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在家修行,不要誤入誤區

  在家修行,不要誤入誤區

  智宗法師

  “居士”的“居”,是居家、在家的意思。居家學佛,在家修行,這是居士的一個最顯著,也最重要的特點。也正因爲這個特點,作爲一名居士,他的修行首先應該注意的,就是要立足于自己仍要居家過日子的實際,不去做超出或有違家庭生活的那些想當然的“修行”!

  之所以這樣說,實在是因爲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至今還有不少的居士——其中甚至不少還是被衆多的後進居士贊歎、傾羨、模仿的所謂“精進”居士當中——存在著一種極不正常的現象,那就是:凡提修行,必向出家師父靠攏;有沒有修行,就看你是不是學出家師父學得全,學得像!譬如說,出家師父要晨鍾暮鼓早晚做功課,那麼他也要一大早地起床,叁拜九叩,從楞嚴咒、十小咒……一直到伽藍贊,滴水不露——根本不顧其他家庭成員的作息、工作是否允許,更不管家中是不能念伽藍贊了!出家師父要修廟建寺,莊嚴佛像,那麼他也要不滿足于一面牆、一張桌、一個像,而是要一間房、一大桌、全堂佛像了——根本不去想想這對個人修行有無必要,對家庭是否加重負擔!出家師父要每天參禅打坐,精進念佛,那麼他也要屏卻萬緣,每天動不動雙腿一盤,夢想如此就能往生極樂——忘記了老伴是不是需要照顧,小孫子是不是還在哭鬧,自己的責任是不是已經盡到!……如此種種,不一而足,而且流弊所及,蔚然成風,似乎這樣才叫有定力、有修行,才叫真學佛!

  而事實上呢?

  一個老人的來電很能說明問題。他說:師父啊,你一定要勸勸我老伴,現在她學佛學得這日子也不好過了,天天一大早就爬起來做功課,弄得全家人覺都睡不好,白天也不做事,就知道念佛打坐,小孫子鬧也沒用。我和孩子說她,也不聽,反說我們根性太淺,不明白事理,還說要和我分居,專心修行——真是,年輕時我沒休妻,到老了,她反倒休夫了!

  ……

  學佛學到這個份上,我們還能隨喜贊歎是真精進嗎?修行修到這般田地,她能夠不入魔道,我們就由衷地替她念一聲:阿彌陀佛,萬幸,萬幸啊!

  這事明擺著,在家居士學佛修行,最起碼要做到的,就是家庭要和樂。由家庭和樂到佛化家庭,由佛化家庭到佛化社會,由佛化社會到普度衆生同登覺路,這才是學佛修行的要義和真谛!而那些因學佛造成家庭關系緊張,甚至破裂的,分明是學佛走上岔路,學成外道;雖名爲學佛修行,實爲壞佛敗法——因爲旁人也許會因他一人的所作所爲,而誤以爲所有學佛人都是如此的自私自利,不近人情!既如此迂曲,又怎麼能夠成就無上菩提的佛果!

  這樣做的居士,原因即在于他們忘記了,忘記了居士學佛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自己在家修行的特點,絕不能是在家人做出家事!

  那麼,作爲居士,是不是出家人的五堂功課就不能學了?這倒未必,有能力、有條件的居士能學好五堂功課還是值得我們贊歎的。然而,需要講明的是,並非是所有的居士都非要去學五堂功課,能學則學,不能學,或學不全,也不必沮喪,灰心,各人有各人的因緣,能學會一經一咒,或別的什麼經咒、佛號,也是很令人歡喜的。在家修行的居士做功課,更不是非五堂功課莫屬。會五堂功課,而且有條件的——比如說獨門獨戶,離群索居,不致影響他人——也可以做,但如果是有礙家庭其他成員的生活,那就絕不要去做。做功課的目的是提醒自己培植福德,精進修行,慎勿放逸,至于做功課的內容,在家修行的居士則完全可以根據個人的不同情況來製定,誦一部經,持一個咒,或者是念一定時間的佛號,都可以是做功課的內容。在做功課的時間上,在家修行的居士也不必照搬寺院裏的規定,非要和出家師父一個點兒,居家過日子,關鍵是要步調一致,在家居士安排做功課的時間,同樣要服從這個前提,盡量和家庭裏其他成員的作息統一,或在取得認可支持的前提下,有所差異。

  注:佛日講,早晚課誦、過午不食、初夜後夜坐禅,是出家人的修行方式,佛陀爲在家人所說的各種經中,都不見有要求在家佛弟子必修朝暮課誦、過午不食、初夜後夜坐禅的言句,這是大有深意的。在家人營生治事,閑暇有限,若亦按出家人的方式修行,容易贻誤家事、國事,影響家庭和睦、身體健康,是爲佛法所不許。在今天,一個工作人員贻誤工作而課誦、坐禅,便犯了盜戒,修定豈能成就。一個學生不顧學習去課誦、坐禅,功課學不好,便有負于家長、國家,也就是有負于佛法,是違背佛陀教誡之舉。遺憾的是有些出家的青年僧尼,不去修僧尼應修的朝暮課誦、過午不食、初夜後夜坐禅行道,卻修在家法,象在家人一樣吃飯睡覺,不務僧尼正業。當知戒定慧不修,做一天僧尼,便負一天業債,實在操不了出家正業,還不如歸俗爲佳。

  若按佛陀所示的在家大乘道,則學習、工作、人事往還,不但不妨礙學佛,而且是學佛所必需。學習知識技術,不僅是自己立身活命所必需,而且是學通佛法、弘揚佛法所必需。不僅在家青年必須有知識技術,即出家人,欲成大器,弘法利人,亦須廣博知識。工作,是爲民衆服務,報衆生恩、國土恩的實際行動。不少人只爲自己著想,只把工作看作一類掙錢吃飯的手段,則工作對他便成了一種外來的負擔,就算盡了力,也不能出生善果功德。發菩提心、修菩薩道者爲民衆和社會著想,把工作看做奉獻的機會,當作菩薩道來修,則何往而不是道場,即平凡的工作,也可出生世間、出世間的功德。至于人事交往,正是作法布施的機會。只要自己學習、工作好,道德高尚,學識豐富,生活愉快,熱心助人,人們自然會尊重你,你講佛法,他們也樂于接受,是爲以身弘法。若能將自己鍛煉成才,對社會作出巨大貢獻,有名望地位、錢財知識,則弘法度人,教化的效力更大。把學佛與學習、工作、生活看作兩回事,以學習、工作爲學佛的障礙,以不信仰佛教的人爲對立面,當然會觸處成礙,苦惱重重。即使出家,也難免事務牽纏的苦惱。縱然能保證早晚課誦、吃素、坐禅,一天只花那麼兩叁小時學佛,其余大部分時間還在有礙的世法俗務中浸泡,就算不無受用,而欲期見道證果,怕要再等一二十生。

  欲圖速速進道,只有依大乘菩薩道,將生活、學習、工作、人事交往與學佛打成一片,即世間俗務而修出世間之道,把生活完全佛法化,把佛法融貫于生活的全過程,念念修行不辍,勤集福智資糧。就今天居家學佛的條件而言,這是最契機的法門,是大修行,能速得大果報。僅吃素、抽暇課誦、坐禅,是小修行,只能種些善根,難得即生了辦。有志的青年,應按佛陀教誡,以大修行爲本,至于小修行,能修固然好,無條件修者暫時不修,也未必爲非。

  在這裏有一點還需要說明,有居士說,某某經只能在幾點幾點前誦,某某咒只能在幾點幾點前誦。這種說法在經中是沒有什麼根據的。無論哪個經咒,都是諸佛普度我們凡夫衆生,開示悟入佛知佛見的微妙法寶,無論何時唱誦,都能得到佛力的加持,擁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妙用。如果我們在實際的修行中能做到有時就誦,時時都誦,刻刻在誦,阿彌陀佛,這才是真正地不辜負佛以一大事因緣弘化娑婆世界的苦心。

  至于做功課的地方,也並非不是佛堂就不可,沒有佛像就不行。居士在家做功課時需要留意的是房間要靜。靜室有助于調節身心,可以更有效地幫助自己凝神提念,專心辦道修行。對于佛堂、佛像而言,實則是可有可無的,因爲若是我們念念是真善美聖,時時是仁義誠信待人,佛就是恒處心中的,比外在的多宏偉的佛堂、多莊嚴的佛像都具有實際的受用,我記得有個居士來問我說,師父啊,我請一尊佛像到底放啊裏好呢?家裏地方小,放廳裏吧,太擠,又亂;放臥室裏吧,總覺得對佛不敬;放走道裏吧,又覺得我們人住得好好的,卻讓佛靠邊站,啊……我趕快打斷他說,不用講了,你哪兒也別放了,就放在心裏吧,這樣不就沒那麼多事啦。當然,把佛放心裏,這是從理上說,因爲我們畢竟是末法衆生,業深障重,在實際生活中,我們還不能完全做到這些。所以說,對絕大多數居士而言,在家中設一個佛龛或佛堂,用表法的佛像,來提醒自己,啓發自己,見賢思齊,勇猛精進,實證無上正等正覺,也還是有必要的。

  然而,一說到設佛龛、佛堂,我們就不能不提及目前居士中比較普遍的一個誤區,那就是認爲佛龛是越精美越好,佛堂是越宏偉越妙——有些居士甚至還在家中佛堂張挂起長幡寶蓋,擺放上鍾磬铙钹,有事沒事地就叮叮铛铛起來!而且以此爲美,以此自傲,覺得很了不起。這實在是走上旁門邪道的“典範”!家庭不是寺院一樣的宗教活動場所,居士在家中設佛龛佛堂的目的也不是和寺院建殿立像的目的一樣,寺院是以神道設教,或宏偉壯觀,或小巧精致,普度群機,使未信佛者生信心,已信佛者愈堅信,最終導引衆生同歸解脫彼岸;家中的佛堂僅僅是自修、自用。衆所周知,我們佛教修行貴修心,貴在修去我們的貪、嗔、癡等種種雜心亂心,自證至真、至善、至美的佛心。如果在自修自用的佛龛佛堂上以繁複爲美,以豪華爲上,甚至呼朋引伴地相互炫耀攀比(想想我們的居士中有沒有這種情況?),那豈不是與學佛修行的本意南轅北轍?這不是走上邪路又會是什麼呢

  

  家中的佛龛佛堂,應以簡約爲美,以樸實爲上。挂一軸與自己有緣的佛菩薩圖畫,或是供一尊令自己特別歡喜的佛菩薩聖像,前面敬奉幾盤新鮮潔淨的果品,再焚上一爐清香,也就完全可以了。除此之外,再去大操大辦,那就簡直是幾近于勞民傷財,徒增家庭負擔——有錢不如多花在做社會公益事業上,行善積德,自能多福多慧,助道修行。

  在家修行的居士,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是——燒香問題。我們在寺院裏常常見到衆多的居士大把大把地,一捆一捆地,甚至是整箱整箱地在香爐裏燒香,他們認爲多燒多福,多燒香說明我心誠。這實…

《在家修行,不要誤入誤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