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誦大乘經典功德輯要—一 海濤 輯
1.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當受持漏、無漏法經,廣爲人說。所以者何?義具足故,法具足故,梵行具足故,開發神通,正向涅槃。乃至信心善男子在家、出家,當受持、讀誦、廣爲人說。」
2.于佛法中生清淨信,能淨持戒,少讀誦經,亦能小施。有此四事因緣果報,身壞命終,生忉利天勝妙善處。《雜阿含經》
3.(菩薩應)發願言:「我今應當求索無上佛法出世間法,令諸衆生讀誦玩習,遠離生死,得至涅槃!」《大方便佛報恩經》
4.是諸世尊,一切皆入普現色身叁昧,皆作是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讀誦大乘經典,汝所誦者,是佛境界。」
5.若有書寫,其人乃至無上涅槃,常得不離見佛、聞法、供養衆僧。若能讀誦,諸惡業等永盡無余。
6.佛告無畏等地菩薩:「我已先說所得福德,今當爲汝更略說之。善男子、善女人若有受持是經(悲華經),讀誦、通利,爲他人說,乃至一偈。于後五十歲中,乃至有能書寫一偈,所得功德勝諸菩薩十大劫中行六波羅蜜。」《悲華經》
7.(愚人白王:)「由我曾聞沙門所說一四句偈,脫得不死如是厄難,況複多聞、讀誦、修習!如說修行,必獲大利!」《撰集百緣經》
8.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于此大乘方廣總持經典受持、讀誦、複爲人說,當知是人不墮惡道。《大乘方廣總持經》
9.若受持此法本,若讀、若誦、若思惟、如行,當得無生法忍。若爲生他善根,若少讀誦已,而能爲他多說法義,當得不斷辯才。《入法界體性經》
10.若有受持此經典者,當知諸佛止住其身,何況于中如理修行!《大寶積經》
11.世尊告阿難言:「欲供養我報于恩者,不必以此香花、伎樂。淨持禁戒、讀誦經典、思惟諸法深妙之義,斯則名爲供養我也。」
《大般涅槃經》
讀誦大乘經典功德輯要—二 海濤 輯
1.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在世、若滅度後,得聞是經,歡喜信樂,生希有心,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如法修行,發菩提心,起諸善根,興大悲意,欲度一切苦惱衆生。雖未修行六波羅蜜,六波羅蜜自然在前。《無量義經》
2.若有衆生于未來世欲見如來及爲衆生作佛事者,當于此經受持、讀誦、廣爲人說。所以者何?是人則爲已見如來,亦已爲他施作佛事。《大寶積經》
3.若于此經受持、讀誦、流通之者,則爲哀愍、利樂衆生。若欲發趣無上菩提,亦于此經當勤修習。此經能出無上菩提,此經能生無上菩提。《大寶積經》
4.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經信受、讀誦、爲他廣說,則爲已攝一切功德。《大寶積經》
5.若有菩薩淨心持戒,于師尊所受持、讀誦一四句偈,淨心修行乃至七步,功德勝彼無量無邊。《大寶積經》
6.諸佛菩提無生無滅,世所難信,然能受持、讀誦、廣爲他說,令得喜悅,不愛身命,是爲菩薩成就四法得善應辯。《大寶積經》
7.(于此寶積)經所在之處讀誦、解說,諸天、鬼神、阿修羅、摩睺羅伽,鹹悉擁護,皆來拜禮。水、火、王、賊等怖,皆不能害。《大寶積經》
8.若有受持是經者,已于先佛種諸善根故。今欲得此經,讀誦通利,欲得解脫。所謂善男子、善女人若出家學、若在家學此法門,能斷諸漏亦得涅槃。《大寶積經》
9.若有衆生逮得聞是諸度無極、清淨之行、道法門者,則爲諸佛所見授記。何況有聞,能奉受、持諷、讀誦,行如上教乎!《大寶積經》
10.善男子、善女人讀誦、受持及廣爲人說此經,是人倍得福德。何以故?此法能令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一切種智。《大乘十法經》
讀誦大乘經典功德輯要—叁 海濤 輯
1.若有持此《普賢願》,讀誦受持及演說,如來具知得果報,得勝菩提勿生疑!《普賢菩薩行願贊》
2.若以住彼如是心,讀誦受持大乘典,
遠離喧囂居閑靜,訪尋一切親善友;
善言親近善知識,勤求如是真實智,
了達一切諸語言,勝義谛理亦如是;
曉了如來勝義已,離諸顛倒無疑惑,
如是平等湛然安,是名說法真佛子。《大方廣總持寶光明經》
3.諸有愚夫類,而無智慧人;愚夫業已成,速生諸惡趣;
應樂讀誦說,智慧從此生;人修智慧心,速能升善趣。《大寶積經》
4.若樂睡眠隨順行,恒常蒙愦失正念,
彼有讀誦不能住,所說正法常忘失。《發覺淨心經》
5.一切菩薩以佛威力聞佛說法,受持、讀誦,及能曆事諸佛.如來,從一佛剎至一佛剎,乃至未證無上菩提,常不遠離諸佛.世尊。《大寶積經》
6.若從法師聞、受持、讀誦、書寫經卷者,當敬法師爲如如來。若敬法師供養奉持者,佛記彼人必得無上正真道。《摩诃衍寶嚴經》
7.所有諸衆生,而具深法眼,解說讀誦持,佛說于彼人,
獲福無有量,所有恒河沙,俱胝佛剎土,滿中盛七寶,
供養一切佛,彼福亦無量。《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
8.是故有智者,應當念受持,讀誦及書寫,以華香供養,
所得功德果,不可得思議,不久詣道場,降魔成正覺。
如是修妬路,諸佛所稱揚,即是妙法身,無相無言語,
是故受持者,功德不可量。《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
9.若有衆生,于此法中爲聽聞故勤修習者,尚難可得,何況有能書寫、受持、讀誦、開示、流布、爲他廣說!是人不久獲得清淨陀羅尼門,速疾逮得清淨智慧,當能入于一切智智。
《大寶積經》
讀誦大乘經典功德輯要—四 海濤 輯
1.有叁種衆生當得往生。何等爲叁?
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
叁者、修行六念,回向發願,願生彼國。《觀無量壽佛經》
2.若有于是菩薩藏經殷重聽聞、受持、讀誦,乃至爲他分別解說者,當知是人必定獲得十種功德稱贊利益。何等爲十?
一者、在在所生一切微妙功巧業處究竟通達;
二者、在所生處常居高族,榮望當世;
叁者、所生之處有大威嚴,勢力自在;
四者、凡所言令一切皆從無不信伏;
五者、所生之處具大豪富;
六者、在所生處恒爲天、人所加愛敬;
七者、生處人中常爲輪王,得大自在;
八者、所生常得爲天帝釋;
九者、若生色界爲大梵王;
十者、在所生處常不遠離大菩提心。
受持經者,則爲獲得十種功德、稱贊、利益。《大寶積經》
3.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受持是經,讀誦、解義,乃至爲他廣分別說,當知是人複獲如是十種功德、稱贊、利益。何等爲十?
一者、常樂遠離諸不善友;
二者、常樂親近諸善知識;
叁者、能緩諸魔所有系縛;
四者、摧殄諸魔所有軍陣;
五者、善能诃厭一切煩惱;
六者、于一切行心恒捐舍;
七者、違背一切向惡趣道;
八者、歸向一切趣涅槃道;
九者、善說一切越度生死清淨之地;
十者、巧能隨學一切菩薩所行軌則,又能奉行諸佛教敕。如是名爲十種功德、稱贊、利益。
讀誦大乘經典功德輯要—五 海濤 輯
1.諸善男子、善女人等,受持是經,殷重聽聞、讀誦、解義,乃至爲他廣說、開示,當知是人複得如是十種功德、稱贊、利益。何等爲十?
一者、不與尼伽蘭陀邪論相雜;二者、不起我見;
叁者、無有情見;四者、無命者見;
五者、無數取見;六者、不起斷見;
七者、不起常見;八者、一切世務,情無顧及;
九者、恒發勝心,樂欲出家;
十者、若聞經典速能受持,悟解深義。
是名獲得十種功德、稱贊、利益。
2.善男子、善女人等,受持是經,殷重聽聞、讀誦、解義,乃至爲他廣分別說,當知是人複得如是十種功德、稱贊、利益。何等爲十?
一者、成就正念;二者、成就正覺;
叁者、成就正趣;四者、成就志勇;
五者、成就正慧;六者、得具無難;七者、憶本生事;
八者、性薄貪欲,無猛利貪,不爲重貪之所燒惱;
九者、性薄瞋恚,無猛利瞋,不爲重瞋之所燒惱;
十者、性薄愚癡,無猛利癡,不爲重癡之所燒惱。是名獲得十種功德、稱贊、利益。
3.善男子善女人等,受持是經,殷重聽聞、讀誦、解義,乃至爲他廣分別說,當知是人複得如是十種功德、稱贊、利益。何等爲十?
一者、成就機速慧;二者、成就捷辯慧;
叁者、成就猛利慧;四者、成就迅疾慧;
五者、成就廣博慧;六者、成就甚深慧;
七者、成就通達慧;八者、成就無著慧;
九者、常現前見一切如來,既得見已,以清美頌而爲贊歎;
十者、善能如理請問如來,又能如理開釋疑難。是名獲得十種功德、稱贊、利益。
讀誦大乘經典功德輯要—六 海濤 輯
1.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如是大菩薩藏微妙法門殷重聽聞、受持、讀誦,研尋義趣,明了通達,複能爲他廣說、開示,當知是人則爲獲得如上功德、稱贊、利益。《大寶積經》
2.若複有人于此大寶積經典書寫、受持、讀誦、解說,而于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恭敬、供養,如佛塔廟;若有法師聞此寶積正法經典,發尊重心,受持、讀誦、書寫、供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彼法師如佛供養,尊重、恭敬、頂禮、贊歎。彼人現世佛與授記,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臨命終時,得見如來。《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
3.佛語彌勒:「如來興世,難值難見。諸佛經道,難得難聞。菩薩勝法,諸波羅蜜,得聞亦難。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爲難。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是故我法如是作,如是說,如是教,應當信順,如法修行!」《無量壽經》
4.佛告善勇猛言:「若有淨信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于此法門,受持、讀誦、廣爲他說,一切惡魔不能擾亂,而能降伏諸惡魔怨。若諸菩薩于此法門,受持、讀誦、廣爲他說,普能降伏一切魔軍,施諸有情,利益安樂。」《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5.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是經(法華經)乃至受持一四句偈,讀誦、解義、如說修行,功德甚多。若聞是經,生信解心,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如是等人,利益無量,不可思議,亦非譬喻、算數之所能及。」
6.「阿逸多!汝且觀是,勸于一人令往聽法,功德如此,何況一心聽說、讀誦,而于大衆爲人分別、如說修行!」《法華經》
7.若菩薩摩诃薩欲于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一一佛所聽聞正法,常無懈廢,隨所聞法乃至無上正等菩提終不忘失,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8.若菩薩摩诃薩欲于過去、未來、現在十方諸佛所說法門,自能受持,讀誦、通利,善解義趣,爲他廣說,應學般若波羅蜜多。《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07-096讀誦大乘經典功德輯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