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研修般若空慧的智慧寶典——讀《金剛經》體會(釋宏濟)

  研修般若空慧的智慧寶典——讀《金剛經》體會

  釋宏濟

  《金剛經》是般若系的一部重要典藉。釋尊說法四十九年,期間共用了二十 二年談般若,由此足見般若在整個佛法中的位置。般若的思想是中觀空慧。《金 剛經》可以說是最爲完美的體現了大乘佛法空慧的甚深內涵。 我輩凡愚因無明障蔽,故在生死長夜中,獨來獨往飽受痛苦。“苦”是從何 而來呢?人活著究竟是爲什麼?這是後學在未學佛前常常自問問題。證嚴法師曾 經說過“人的痛苦在于自己追求錯誤的東西”。放眼世界,有哪個凡夫不在妄自 分別,于我我所起遍計執呢?也就是因爲在一切法相上執有執無,因之引發了欣 喜悲哀。于是呼,得不到時尋尋覓覓;于是呼,“良辰美景”倏忽轉變時淒淒慘 慘;于是呼,酬著自己的善惡業而從此頭出頭沒,浪迹于六道飄泊在苦海。誰又 會想到這罪魁禍首竟然是因個“我”呢?就是這個如船底鐵錨船上纜繩般的我執 把自己束縛在六道樊籠中不得脫離自在呀。

  “父母未生前誰是我”?“念佛是誰”?面對禅宗字字珠玑的上妙法語,末學 一直無動于衷,,業障深重啊。正如藕一大師所說“迷即迷其所悟,悟即悟其所迷”。 迷惑中的我一直在找“我”,有“我”嗎?組成色身的骨骼,經脈,五髒六腑中哪個 是“我”呢?細胞,分子,原子,粒子中有“我”嗎?心是“我”嗎?過去的那一 念心何處去了呢?現在的一念又住在何處?未來的心又是從何而來呢?古往今來“心” 不知困擾了多少“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愚人,但又不知成就了多少洞達“叁心不可 得”的智人,怎樣善用其心呢?《金剛經》就是闡明這一大問題的寶典。

  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壞空,人生包羅萬象,一言蔽之。因緣和合自性本空。故 生活中應不執一切不舍一切,何以故?“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 如是觀。”或許一般人看到這不免會想“既然身心皆不可得,四大本空五蘊非有,那不執 不舍的修什麼呢?”頑皮如我的愚人就是如此,沒有個“有”可抓就非撈個“空”在手, (此空乃是惡取空)不然他就不實在。佛陀慈愍在《金剛經》中給我們道破了一道活潑靈 動的天機——無住生心。是的,就是因爲一切皆不可得,所以才有可能有所得,才能借假 修真,從真空裏産生個妙有來。“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于法應無所 住而行布施,所謂不住相布施,不住色聲香味觸法布施”,“以無我見,無人見,無衆生見 無壽者見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佛非常明確的垂示,我人要在現實生 活中時時觀照,就能破執斷障,廣積福慧資糧,以達自利利他。正如慧能大師所說“不離見 聞緣,超然入佛地”。龍樹尊者“一切資生事業皆是佛道”。想要自在就得觀照每個當下,每 時每刻自在了才有生生世世自在的可能。于是呼聽話的****們開始多多的行善積德了,有時 難免心理會冒出“我做了這麼多……”美滋滋的幸福感,別高興得太早,你沒瞧見“法尚應 舍何況非法”的當頭棒喝正向你迎頭而來嗎?是這樣的,一切法皆不可得,最後連這個“不 可得”也要不可得呀。

  凡夫在人世間最大的痛苦莫過于生老病死,沒有商量就出生了,萬般無奈的又老了,醫院還要颦颦對你說“歡迎光臨下次再來”,待死神招手時只有無可奈何的隨之而去,在人的一期 生命中,有哪一投足一舉手,甚至一颦一笑不落在因果網絡中呢?生活在這看似實實是幻的 生活中,就要善用般若慧劍,時時起觀照,不著法相進而照見五蘊皆空。如何具體的將空慧 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呢?《金剛經》開頭的第一分,佛就以他圓滿淨智,爲衆生作了 方便垂範了、、“爾時世尊,著衣持缽(戒波羅蜜),入舍衛大城乞食(施波羅蜜,人 以食施佛以法施),于其城中次第乞已(平等慈悲忍辱波羅蜜)”,還至本處,飯食乞 收衣缽,洗足已(講衛生環保),敷座而坐(禅定波羅蜜),六度中前五者莫不在般若 慧的流領下進行著。寥寥數語自自在在,把佛陀完善六度慈悲度生的心儀顯示無遺,學 佛之人不學佛所行還學什麼呢?

  “人若不鬧萬法自閑”,如果我輩時時刻刻依佛所教,將般若空慧運用在生活中,時時 對境觀心、練心、鑒心,時時本著事來不惑、事去不留、欣悲兩忘的灑脫心懷,于六根門 頭當下即是,那你的人生就從此了無挂礙了。

✿ 继续阅读 ▪ 心經妙義(無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