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積廚中出高僧
無塵
禅宗曆代祖師都主張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皆是修行,而並非只有坐禅一途。唐代慈受禅師在《訓行童頌》中說:“香積廚中好用心,五湖龍象在叢林。瞻星望月雖辛苦,須信因深果亦深。”在中國佛教史上有許多高僧都是在日常掃灑砍柴、燒水做飯等勞作中而悟道。在叢林諸種爲大衆服務的勞作方式中,猶以在香積廚中修行證道的高僧最多,于是禅門中便流傳有句俗話叫“香積廚中出高僧”。
唐代的沩山靈佑禅師便是從香積廚中走出的一位最有盛名的高僧。沩山靈佑禅師,福州長溪趙氏子。年十五出家,依本郡建善寺法常律師,剃發于杭州龍興寺,究大小乘教。二十叁遊江西,參百丈,許之入室,遂居參學之首。
靈佑禅師當時在百丈懷海門下任典座,負責掌管大寮炊煮飲食諸事。每次當他汲水時,都見到一只靈龜出現,食用他收拾出來的剩飯余粒。因此,他每次汲水,總把余飯放置于水邊石上,留待那靈龜食用。如是過了很久,一晚,靈佑禅師忽然在夢中見到那靈龜對他說,由于長久以來受其施食供養飯粒,心中感恩殊深,現在它快要離開別去了,因爲知道他有厄難,故特來相報。他在夢中便追問究竟有何厄難
靈龜說他將會患上非常嚴重的目疾,他便請求靈龜解救免難的方法。靈龜告訴他,爲報他施飯之恩,會將其唾液流放在他所知道的水邊石上,只要把它塗抹在眼目之上,病患即可痊愈。次日早晨,他醒來即覺雙目非常疼痛,幾至不可支持。他便依夢中靈龜所示,摸索到那水邊石上,將唾液塗抹雙目。須臾之間,不但劇痛消失了,而且目力超勝過昔日萬倍,以致能夠上察天文,下知地理,勘與風水通達精微,時人皆稱爲神眼頭陀仙。
當時有一位異僧,人稱司馬頭陀,本是叁國司馬懿的後裔。他雖出生名門,卻不慕世榮,年少便于南嶽衡山出家了,後來住于江西黃龍山永安寺,持頭陀行。一天,司馬頭陀來探訪百丈禅師,對百丈禅師說在湖南的沩山,找到一處將出一千五百善知識的地方,並要求百丈禅師揀選一個人去住持。百丈禅師問司馬頭陀,他是否可以去住持,司馬頭陀說沩山不是百丈禅師所居之所。百丈禅師問其緣由,司馬頭陀說:“和尚您是骨人,而那座山是肉山,您若在那裏住持,徒衆不會超過一千人。”百丈禅師又問:“我這個寺院中有人能夠勝任這一職務嗎
”司馬頭陀讓叫出僧衆一個個查看。當時華林覺爲寺中第一上座,百丈令侍者請他出來,百丈禅師指著華林覺對司馬頭陀說:“此人如何
”司馬頭陀令華林覺謦效一聲,行走數步。然後說:“不行。”百丈禅師最後令侍者叫出靈佑禅師,司馬頭陀一見靈佑禅師便連連贊歎:“此人正是沩山的主人。”百丈禅師于是當晚召見靈佑禅師囑咐說:“我在此山化緣。你當居住沩山勝景,希望能不負衆望,燈繼薪傳,廣度後學。”不久,百丈禅師就派靈佑禅師去沩山住持了。
靈佑禅師到沩山開辟道場的時候,得到當時的裴休宰相護法幫助。裴休宰相給他在那裏蓋了五千四百零八間的房子,又開了五千四百多畝田,還請了一部大藏經。辦妥這些事情後,他問靈佑禅師還有什麼需要幫忙
靈佑禅師說:“你應辦的都已經辦了,但尚欠一件事沒辦啁!就是我還沒有徒弟呀,就請你把你的兒子送到我這裏來當和尚吧!”裴休宰相說:“這件事情,我現在不能立刻答應你,因爲我只有這個兒子,他現在已經是翰林官階了,我要回去請示皇上,還要和夫人商量。”回去以後,皇上也同意,夫人也同意,裴休宰相就把兒子送去沩山出家了。
裴休的兒子,就是開辟鎮江金山寺的第一代祖師法海禅師。這位法海師到沩山後,雖然他以前是當官的,可是靈佑禅師對他要求很嚴格,命他每天都要負責挑擔一千多人吃、用的水。一天,他擔水擔得很是勞累疼痛,他坐下來休息時不禁埋怨說:“和尚吃水翰林挑,縱使吃了也難消。”此話說過以後,當時那裏的僧人的肚子竟然都發脹了,大衆僧便把這件事情禀告靈佑禅師,禅師就召法海來問:“你究竟說了什麼話
”法海就把這番話複述了一遍。靈佑禅師就說:“老僧打一坐,能消萬擔糧,你挑一點水,頃刻腹中亡。”從此以後,大衆僧的肚子便不脹了。後來靈佑禅師又准許法海閉關叁年,叁年之後,便派他去金山開辟道場。
另一位在香積廚中走出的禅門高僧是杭州無著文喜禅師(820—899),他是嘉禾
(湖州)語溪人,俗姓朱。七歲依本邑常樂
寺國清出家剃染,後習律聽教,禅誦不辍。成年後,師飽學多參,朝禮五臺時蒙文殊菩薩接引,示以妙法,師遂豁然開悟。大中初年(859),無著文喜禅師初參齊峰寺,後往谒大慈眉善目山性空禅師。性空禅師告訴他應廣參善知識,師于是前往五臺山華嚴寺參禮。當他行至金剛窟拜佛時,遇文殊乘金毛獅子往來,其侍童賜偈曰:“面上無嗔供養具,口裏無嗔吐妙香,心裏無嗔是珍寶,無垢無染是真常。”文喜禅師由此駐錫五臺。
鹹通叁年(862)文喜禅師至洪州觀音院參拜仰山慧寂禅師,仰山大笑令師任典座一職。文喜禅師在做飯時又遇文殊菩薩現于粥鍋之上。文喜禅師操起攪粥的篦子便打。口中還說:“文殊自文殊,文喜自文喜。”文殊聽後也說偈曰:
苦瓜連根苦,甜瓜徹蒂甜。
修行叁大劫,卻被老僧嫌。
有一天,有異僧來求齋飯,文喜禅師就把自己的齋飯分一半給他。仰山禅師事先知道異僧前來,便問文喜禅師:“剛才有果位人來,汝給食否
”師說:“辍己回施。”仰山曰:“汝得大利益。”
後來,文喜禅師又前往浙江住龍泉寺。有僧問師:“如何是涅槃相
”師說:“香煙盡處驗。”僧又問:“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說:“喚院主來,這師僧瘓顛。”僧又問:“如何是自己
”師默然,僧不知所措,便再問一遍。師說:“青天蒙昧,不向月邊飛。”後蒙皇上賜紫衣,署名無著禅師。
從“香積廚中出高僧”的事例可以看出,在寺院爲大衆服務的勞作中往往能成就一個人。爲大衆服務的過程不僅是爲自己求福報的過程,同時也是修行的過程。因此在叢林之中,一個人如果能夠以一顆平常正直的心來爲大衆服務,你就一定能夠得到諸佛菩薩的護佑,從而最終成爲受人敬仰的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