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兒女需要執著嗎?
肖堯
由于人們常迷執于各種誘惑,而迷失了真我。所以佛教讓人們要破執,要看到一切都是空,不要成爲被各種誘惑牽著走的牛。《紅樓夢》裏的《好了歌》就形象地表達了佛教的這一理念:“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正如有人評論《好了歌》宣揚了一種逃避現實的虛無主義思想,對佛教不要執著的觀點也不是每個人都贊成。我的一位當大學教授的同學就在網上對我說,對兒女一定要執著。
我在想:怎麼就算對兒女執著了呢?望子成龍是作父母的最善良和美好的願望。爲了實現這個願望,當今的父母真舍得投入呀!從小就花錢讓孩子學外語、學鋼琴、學舞蹈、學繪畫、學奧數……但結果是沈重的負擔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孩子們卻失去了童年的歡樂。孩子們在爲達到父母們不斷提高的標准而疲于應付,過分注重學習知識也容易影響孩子們的全面發展——犧牲了健康,戴眼鏡的比例不斷增高;不讓孩子做家務,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差;因爲沒有達到父母的理想,沒有考上名牌的學校而自殺的事也時有發生。父母們忘了,不管再努力,第一名總只有一個,大家都付出最大的努力,最終成績還是會分出好、中、差,因爲人的先天與後天的條件本來就有差異。而且社會本來就是由各行各業的人組成的,你看,大家都拼命去考大學,花了很多學費讀畢業了,卻找不到工作,而各地都缺少的人卻變爲了技術工人。你想,假如人人都成了袁隆平,發明的超級稻又由誰來種呢?
有的父母也許說,我就是執著于孩子的幸福,他想吃什麼、想玩什麼,我就給他買,要花錢我就給,我讓他成天吃名牌、穿名牌,我給他買房子,買汽車,就讓他無憂無慮地生活一輩子。但你可別忘了,兒孫自有兒孫福,而且人的物質欲望是沒有止境的,永遠滿足不了。于是就出現了這樣一類腐敗分子,他們就是爲了給子孫留下大筆的財産,爲了送子孫到國外去生活學習,而大搞錢權交易,走向了犯罪的深淵。
說了以上兩類例子,你可能說我都不屬于。我只是給孩子創造成長的有利條件,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然的發展,全面的發展,我並沒有逼迫孩子一定要達到什麼目標,只想讓他首先成爲一個自食其力的勞動者,然後再盡力爭取能多爲社會作出些貢獻就行了。如果你是這樣想的,就已沒有對兒女執著了。對兒女執著也同對其他執著一樣,容易造成迷失引起偏差,容易鑽進牛角尖出不來,容易孤注一擲而忘記“後退一步天地寬”。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佛教認爲,父母行善積德,多做好事,兒女們就會興旺發達,有好的前程,如孔子的後代,興旺發達幾千年。這是有道理的,因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及世界觀都會對孩子産生直接的影響。當然也還有父母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的問題。我認爲,好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對兒女不執著肯定要算重要的一條。大家都記得這些名言:“功夫在詩外”,“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如果你懂得了對兒女不該執著,能放下這最放不下的,哪還有什麼還需執著的呢?你將進入一種隨遇而安,盡職盡責,潇灑寬容的境界,你就可能會像彌勒菩薩一樣,享受到快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