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我們向往和諧(常浩)

  我們向往和諧

  常浩

  現今世界已經進入了新世紀,新千年,人類對美好生活充滿了憧憬,更迫切需要和平,和諧。和諧,是多少人日夜企盼的希望;和諧,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理想。共創世界和平,已經成爲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共同探討的最熱門的話題,人類都渴望能生存在——方平靜而又安甯的淨土之上。

  “和諧”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爲“和諧協調” “和順、和合、平和”的意思,是指能夠使人心情愉悅的——種狀態。

  和諧不是單獨一個人所能構建的,而需要全世界的人共同開創,大家必須要團結、手拉手、心連心地共同開創新的生活和未來。曾經聽見一位學者說過: “互相鼓勁,好戲臺臺:互相拆臺,一起垮臺。”對此話我頗有體會。

  從世界範圍看,國際局勢動蕩不安。一方面是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經濟繁榮,物質財富迅速增長,社會福利趨于完善;另一·方面,卻是物欲橫流、道德滑坡、環境汙染、生態失衡、民族矛盾、國家紛爭,恐怖分子與邪教的禍害等無時不在威脅著人類的生活。社會上肆虐橫行的暴力活動正在使越來越多的家庭支離破碎,越來越多的難民顛沛流離,客死他鄉。和平的希望之光日益黯淡。一些國家,極端恐怖分子者的炸彈會隨時隨地引爆,今天還在憧憬著未來美好生活的年輕人,明天就可能被一個與他同齡的人懷揣的炸彈所毀滅。人們原本擁有的幸福和安甯,被炮彈和*撕得粉碎。世界何談“和諧”呢

  

  再說人的內心世界。

  世界上沒有不平等的事,只有不平等的心。

  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很少有人將心比心,從他人的角度考慮。如果你仔細地觀察,在繁華的街道上,來來往往的行人只有兩種:一種人是爲名,另—·種人是爲利。然後我們看看爲著名利而奔走的人,臉上只有兩種表情,求得的人歡喜,求不得的人悲哀。人心之不安源于妄念太多,貪欲過重。因爲,有所求必有所得,有所得必有所失。得失之間,內心忐忑,心豈能安甯

  人與人之間怎能和諧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想做的事情,要優先讓他人去做。這就是“利他行”,完善自我的“菩薩行”。此行如能成爲現實,那世界才有可能和平,人們方能安居樂業。

  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沒有自然,便沒有人類,這是世間一大樸素的真理。一味地掠奪自然,征服自然,只會破壞生態平衡,咎由自取,使人類瀕于困境之中。

  佛教的因果規律告訴我們: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果報應絲毫不爽。”推而廣之,心淨則國土淨,心不淨則國土不淨。不尊重生命,破壞生態環境,顛倒生態自然規律,又怎麼可能締造我們賴以生存的安樂世界呢

  

  和諧社會的核心究竟是什麼呢

  佛教作出了完美,完善的回答,對一些社會問題也給予了合理的诠釋和理解。

  《法句經》有言: “怨恨不可能在怨恨中消失,只能在寬恕和原諒中化解。”如果人類能做到這點,也便會少些爾虞我詐。若是人與自然配合和融洽,如果人類能舍棄自我的執著,隨時與山河大地融合在一起,和大自然的脈搏一跳動,必能釋放自我,內心所有的渣滓必能在大自然的清流中得以蕩滌,使得心靈更加純淨。那些醜惡的社會現象也將會遠離人類而去,人類必能步入和諧美滿的生活樂園。

  (作者系蘇州市寒山書院學僧)

  摘自《寒山寺》佛教雙月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