙啄破蛋殼,安全地鑽出的小雞稱爲最長的或最幼的?”

  “世尊,它最先破殼而出,理應稱爲最長的。”

  “既然如此,我爲了解救沈溺于無知之中的衆生,最先啄破無知之殼,我就是世間第一位徹底了悟的無上正覺者。我是世上至高至尊者。”

  五月十九日

  有德之人像是能解除衆生煩惱之毒的解藥;

  有德之人像是能減輕衆生煩惱病痛的香膏;

  有德之人像是能滿足衆生願望的寶物;

  有德之人像是能載送衆生脫離四大洪水的大船,

  有德之人像是能帶領衆生越過輪回之沙漠的領導;

  有德之人像是能息滅衆生的叁凶火的大風。

  有德之人像是能降給衆生善念之甘露的一片雨雲,

  有德之人像是能促使衆生修習善行的導師;

  有德之人像是能指引衆生邁向安穩之道的好領導。

  五月廿日

  亘恰佝達(Vacchagotta)對世尊說:“我曾聽聞說“您—至善的喬達摩說過:應只布施給您,不應布施給其他導師,應只布施給您的弟子,不應布施給其他導師的弟子。”說這話的人是否正確地、無歪曲地傳達您的意思?這說法合乎您的教誨嗎?至善的喬達摩,我真不想誤解您的教誨。”

  世尊說:“亘恰佝達,說這話的人誤傳了我的意思。他們所說的是錯誤的,不是我的意思。其實,阻止他人布施的人建築起叁道障礙。那叁道?即他妨礙了施主積德,妨礙了受施者獲得施受,他本身因吝啬而毀壞了自己。”

  五月廿一日

  若你觀察樹木或草芥,

  它們展現了互不相同的本質與美型,

  它們有很多不同品種。

  再觀察甲蟲,飛蛾或螞蟻等小昆蟲,

  它們展現互不相同的本質與類型,

  它們有有很多不同品種。

  觀察具有四肢的大小動物,

  它們展現了互不相同的本質與類型,

  它們有很多不同品種。

  觀察腹足類、蛇類與爬蟲類,

  它們展現了互不相同的本質與類型,

  它們有很多不同品種。

  觀察魚類與水族類,

  它們展現了互不相同的本質與類型,

  它們有很多不同品種。

  觀察鳥兒與飛行類,

  它們展現了互不相同的本質與類型,

  它們有很多不同品種。

  這些生物的本質與類型可以區分,

  但人類卻沒有這些本質與類型的區分。

  不論頭或發、耳或眼、口或鼻、唇或眉,

  都沒有巨大分別。

  不論頸或肩、腹或胸或生殖器,

  都沒有巨大分別。

  不論手或腳、手指或指甲、小腿或大腿或膚色。

  都沒有其他生物的類別那麼繁多,

  人的類別遠不比其他生物繁多,

  人與人之間的區別只在于風俗習慣的不同。

  五月廿二日

  國王問:“那先(Nagasena)尊者,善與惡,何者爲大?”

  “陛下,善爲大,惡微不足道。”

  “如何解釋呢?”

  “陛下,若作惡者深感懊悔,想著:“我做了一件惡事。”他的罪惡就不再增加。但是,行善者並不感到懊悔,心裏沒有悔意。因此愉快之感油然而生,從愉快之中引出了喜悅。因爲喜悅,身體就會平靜。有了平靜的身體,一個人就會感到快樂,心念也由于快樂而能夠專注集中。心念專注的人能清楚看見事物的真相,而善行就是這樣不斷增加。”

  五月廿叁日

  有一次,世尊居住在爾沙裏(Vesali)附近的一座樹林中的一間大堂中。當時,有一個名叫卡蘭那巴林(Karanapalin)的婆羅門在爲離查密(Licchavis)蓋一所房子。一日,卡蘭那巴林看見婆羅門頻義亞甯(Pingiyanin)從遠處走來,趨前問道:“尊貴的頻義亞甯,一大清早您從那裏來?”

  “我從沙門喬達摩那裏來。”

  “那您對沙門喬達摩的精辟透徹見解有何看法?你認爲他是一位智者嗎?”

  “我如何能與他相比?我又是誰,如何能評定他那精辟透徹的見解?只有和他一樣的人才能評定沙門喬達摩的智慧。”

  “閣下給沙門喬達摩的贊美可真是高呀!”

  “我如何能與他相比?我又是誰,如何能贊美沙門喬達摩?受贊美的人也真心贊美沙門喬達摩?受贊美的人也真心贊美沙門喬達摩。他是天神與人中最崇高的。”

  “您看見了他的甚麼優點,竟然使你對他如此信服?”

  “就有如一個人品嘗了美味的食品之後,就不再渴望品嘗其他較差的食品;一樣的,一個人聽了喬達摩的全部妙法之後,再也不渴望聽其他人、群衆、隱士或婆羅門的講話了。”

  “有如一個饑餓、虛弱的人看到一塊蜜餅,享受了它的甜美滋味,一樣的,當一個人聽了喬達摩的全部妙法之後,心中感到甜美與安詳。”

  “有如一個人得到一支黃色或紅色檀香水,不論他嗅吸木的根部、中部或頂部,都能聞到一股絕頂的清香味;一樣的,當一個人聽了喬達摩的全部妙法之後,所有的憂慮、悲傷、痛苦、哀痛、絕望都會消失。”

  “有如一個被熾熱的天氣折磨得疲倦厭煩、喉幹口渴的人,來到一個清甜涼澈的池塘,一個美好的歇腳處,便跳入水中沐浴、暢飲一番,消除了一切悲痛、疲勞與煩燥,一樣的,一個人聽了喬達摩的全部妙法之後,所有的悲痛、疲勞與煩燥都會消失。”

  聽了頻義亞甯的這番話,卡蘭那巴林從座位站立,擺好披在肩上的袍衣上角,以右膝著地,伸出雙手,朝世尊所在的方向說了叁遍:“禮敬世尊、聖者、正等正覺佛陀。”

  “善哉!頻義亞甯,善哉!有如一個人把摔倒的扶正,把被封蓋的揭開、爲盲人指引道路,在黑暗中亮起明燈以讓視覺正常的人看清。同樣的,你爲我闡明了佛法,我也將皈依佛、法、僧。在我有生之年,請把我當做受皈依的在家弟子看待吧!”

  五月廿四日

  有一種東西,若加以修習和發展,有助于培育割舍、放棄、鎮定、寂靜、高深知識、覺悟和證得涅槃。甚麼東西呢?那是對平靜的冥想。

  五月廿五日

  婆羅門桑加拉跋(Sangarava)對世尊說:“至善喬達摩,我們婆羅門徒主持祭祀,也鼓勵他人行祭禮。祭祀者能積大功德,也能造福許多人。反之,出家修行者只幫助自己,使自己平靜,只引導自己邁上涅槃之道。這人所修持的是只能爲自己造福利的修行罷了。”

  世尊說:“婆羅門,我來問你一個問題,任由你回答。假如一個如來出世在世間,是一位無上士(世間最尊貴者)、正遍知(正確遍知一切事物)、明行足(德行與善行都圓滿俱足)、善逝(雖入涅槃卻從不舍棄衆生)、世間解(了解世間一切事)、調禦丈夫(能善巧調禦衆生的根性、化導他們)、天人師(教化天神與人之導師)、應供(德行圓滿受人供養)、世尊(世人所共同尊重者)。他說:“來!我以自力證得覺悟,得大歡喜,你們也一起來!通過自力,你們也可以證得覺悟,得大歡喜。”導師因此將佛法傳授給數百人、千人、萬人。婆羅門,這樣的出家修行,所惠及的是自己還是衆人呢?”

  “至善的喬達摩,這是利益大衆的修行。”

  五月廿六日

  天神對世尊說:“有六件事不會使人墮落。哪六件?即尊敬導師、佛法、僧團、修行、熱誠與慈愛。”

  過後,世尊把天神的這番話重覆給僧衆聽,並說:

  深切尊敬佛法僧,充滿熱誠與慈愛,

  如此比丘不墮落,他已經趨近涅槃。

  五月廿七日

  人若受病苦,不去求醫治;

  縱有醫生在,非醫生之過。

  與此相同者,被煩惱壓抑,

  受煩惱折磨,不尋導師幫,非導師之過。

  五月廿八日

  多奇妙啊!多不可思議啊!喬達摩多麼安詳,容光煥發,晶瑩透徹,有如秋天的黃棗一樣晶瑩明亮;有如剛摘下的棕榈一樣晶瑩閃光,也有如靈巧的金匠把一塊黃金放在坩埚內鑄打成一件小裝飾品,然後放置在一塊黃布上更顯得無比的光輝閃亮;同樣的,悉達多六根清靜,容光煥發、晶瑩透徹。

  五月廿九日

  假設有一個渾濁不清、爛泥翻滾的水池,一個視覺完好的人,即使站在池邊,也看不清水底的蚝、貝殼、卵石、砂礫和在水中遊動的魚兒。爲甚麼呢?因爲水已渾濁不清。同樣的,一個心念混亂的人無法明白自己與他人的利益、無法達到更高的境界,又爲甚麼呢?因爲心念混亂。又,假設有一個清澈平靜的水池,一個視覺完好的人,站在池邊,能看清水底的蚝、貝殼、卵石、砂礫和在水中遊動的魚。爲甚麼呢?因爲池水平靜,沒被攪動。同樣的,一個心念平靜的人可以明白自己與他人的利益、能達到更高的境界。爲甚麼呢?因爲心念平靜,不被攪動。

  五月卅日

  你所關心、接觸的人—你的朋友、至親、同族、親屬,各個都應得獲通知、奠定基礎、建立起“入流”的四個條件。那四個?即信佛、信法、信僧和持聖者所喜愛並且能促進心念集中的德行。

  五月卅一日

  當時,婆羅門桑達裏卡·峇拉笆加(Sundcrika Bharadvaja)坐在世尊附近,問道:“至善的喬達摩有到峇呼卡(Bahuka)河沐浴嗎?”

  “峇呼卡河有何特別?有何好處?”

  “至善的喬達摩,許多人都相信峇呼卡河能淨化他們。他們在那裏洗去罪惡。”

  世尊于是說:

  峇呼卡河、欸熹卡卡河、

  佳雅河、桑達裏卡河、

  莎拉莎蒂河、巴雅哥河、

  或峇呼瑪蒂河,

  愚者常沐浴其中,

  卻洗不去罪惡。

  衆河有何用?

  不能淨化惡人,

  不能淨化企圖作惡者。

  善人日日都特別,

  善人日日都聖潔,

  善人日日都行善。

  沐浴善行中,

  衆生得保護。

  你若不撒謊、不傷害、不偷盜,

  你若信佛法、慷慨又大方,

  去佳雅河有何益?

  佳雅河與家中井一般樣。

  

《佛陀法語 五月》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佛陀法語 六月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