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的聯想
克空
寒山寺的每一天,總是香客遊客絡繹不絕。這座千年古刹,依舊曼妙莊嚴,香煙缭繞。
跟平常一樣,我吃過午齋,總是喜歡到走廊散步,松弛一下學習的緊張。正當走出書院門口,聽到一位居士說有位老師父被人打了。好奇的我連忙跑過去看個究竟,一打聽才知道,原來這位老師父好心的把那一位青年遺忘在走廊邊的提包交到了客堂,請知客師幫助尋找失主,結果剛走到客堂門口便發生誤會,上演了血腥的一幕。經過知情人的解釋,那個青年當下便認識到自己錯誤,慚愧地說:“老師父,對不起。”嘴角遺留著點點血迹的老師父溫和地說:“阿彌陀佛!沒什麼,找到就好,人在外心情總有不好的時候。”
老師父爲什麼有如此的涵養?因爲源自他有“衆生皆苦”的慈悲之心。在他看來,那個青年人和滾滾紅塵中翻騰癡迷的衆生一樣,心被那無明的“毒火”灼燒著,比自己苦千百倍,不要說打一個耳光,就算爲了衆生付出生命,那也無妨。
看到這一切,我的心陣陣輕顫,回憶起出家幾年來的曲折坎坷,我扪心自問,我能做到幾許呢?
同樣是出家人,和那位老師父相比,後學的我顯得太過輕浮,現實的耳光還未打到我的臉上時,卻早已喋喋不休地開始傾訴起幽怨來。不懂得一種靜默就是使對方驚恐的告白,一棵紛馳不已的心,早已遠離了沈靜。面對誤解,辜負,欺辱……甚至于傷害,我的心燃起的是痛苦,仇怨的火焰,燃燒著那令我無比憎惡的醜惡,也同時燃燒著那顫抖不已的生命。曾經我天真地以爲,這樣的灼燒過後,迎來的是滿心的喜悅,但是我錯了,迎接我的卻是火舌舔舐過後的醜惡,變本加厲的反撲,我也看到了自己“過失”的生命傷痕累累,不堪其苦。我一味逃避,可又無處可逃,漂流的船何時才能找到避風的港灣?
記得剛出家不久,去一座不知名的鄉下小寺院參訪一位法師,他告訴我說“你拿一面鏡子就會讀到一個字”。愚鈍的我傻傻地問:“那是什麼字呢”。法師在自己的眉頭畫了一橫,在兩眼處畫了兩豎,在鼻子上畫了一個“十”字,隨後又指了指那牙齒掉得差不多的口,問“猜到了嗎”。我茫然的搖搖頭“沒……有”。法師說:“哦,沒有就好,猜不著你有福了。”說完徑自去了。我一頭霧水,回到寺院,急忙問一位師父到底是什麼字?師父不加思索地笑笑說:“是這麼“苦”字啊!”我恍然大悟。
原來我們都帶著一個大大的“苦”字來到這個塵世間,你是苦,我是苦,衆生皆是苦。猜疑,怨恨,殘暴……充塞著衆生的心,全都淤沈著太多的苦,被苦主宰的心,遠離春天,遠離自由。當我們宣泄內心苦的時候,這最先蟄傷的往往是我們自己,就如同那個青年人一樣,巴掌還沒打到老師父時,他自己的靈魂卻早已傷痕累累,說到底,無非就是一個道理,虐人者自虐,愛人者亦自愛,千古不變、萬年流傳。
讓我們都在鏡子面前駐立,認清自己臉上那一個清晰的字,讓我們深深憐惜那些被這個苦窮追不舍的可憐人。“心淨則國土淨”。但願我們能放下心中的煩惱,正確面對生活中的困惑與迷茫,沐浴在佛陀慈悲之光的普照之下,讓衆生都能離苦得樂。
摘自《寒山寺》佛教雙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