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遐想
果濤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這是人們一直都喻爲最有人情味,最富有詩情畫意的節日。
中秋賞月,實是人生的一大快事。一年中,有十二次圓月,而唯獨有中秋的月亮,牽動著一代又一代人們的心。那麼,爲什麼在一年中,唯有中秋節的月亮如此呢
我想,這至少與中秋時節的氣候多少有點關系。年到中秋,天高雲淡,金風送爽,空氣變得透明起來,正是賞月的好時節。
比起太陽來,月亮變得含蓄,皎潔,充滿溫柔,它一直是光明、純潔和美好的像征。然而,同樣是一輪圓月,由于人的心境不同,千百年來,人們曾譜寫過許多動人的篇章。
唐朝王建的“今夜明月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充滿了深切的懷念友人之情。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和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真切地點出了遊子思鄉的情思。劉禹錫的“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通過對明月的描寫,引發了對曆史的回憶。江水已舊,人事己非。只有明月多情,穿過女牆仍舊照著這古老蒼涼的故都,撫今思昔,能不傷感。李白的“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叁人”,寫出一個月夜花間獨酌者的寂靜氛圍。還有明朝李攀龍的“城頭一片西山月,多少往人馬上望”,則描寫了一輪邊塞明月和往人思鄉的情結。
一輪皎潔的中秋皓月,在人們盡情享受了其獨特的詩情畫意外,不免會從心底裏湧起一股淡淡傷感。這使我想起了那月宮孤棲的嫦娥,那一個在我國流傳了千百年的神話傳說。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同情百姓,于是一口氣射下了九個太陽,從此受到百姓的愛戴與尊敬。後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後羿除了獰獵外,終日和妻子一起。一天,後羿將從王母那兒求來的一包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不料被小人蓬蒙所見。蓬蒙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得道。叁天後,在後羿外出狩獵時,蓬蒙便手持利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當機立斷,轉身打開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起,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挂念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仙了。後羿回到家後知道了此事,既驚又怒,抽劍去殺蓬蒙,蓬蒙卻早逃走了。後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的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于是,後羿派人在後花園裏,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亮裏眷戀自己的嫦娥,百姓們得知此事後,也紛紛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平安。從此,中秋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遠古時期的人們對月亮就無比敬仰,曆代文人對月亮的詠頌也佳句紛呈,還有那源淵流長的美麗神話更讓人回味無窮。而詩仙李白的一首“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給了月亮最深刻的诠釋。
(作者系寒山書院學僧)
摘自《寒山寺》佛教雙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