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語錄—一 海濤 輯
1.獲得般若智慧的方法:一、要廣修叁學,二、要多聞正法。
2.般若智慧如何能達到自他受用呢?
一、就自利而言,般若智慧可以讓我們照見諸法皆空,遠離顛倒妄想;無顛倒妄想,自然能度一切苦厄。
二、就利他而言,般若智慧可以讓我們度行六度萬行,利樂一切衆生。六度中,以般若爲正行,余五度爲助行,經雲:「五度如盲,般若如眼。」
3.實踐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時,必須有般若智慧去觀察簡擇,才不致盲修瞎練。
4.我們都是佛陀的追隨者,對佛法有信心及興趣,並且願意去修習佛法。
5.佛陀曾教授了包括小乘、大乘、金剛乘在內的八萬四千種法門。而這些一切的根本是爲了要訓練、規範我們的心。
6.雖然我們可以修持佛法,但除非能約束、鍛煉自己的心,否則將只有緩慢的進步,而沒有大利益。就好象我們任何的內髒,如心、肺或肝得了重病,那麼僅僅在我們身上擦擦不同的藥就沒多大意義。
7.一切佛法的根本即是行者必須鍛煉自心。那麼用什麼方法來鍛煉呢?譬如燕麥谷,要吃起來相當困難。但如果燕麥被壓成麥粉,便能夠做出許多種不同的食物,這就是戒律的方法。在藏語中戒律一詞,同時含有刻苦磨練的意思。
8.佛陀曾舉了個例子來說明「心」的防護。如果全地球都覆以尖銳的針刺,而有人想在上面走走,他必然要設法去拔出每一根針。在他拔出一根針之後,還有另一根針必須拔出。拔針將永無止盡。
9.而心理的煩惱就像這樣。那些認識到念頭與煩惱都是空性的人,就像穿了厚靴在遍布針刺的世界中行走。無論他走到哪裏都不會被針刺傷。
修行語錄—二 海濤 輯
1.假如你認識了心是空性的,那麼,念頭和煩惱也會是空性的,無論你是否待在輪回中,萬物都將像彌陀的極樂淨土般。
2.每個心理的煩惱,都有如天空中生出的彩虹而已。彩虹自空中生起,亦融入于空性的天空中。當執著或嫌惡生起,它們將單純得如上例般:它們將不會真實地出現。
3.癌症在現今是一種嚴重而且往往會致命的疾病。許多醫師都在尋找一種治療方法,但要發現它相當困難。而認知自我、心理的煩惱與念頭爲真實的,要比癌症更爲嚴重。
4.一切有情衆生都有著許多不同的疾病。這一切的根源就是無明、貪著與瞋忿這叁毒、或叁種心理的苦惱。所有的疾病都由這叁者而生。
5.那麼這叁毒又從何而生呢?它們系由「我」的念頭、從「自我」的認知而來。
6.假如對他人生起瞋恨心,你可能會想:如果殺了他,我的瞋恨就消了。但瞋怒將永不止息,當另一位仇敵現起,你便將再次忿怒。瞋恨是永無止盡的。
7.瞋恨往往會被認爲是被外在客觀的人或事物而激起的,其實我們要了解和認識——我們自身同樣是帶來瞋恨心的誘因,如果我們可以從自身的角度看待這個事實,我們就不會將所有責任都推卸到別人身上,而能夠生出寬恕的態度,這就是真實斷除瞋恨心的方法。
8.如果你對著鏡子擺出一副難看的臉,你會看到同樣的一幅難看的臉對著你,但如果你做出快樂的表情,鏡子裏就會出現一個同樣快樂的表情。
9.我們要認識到自身的錯誤,並寬恕別人的過失,這會爲你的人生帶來積極的態度與正面的情緒,也同樣會爲別人帶來積極的影響。
10.即使他們的確犯了錯誤,但如果你能生起寬恕的胸懷,這些功德將會幫助你戰勝痛苦,並生起對一切衆生的仁愛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