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略說淨土法門之殊勝——就最直捷、圓頓、簡易、穩當說(隆如)

  略說淨土法門之殊勝——就最直捷、圓頓、簡易、穩當說

  隆如

  淨土法門爲如來一代時教之特別法門,乃究竟暢佛本懷之法門。它高超一切法門,爲諸法之本源。叁根普被,利鈍全收,下手最易,收機最廣,直捷而圓頓,簡易而穩當。是其特別之處。末法衆生,根機陋劣,障深慧淺,仗自力決不可以了脫生死,唯有信願念佛,求生極樂一法,方可橫超叁界而出無安之火宅。故淨土法門之殊勝非言語思量之所能及,爲令衆生了知淨土法門殊勝及念佛功德,從而更好地依教奉行,深種淨因,圓成淨果,早日成就,成佛度生。有鑒于此,就最直捷、圓頓、簡易、穩當,略述淨土法門之殊勝。

  一、橫超叁界,帶業往生——直捷益

  通途法門全靠自力修因證果,斷惑證真,依次修行,首先要一品一品地破掉見思惑,然後再破塵沙惑和無明惑,才能逐漸證得法身,圓成佛道。一切法門皆豎出叁界,不橫超,而淨土法門,橫超叁界,爲最直捷之途徑。故《彌陀要解》雲:“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即心是佛)至圓頓(即佛是心)者,莫若念佛,求生淨土。”一切方便法門中,唯有念佛一法,揀擇其最直捷之道而行,實爲徑中徑又徑也!

  《往生論注》中雲:“易行道者,謂但以信佛因緣,願生淨土,乘佛願力,便得往生彼清淨土。”淨土法門乃易行道,只要深信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皆爲彌陀願力之所成就,真實不虛。依信啓願,願離娑婆,願生極樂,以願導行,執持名號,念念相續,臨終時仗彌陀願力,蒙佛接引往生安樂國刹,最爲直捷了當。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雲:“或有衆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隨惡道,經曆多劫,受苦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爲說妙法,教令念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淨土一法,上至等覺菩薩,下至五逆十惡之衆生皆能修持,只要具足信願行叁資糧,臨命終時,彌陀聖衆,親垂接引,往生安樂,極其直捷,帶業亦可往生,爲其它法門所不能及。橫出叁界,帶業往生是其最直捷、最有力之佐證。

  二、圓證不退,疾趣菩提——圓頓益

  《彌陀要解》雲:“唯持名一法,收機最廣,下手最易。故釋迦慈尊,無問自說,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可謂方便中第一方便,了義中無上了義,圓頓中最極圓頓。”淨土法門乃絕待圓融,頓超之法門。以念念即佛,不落偏漸階級。但以信願持名,即可徑登不退,圓滿菩提,最極圓頓。

  《印光法師文鈔》雲:“以衆生根性,大小不一,致如來法門不同。由茲如來普渡衆生之心,不能大暢。故特開一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俾若凡若聖,同于現生,出此苦域,生彼樂邦。上根則頓證法身,中下亦同登不退,令衆生同出生死,暢如來出世本懷。”諸法門雖大、小、頓、漸不同,權、實、偏、圓各異,無非令衆生依法門所說去修行,斷煩惱,證菩提。而淨土法門最爲圓頓,橫超叁界,徑登四土,圓證不退,此等殊勝奇特之法門,九界同歸,十方共贊,千經俱闡,萬論均宣,可謂圓頓至極。

  華嚴大經诠理最爲圓滿,爲叁藏之首,末後《普賢菩薩行願品》中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勸進華藏海衆,由此可見淨土法門爲圓頓中之最極圓頓,爲一切法門之所歸趣。

  叁、簡易明了,智愚總持——簡易益

  念佛法門但持一句佛號,最爲簡易,不勞參究,不用觀想,最爲容易。《印光法師文鈔》雲:“如來大法,有律教宗密淨五種,唯淨土一法,最易修持,最易成就。爲律教宗密之歸宿。”念佛一法,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一句佛號,直下持去,不令間斷,于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若加以信願,則臨終往生極樂,成佛道,度衆生。

  《彌陀要解》雲:“于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簡易到穩當者莫若信願專持名號。”執持名號爲求生淨土之妙行,上智下愚皆有分,善男信女總堪修,即使是散心稱佛名號,已納佛種于八識田中,成爲成佛之遠因,待時節因緣成熟,亦可成佛。故《法華經》雲:“若人散亂心,入于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況專心持念,豈有不生之理?

  又持名一法,于行住坐臥,語默動靜之中,皆可修持,不受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最爲簡易明了。上至大賢大聖,以至淫女屠戶、鳥獸魚蟲皆有往生者,其簡易方便,可以了知了。

  四、一生成佛,穩當法門——穩當益

  在娑婆世界修行,雖發大菩提心,但惡緣充滿,善緣稀罕,又易遭魔事,修行甚難,多有退失。念佛衆生常蒙阿彌陀佛之光明所攝受,常爲十方諸佛之所護念,從始至終,可以不受魔擾妖惑。故淨土法門最爲穩當。

  《彌陀經》雲:“極樂國土,衆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祗說。”假如衆生往生西方,即具成佛之因,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與觀音勢至把臂同行。又極樂世界之水鳥樹林皆可演說法音,善緣具足故修行甚易,決不退轉,一生成佛,故末法衆生修行當以淨土法門爲最穩當之大法。

  《彌陀要解》雲:“初果昧于出胎,菩薩昏于隔陰。”修行得初果,預入聖流,已破見惑,尚須天上人間七番生死,但仍有出胎之迷,一出胎對前生之事,皆迷昧不知,而菩薩亦有隔陰之昏,前陰已滅,經中陰身投胎,對前生之事,昏昧不覺了。《彌陀經》雲:“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祗劫……”若衆生在娑婆世界修行,因身命短促,難免墮入輪回,從而迷昧昏暗,念佛之人一生精進,往生極樂,則可免于此事,因極樂世界壽命無量,一生必定成佛,永絕生死,故不會有出胎之迷,隔陰之昏,可謂第一穩當也。

  淨土法門,一句佛號,即佛即心,圓具叁學,圓該萬行,稱之爲余門大道,若衆生深信因果,厭惡欣淨,一心執持萬德洪名,便得頓超五濁,頓出生死,橫超叁界,徑登四土,故爲極其圓頓直捷。但持一句佛號,直下念去,于臨命終時,蒙佛攝受,往生極樂,一生成佛。故爲極其簡易穩當。

  伏願一切衆生于此直捷簡易、無上圓頓穩當之大法。應作難遭遇想,身爲佛子,當作佛事。應依教奉行,勇于承擔,于此無比殊勝之淨土法門,修持不捨,乃可大暢如來出世本懷。祈願法界衆生同出生死苦海,同生極樂蓮邦。

  參考資料:

  [1] 《淨土十要》

  [2] 《彌陀要解》

  [3] 《彌陀要解講義》

  [4] 《佛說阿彌陀經》

  [5]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6] 《妙法蓮華經》

  [7] 《印光法師文鈔》

  [8] 《往生論注》

  [9] 《彌陀淨土法門集》等。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