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持戒
能慧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佛教亦如此,它有叁歸五戒、沙彌十戒、比丘戒、菩薩戒等。戒是什麼?戒是防非止惡義。“戒”這個漢字在《說文》中,解釋爲“雙手持戈,以戒不虞”,其意爲持戈防衛,以此譬喻修行人應該依戒行持。久習純熟方能防惡行善。進而“衆善奉行,諸惡莫作。”
《華嚴經》雲:“戒爲無上菩提本,應當一心持淨戒。”由之戒律是修行人的根本,是我們的老師。佛陀曾對弟子說:“我滅後,汝等以何爲師?應以戒爲師。”可見持戒之重要。所以戒是了生脫死,成就佛道的基石。離開了持戒這個基石,從何而談了生脫死,成就佛道呢?
既然持戒可了生脫死,成就佛道,這不僅是一個修行者的最終目標,也是我們畢生所要追求的,所以沒有任何理由不持戒。記得有這麼一個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條龍因觸犯了天條,被貶下界。此龍在民間常常興風作浪,弄得民間不得安甯,老百姓對此恨之入骨,但又沒有任何辦法來對付。後來五百羅漢知道了,他們就想要爲民除害,于是運用各自的種種神通來降伏惡龍,想讓老百姓安居樂業。然而羅漢們用盡了他們所有的神通,都沒能將此惡龍降伏。正當羅漢們都束手無策時,來了一個和尚,對惡龍說:“你這孽畜難道你不知道自己的罪障嗎?還想繼續變本加厲地增加自己的罪障嗎?難道你就不痛苦嗎?難道你就不想解脫嗎?難道你就不想自由嗎?難道你就不想快樂嗎?如果你想得解脫、想得自由、想得快樂的話,就請趕快離開這個地方。不要再去爲害衆生,好好修行,忏悔自己所造的業障,以求正道吧!”惡龍聽了這幾句話後,朝這個和尚拜了幾拜,然後就騰雲駕霧消失了,惡龍就這樣被和尚給降伏了。
阿羅漢們都驚奇不已地問:“我們這麼多羅漢,想盡了主意、用盡了神通,都未能降伏它,而你就這麼輕描淡寫的幾句話,就降服了它,這是什麼緣故呢?”和尚淡淡地回答道:“因爲我一心持戒,凡是做任何事都嚴格地按照戒律而行。”由此可見,持戒之威力是如此地不可思議。律典雲:“我們每持一條戒,都有戒神保護,有天龍八部相佑。所以,一定要持戒。”
我們應知持戒,並不是爲了持戒而持戒。如果我們機械地去持戒,而讓自己貪、嗔、癡之毒熾盛,那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持戒了。世尊在製定戒律時,他老人家的根本目的不是爲了消極地去防範,而是要積極、正確、全面地持戒。這樣才能“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以戒爲師樹立起正知、正見,遠離一切邪知、邪見。
綜上可見,我們不僅要持好戒,而且要會如理行持戒律,因爲戒爲菩提之根本,即是由戒生定、由定發慧,成就佛道的先決條件。只有持戒,才能使我們的修行做到身、口、意叁業清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明白每一條戒的開、遮、持、犯,了知佛製每一條戒的意義,如理地止持和作持,這樣才能有益于我們圓滿地持戒。
所以,作爲出家者,在今後的佛法修持道路上,無論修持哪一宗哪一派,戒律都是我們的必修課。若不能持戒,就談不上生定;若不能生定,就談不上發慧。不能發慧那麼再好的法門都是空中樓閣,都是水中撈月,都是瞎子摸象。什麼都不能得到,從而也就不能了生脫死證得無上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