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07-075慈悲心與菩提心

  慈悲心與菩提心—一 海濤 輯

  

  1.佛教的精華是無分別的慈悲心,並以此爲基礎,不傷害他人,同時利益一切有情。不僅僅是對友人的慈悲心,還有敵人。對朋友,敵人,陌生人,皆懷著無分別的慈悲心,這是整個佛教的內涵。

  

  2.佛法有很多種法門,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慈悲心的修持。少了慈悲心,沒有任何法門能引導至成佛,甚至會成爲輪回的因,或墮入惡趣的因。慈悲、善心的修持極重要。我們真切地需要慈悲,慈悲是一切安樂之源。

  

  3.無論一個法門被認爲是多麼的深奧、高深,如果不以善心、利益他人的發心來修持,不僅沒有利益,反而會造成傷害。這並不是法門的過失,而是修行人沒有適當的發心,用錯誤的態度去修持。

  

  4.即使你的生活完全被工作和家庭責任所占據,如果你將最精華的修持——慈悲心,饒益他人之思——帶進你所做的每一件事當中,它就成爲最好的佛法修持,成爲你自己以及更重要的一切無量有情安樂和成功之因。

  

  5.在日常生活中生起悲心還有更立即的利益。如果你有慈悲心,困難就比較少。有了慈悲心,你所經曆到的困難,就是爲了其它有情的緣故而經曆的,因而變成成佛之道。以這種方式,你就能轉化困難爲安樂。

  

  6.慈悲心也幫你爲死亡做准備。最好的死法就是懷著菩提心,感受對其他有情的大悲心。懷著慈悲心而死,就不會有恐懼或憂慮。你正爲他人經曆死亡。死亡變成只是換個身體,就像爲了新衣換掉舊衣一樣。

  

  7.懷著慈悲心而活,能徹底改變你的生命。它將凡庸的生活轉變爲超凡。它提升了你所做的一切。你的整個生命變得徹底不一樣,極富意義,你的心是滿溢的。你的心和你的生活皆不空虛。

  

  8.慈悲心不僅是我自己的安樂之源,也是一切有情的安樂之源。它是一切安樂之源,包括成佛。爲了供養這一切安樂給其它有情,我自己必須生起慈悲心。

  

  慈悲心與菩提心—二 海濤 輯

  

  1.僅僅說「我需要慈悲心」並不夠。你必須了解如何培養慈悲心的教授。慈悲心不會從天而降出現在你腦海中,或在你閱讀它時就出現在你心中。慈悲心和菩提心必須按部就班地培養,依循其合乎邏輯的次序,逐步培養前行的體會。

  

  2.要讓你的生活最有意義、有利益,就以菩提心——最究竟的善心——過生活。在一天之中,努力用菩提心來做每件事。即使你無法修持菩提心,也要盡量懷著一顆善良、慷慨的心去過生活。究竟的善心是爲了服務一切衆生而希求佛果的心。

  

  3.盡可能地以饒益其它有情之思、菩提心的動機,來度過一天當中的其余時間,盡可能地懷著饒益他人之思、菩提心的動機去做事。這樣一來,你的生命就毫不浪費。如果你懷著菩提心的動機而工作、睡覺、做每件事,無論你做什麼,全都會變成法行。

  

  4.用慈悲心過日子,用慈悲心工作,用慈悲心面對死亡,用慈悲心修行,用慈悲心來享受生命,當困難臨頭時要用慈悲心去經曆它!

  

  5.因此,我們的一生之中,最重要、最可貴的是發展善心、慈悲心,這是一切安樂的根源,不僅謀求一己的安樂,更謀求衆生的安樂。

  

  6.觀音菩薩修行法門對于修悲心非常重要,能向觀音祈求,是不可思議的福報。因爲任何一個衆生,只要向觀音祈求過一次,觀音就會生生世世救度他。

  

  7.即使你知道如何禅思菩提心的教法,你還是需要接受大悲觀音本尊的特殊加持。所以,持誦「嗡嘛呢呗咩吽」是實證菩提心的一種方法,能將你的心轉爲菩提心,並使你有效地禅修菩提心。

  

  8.觀音心咒——六字大明咒,總攝了一切教法的精華,持之猶如嬰兒呼喚母親一般,能迅速感得諸佛加持。

  

  9.在我的家鄉,雖然許多人們不識字,他們卻對慈悲心和菩提心有極大的依止心,並在生活中持「嗡嘛呢呗咩吽」過日子。一般而言,這樣的人有溫暖的心,非常善良、慈悲。

  

  10.從我的經驗中驗證,「嗡嘛呢呗咩吽」,有將心識轉化爲善心、慈悲心的效果。

  

  慈悲心與菩提心—叁 海濤 輯

  

  1.今日世上最重要的就是佛法。它們提供機會讓人們學習業果和慈悲心。世界和平有賴于擁有慈愛和悲心的人,如果人們沒有慈悲心,生命就變得極爲危險。

  

  2.在衆多的修行法門之中,究竟什麼對盡虛空一切衆生最有益呢?那就是修習菩提心!時時持守菩提心,發利他願,愛惜其它衆生。

  

  3.只要珍惜其它衆生,即使我們沒有刻意禮敬諸佛菩薩,也會令諸佛菩薩歡喜。協助其它衆生是對諸佛菩薩最好的供養,因爲它圓滿了諸佛菩薩的願望。

  

  4.你生命中經曆到的每一種安樂,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種舒適與受用,以及解脫的常樂、無上正覺的極樂,都來自菩提心。菩提心的根源是大悲心。因此,你所經曆到的一切安樂都源自于大悲心。

  

  5.菩提心是成佛、一切種智及所有大乘成就的根本。菩提心是入大乘道以達致無上正覺之門。

  

  6.爲了成就菩提心,你需要其根本——大悲心。所以,成就大悲心極重要,爲了成就大悲心,你必須用悲心過生活。

  

  7.菩提心、悲心、慈心的成就,徹底轉化了你的心。往昔在你心中,只想到自己的安樂,只爲了自己,那樣的心相續是無始的。因爲那樣的心,所以你依然身陷苦難之中,尚未解脫輪回,對其他有情利益極微。

  

  8.菩提心的成就能扭轉乾坤。它給你一種新的態度,一顆嶄新的心,如克主傑仁波切談到宗喀巴大師時所提到的心:每一次呼吸,都帶給一切有情安樂。

  

  9.就像轉鐵成金,慈悲的煉金術將你過去的輪回業,轉變爲不僅僅是你自己安樂、甯靜、成佛的因,也是一切有情的安樂因。你的心變成功德財、善業、一切安樂的因。

  

  10.在日常生活中修持菩提心,是修學佛法最好的方式。佛法是爲了解決我們的問題,讓我們遠離苦及苦因,並造樂因。如果內心不守護菩提心,所做所爲就不可能變成佛法,心中就沒有歸依處。

  

  慈悲心與菩提心—四 海濤 輯

  

  1.宗喀巴大師曾經說,菩提心就像樹的主幹,有了菩提心才能生出枝葉花果。菩提心是菩薩行六度的主要原動力,也是得到智慧和方便的基礎,因此菩薩都以珍貴的菩提心當做主要的修行法門。

  

  2.在修習菩提心之前,必須先修平等心和大慈悲心。亦即,觀一切衆生平等,不管是喜歡我或討厭我的人,都不要生起貪愛或厭惡的分別心。經過這樣的觀修,會覺得與所有衆生都很親近,有如朋友般關愛他們,因而能生起慈悲心。

  

  3.接著可以修二種發展菩提心的方法。

  一、是自他相換法:思惟所有衆生都和自己一樣希求快樂,不喜受苦,所以我沒有任何理由特別愛惜自己,而不愛惜別人。既然自己深知輪回之苦猶如身處火中而希求解脫,所以同樣也無法忍受其它衆生受輪回之苦,而想救拔他們解脫輪回,這是菩提心的根本。

  二、是七支因果觀修法:首先觀一切衆生都如同我們的母親,憶念他們的恩惠,生起大慈、大悲心,進而發起一份殊勝的利他心,堅定地以引導一切衆生得到安樂,尤其是證得無上正覺的究竟樂爲自己的責任,亦即生起爲了利他而欲證佛果的菩提心。

  

  4.每一個人對于一切衆生的安樂都負有責任。道理何在呢?因爲,假如一個人以慈悲心對待其它衆生,從最親近的家人開始,乃至無數的其它衆生,都不會受到他的傷害,反而會獲得安和、快樂。這個人不但不會傷害其它衆生,還會幫助、利益他們。

  

  5.可見一個人越發展、強化自己的慈悲心,所有的衆生便獲得更多的安樂;智慧越開展,便能夠累積更多功德、淨除更多業障,不但能夠使衆生獲得短暫的安樂,也能使衆生獲得解脫輪回的安樂,甚至是成佛的無比安樂。

  

  6.個人的慈悲心是其它一切衆生安樂的來源。由此可見,把心安立在菩提道次第,何其重要!不僅是爲了家庭日常的和樂,對于促進世界和平,也是最重要的。因爲聞、思、修菩提道次第正是發展慈悲心的方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