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善與惡(究如)

  善與惡

  究如

  閑來無事,與友人聊。聊著聊著,就聊到“善”與“惡”的話題上來了。友人問我,何謂善?何謂惡?我一時無言以對,不知如何作答。後來,想起了佛教《禅宗語錄》裏的一例公案,就以此作答。

  明朝有位高僧,谥號中峰國師。他禅定力深,智慧超卓,博通古今,辯才無礙。一日,有幾位儒生特意上山拜訪,作難國師。

  儒生難曰:“觀世間行善積德之人,子孫不興;作惡造罪之人,反而家門隆盛。按此,佛所說的因果道理便無法實證。請問國師作何解說?”

  國師答曰:“世俗之人,情見未曾洗滌,以致有認善爲惡,認惡爲善的過咎來。不但不責怪自己是非顛倒,反而卻埋怨因果報應無稽。”

  幾位儒生不解地又問道:“善惡迥異,怎麼會看成是相反的呢?”于是,中峰國師便讓他們各自談談自己的觀點、看法。或說“打人罵人是惡”;或人說“敬人利人是善”……衆說紛纭,意見不一,各執異端,孰是孰非?難以分辨!中峰國師卻說:“未必如此”!

  意思是說,你們對善惡的認識還不夠透徹,看到的只是表面現象,還未能認識到善惡的本來面目。所以,你們所說的不一定完全正確。

  既如國師所說,那麼善惡之別,又作何解說呢?

  中峰國師說:“善惡有真假之分;利人有公私之異。”

  又說:“凡是有益于人的都是善,只利于己的全是惡。有益于人,即就是罵人、打人都是善;只利于己,那怕是敬人、利人全是惡。利人是公,公即是真;利己是私,私即是假。出自真心利人是真;表面假裝行善是假。無所希求而行善利人的是真;有所希求而行善利人是假。到底是真是假?還須自己細心體察。”

  中峰國師的一番對話,說得幾個儒生瞠目結舌,無言以對,不歡而散,不辭而別。

  友人聽了這個故事後,卻點頭含笑,若有所悟,歡喜而去。

  我想,凡是聽了這個故事的人,應該有所啓發,應該明白善惡的真假,公私的利害。在自己的日常生活行爲中,應時時檢點自己的起心動念,意念究竟是公是私?發心到底是真是假?行爲真正是善是惡?常使自己心存善念,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做損公利私的壞事。爭取做一個“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的好公民。陶冶情操,淨化心靈,完善人格,回歸自性。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