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緣果報–一 海濤 輯
1.人所作善惡,有四神知之:
一者、地神知之;二者、天神知之;
叁者、旁人知之;四者、自意知之。
2.惡有父母:癡爲惡父,愛爲惡母。善亦有父母:叁十七品經爲善父,六波羅蜜爲善母。複有父母:佛爲父,法爲母。隨佛語,案法行,是爲父母行。
3.不當于福中作罪,甯于罪中作福。人在學處不行道、誦經,是爲于福中作罪;人得病瘦、縣官、水火、亡錢財不憂,是爲罪中作福。不當于福中作罪,燒香、散花、乘車诃作是取是侯,是爲福中作罪。
4.「施」與「受」中的智慧
一、施與惡人物,後當與惡人爲因緣,是爲受惱。
二、施與善人物,是爲福相從。
叁、亦不當受惡人物,後與相逢,是爲惱得惱。
四、甯受善人物,施與善人物,不當受惡人物,施與惡人。
五、甯與惡人物,不受善人物;甯受善人物,不受惡人物。
5.人得惡意當斷,得善亦當斷。惡意者,地獄、畜生、餓鬼;善意者,天上、人中。一切當斷。
6.墮龍中有四因緣:
一者、多布施;二者、多瞋恚;
叁者、輕易人;四者、自貢高坐。是爲四事作龍。上頭一得福,後叁事得龍身。
7.人在生有四事:
一者、有善計,善相隨;二者、有惡計,惡相隨;
叁者、有善計,惡相隨;四者、有惡計,善相隨。
8.人所有所念,意亦滅,身亦滅,所見因緣亦滅。後世行受殃福者,譬如種果,今年已熟墮地,後年複有果。罪譬如樹,意因緣譬如果。 (本頁講義內容整理自《罵意經》)
因緣果報–二 海濤 輯
1.有五事行得生天上,享天人福報:
一、慈心;二、賢良;叁、貞潔;
四、誠信;五、不飲酒。《辯意長者子所問經》
2.諸惡莫作——人行十惡事,感十惡報。
一、殺生果報:在人中受短命、多病二種果報。
二、偷盜果報:在人中受貧窮、共財不自在二種果報。
叁、邪淫果報:在人中得妻不貞良、不得隨意眷屬二種果報。
四、妄語果報:在人中得多被誹謗、爲他人所诳二種果報。
五、兩舌果報:在人中得眷屬乖離、親族弊惡二種果報。
六、惡口果報:在人中得常聞惡聲、言多诤訟二種果報。
七、绮語果報:在人中得言無人受、語不明了二種果報。
八、貪欲果報:在人中得心不知足、多欲無厭二種果報。
九、瞋恚果報:在人中得常被他人求其長短、恒被于他之所惱害二種果報。
十、邪見果報:在人中得生邪見家、其心谄曲二種果報。
3.消除貪欲的叁種心念
一、離想:又稱離欲想。行者于暖法、頂法、忍法、世間第一法中,以正智慧觀想,就可遠離各種煩惱。
二、斷想:行者欲得無漏清淨無煩惱道,先斷絕各種煩惱之因。
叁、盡想:又稱滅想,入涅槃時,欲滅五受(受爲感覺意,五受即愛受、喜受、苦受、樂受、舍受)之衆,而不複相續,貪心則可消除。《大智度論》
4.火災、刀災、血災這叁途,配對于叁毒——貪瞋癡:
一、火途對瞋忿:衆生若無慈悲心,常懷瞋忿,則將感生地獄道,常爲镬湯爐炭等熱苦所逼。
二、刀途對悭貪:衆生若無惠施心,常懷悭貪,則將感生餓鬼道,常受刀杖驅逼等苦。
叁、血途對愚癡:衆生若無智慧,愚癡不了,則將感生畜生道,強者伏弱,互相吞噉,飲血食肉。《大明叁藏法數》
因緣果報–叁 海濤 輯
1.偷盜罪之果報:一、貧窮;二、不得自在。
2.飲酒十過:
一、顔色惡;二、少力;叁、眼視不明;
四、現瞋恚相;五、壞田業資生法;六、增致疾病;
七、益鬪訟;八、惡名流布;九、智慧減少;
十、生壞命終,墮叁惡道。《四分律》
3.飲酒有六種過失:
一者、失財;二者、生病;
叁者、鬪诤;四者、惡名流布;
五者、恚怒暴生;六者、智慧日損。《長阿含經》
4.佛言:人于世間不飲酒醉,從不醉得五善。何等五?
一者、傳言上事,進見長吏,語言不謬誤,亦仕宦如意;
二者、家事修治,常有余財;
叁者、假借求利疾得,亦爲人所敬愛;
四者、得上天,亦爲諸天所尊重;
五者、從天上來下,生世間潔白自喜。黠慧曉事,皆從故世宿命不飲酒所致。慎莫飲酒!《分別善惡所起經》
5.放蕩之人會受六種過失,其家財産日日損減:
一、不自護身;二、不護財貨;
叁、不護子孫;四、常自驚懼;
五、諸苦惡法常自纏身;六、喜生虛妄。
6.賭博有六失:雲何爲六?
一者、財産日耗;二者、雖勝生怨;
叁者、智者所責;四者、人不敬信;
五者、爲人疏外;六者、生盜竊心。
7.惡友相得複有六失:
一者、方便生欺;二者、好喜屏處;叁者、誘他家人;
四者、圖謀他物;五者、財利自向;六者、好發他過。《長阿含經》
因緣果報–四 海濤 輯
1.懈墮有六失:
一者、富樂不肯作務;二者、貧窮不肯勤修;
叁者、寒時不肯勤修;四者、熱時不肯勤修;
五者、時早不肯勤修;六者、時晚不肯勤修。《長阿含經》
2.佛言:「人于世間不孝父母,不敬長老,見他人有孝父母、敬事長老者,常瞋恚之,不喜作善,從是得五惡。何等五?
一者、常得惡夢;二者、爲人所憎;
叁者、惡名聞;四者、入太山地獄中,考治數千萬歲;
五者、從地獄中來出,生爲人弊性不媚,爲衆人所憎。今見有不媚急性,爲衆人所憎者,皆從故世宿命不孝父母、不敬長老所致也。如是分明,慎莫憍慢!可孝順、敬事長老。」
3.佛言:「人于世間孝順父母,敬事長老,恭執謙卑,先跪後起,後言先止,常教惡人爲善,從是得五善。何等五?
一者、爲人所敬愛;二者、人皆道其善;
叁者、自意歡喜;四者、得上天,爲諸天所敬愛;
五者、從天上來下生世間,爲衆人所媚愛。今見有善心孝順,爲衆人所媚愛者,皆是故世宿命孝順、敬事長老所致。如是分明,可作孝順事于長老!」
4.佛言:「人于世間和心不瞋恚,見賢者敬之,愚者忍之,從是得五善。何等五?
一者、爲人所稱譽;二者、人見之皆歡喜;
叁者、身自安隱亦潤澤好;四者、得上天,天上端正淨潔;
五者、從天上來下生世間,爲人善性,端正姝好。今見有好人萬人之選,皆故世宿命和心善性忍辱所致也。不瞋恚如是分明,慎莫瞋恚于人!」《分別善惡所起經》
5.(佛告屍迦羅越):有六事錢財日耗減。《屍迦羅越六方禮經》
一者、喜飲酒;二者、喜博掩;
叁者、喜早臥晚起;四者、喜請客,亦欲令人請之;
五者、喜與惡知識相隨;六者、憍慢輕人。犯上頭四惡,複行是六事,妨其善行,亦不得憂治生,錢財日耗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