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07-119因果業報

  因果業報—一 海濤 輯

  

  1.佛告長者子辯意:有五事行,得生天上。何謂爲五?

  一者、慈心,不殺群生,悉養物命,令衆得安;

  二者、賢良,不盜他物,布施、無貪,濟諸窮乏;

  叁者、貞潔,不犯外色,男女護戒,奉齋精進;

  四者、誠信,不欺于人,護口四過,無得貪欺;

  五者、不飲酒,不過口行。此五事乃得生天。

  

  2.複有五事得生人中。何謂爲五?

  一者、布施,恩潤貧窮;

  二者、持戒,不犯十惡;

  叁者、忍辱,不亂衆意;

  四者、精進,勸化(無有)懈怠;

  五者、一心,奉孝盡忠。是爲五事,得生人中,大富長壽,端正威德,得爲人主,一切敬侍。

  

  3.有五事行,死入地獄,億劫乃出。何謂爲五?

  一者、不信有佛、法、衆,而行誹謗輕毀聖道;

  二者、破壞佛寺尊廟;

  叁者、四輩轉相謗毀,不信殃罪,無敬順意;

  四者、反逆,無有上下,君臣父子不相順從;

  五者、當來有欲爲道者,已得爲道,便不順師教,而自貢高,輕慢謗師。是爲五事,死入地獄,展轉地獄,無有出期。

  

  4.有五事行,墮餓鬼中。何謂爲五?

  一者、悭貪,不欲布施;二者、盜竊,不孝二親;

  叁者、愚冥,無有慈心;四者、積聚財物,不肯衣食;

  五者、不給父母、兄弟、妻子、奴婢,是爲五事墮餓鬼中。

  

  5.有五事作畜生行,墮畜生中。何謂爲五?

  一者、犯戒私竊偷盜;二者、負債扺而不償;

  叁者、殺生以身償之;四者、不喜聽受經法;

  五者、常以因緣艱難齋戒施會,以俗爲緣。是爲五事生畜生中。

  

  因果業報—二 海濤 輯

  

  1.有五事得爲尊貴,衆人所敬。何謂爲五?

  一者、布施,周惠普廣;二者、禮敬佛法、叁寶及諸長老;

  叁者、忍辱,無有瞋恚;四者、柔和謙敬;

  五者、博聞,學誦經戒。是爲五事,得爲尊貴,衆人所敬。

  

  2.有五事常生卑賤,爲人奴婢。何謂爲五?

  一者、憍慢,不敬二親;二者、剛強,無恭恪心;

  叁者、放逸,不禮叁尊;四者、盜竊以爲生業;

  五者、負債,逃避不償。是爲五事,常生卑賤奴婢之中。

  

  3.有五事得生人中,口氣香潔,身心常安,爲人所譽,不被誹謗。何謂爲五?

  一者、至誠不欺于人;二者、誦經,無有彼此;

  叁者、護口,不謗聖道;四者、教人遠惡就善;

  五者、不求人之長短。是爲五事,生于人中,口氣香潔,身意常安,爲人所譽不被誹謗。

  

  4.有五事若在人中常被誹謗,爲人所憎,形體醜惡,心意不安,常懷恐怖。何謂爲五?

  一者、常無至誠,欺詐于人;二者、大會有說法處(者)而誹謗之;

  叁者、見諸同學而輕試之;四者、不見他事而爲作過;

  五者、兩舌,鬪亂彼此。是爲五事,若在人中,常被誹謗,爲人所憎,形體醜惡,心意不甯,常懷恐怖。

  

  5.有五事,所生之處常與佛、法、衆會,初不差違,見佛聞法便得好心,若作沙門即得所願。何謂爲五?

  一者、身奉叁寶,勸人禮事;

  二者、作佛形像,當使明潔;

  叁者、常奉師教,不犯所受;

  四者、普慈一切,與身正等,如愛赤子;

  五者、所受經法晝夜諷誦。是爲五事,所生之處常與佛、法、衆會,初不差違,見佛聞法便得好心,若作沙門即得所願。

  

  因果業報—叁 海濤 輯

  

  ◎佛典故事

  

  時辯意長者子(與)父母眷屬,前禮佛足,各自供侍。辯意起行澡水,敬意奉食。下食未訖,有一乞兒前曆座乞。佛未咒願,無敢與者,遍無所得,瞋恚而出,便生惡念:「此諸沙門放逸愚惑,有何道哉?貧者從乞,無心見與。長者迷惑,用爲飯此無慈愍意,吾爲王者,以鐵辋車轹斷其頭!」言已便去。

  

  佛達嚫訖,有一乞兒,來入乞丐,座中衆人各各與之,大得飯食,歡喜而去,即生念言:「此諸沙門皆有慈心,憐吾貧寒,施食充飽,得濟數日。善哉,長者!乃能供事此等大士,其福無量。吾爲王者,當供養佛及衆弟子,乃至七日之中,當報今日饑渴之恩!」言已,便去。佛食已訖說法,即還精舍之中。

  

  佛告阿難:「從今以後嚫訖下食以此爲常。」

  

  時二乞兒展轉乞丐,到他國中臥于道邊深草之中。時彼國王忽然崩亡,無有系嗣。時國相師明知相法,谶書記曰:「當有賤人應爲王者。」諸臣百官千乘萬騎,案行國界,誰應爲王。顧見道邊深草之中,上有雲蓋。相師指曰:「中有神人!」即見乞兒,相應爲王者。諸臣拜谒,各各稱臣。

  

  乞兒驚愕自雲:「下賤非是王種!」皆言應相,非是強力,沐浴香湯,著王者之服,光相俨然,稱善無量,導從前後,回車入國。時惡念者在于深草中,臥寐不覺,車轹斷其頭。王到國中,陰陽和調,四氣隆赫,人民安樂,稱王之德。爾時國王自念:「昔者貧窮之人,以何因緣得爲國王?昔行乞時,得蒙佛恩,大得飯食,便生善念,得爲王者,當供養七日。佛之恩德今已果之!」

  

  即召群臣,遙向舍衛國燒香作禮。即遣使者,往請佛言:「蒙世尊遺恩,得爲人王。願屈尊神,來化此國愚冥之人,得見教訓!」

  

  于是佛告諸弟子:「當受彼請。」佛與諸弟子無央數衆往到彼國。時王出迎,與諸群臣稽首佛足,燒香散華,伎樂供養。佛入宮中即以就座。王起行水,供養飯食,須臾以訖。

  

  因果業報—四 海濤 輯

  

  爾時國王爲佛作禮,前白佛言:「我本是小人,有何福行得享斯位?願佛解說,令此國人得蒙開眼!」

  

  佛告王曰:「往日舍衛城中有長者子,名曰辯意,施設大檀,請佛及僧。時佛坐定,下食未嚫。有一乞兒,來入欲乞,一無所得,瞋恚而出,惡念生曰:『若吾爲王以鐵辋車轹斷僧頭!』一人後來,乞丐大得飯食出,即念言:『若我爲王,供養此等衆聖之僧七日之中!』

  

  時善念者今王是也。時惡念者臥深草中,王受正位,回車入國,車騎侍從轹斷其頭,死入地獄,爲火車所轹,億劫乃出。王今請佛報誓過厚,世世受福,無有極已。」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人心是毒根,口爲禍之門,心念而口言,身受其罪殃。

  不念善惡人,身自作受殃,意欲害于彼,不覺車轹頭。

  心爲甘露法,令人生天上,心念而口言,身受其福德。

  有念善惡人,自作安身本,意念一切善,如王得天位。

  

  是時國王聞經歡喜,舉國臣民得須陀洹道。供養佛七日之後,佛于是欲去,王及臣民爲佛作禮,歡喜而別。于是世尊還到舍衛祇樹精舍。賢者阿難正衣服,從坐起,爲佛作禮,長跪,白佛言:「世尊!當以何名此經,雲何奉行?」

  

  佛告阿難:「是經名爲《辯意長者子所問》,當奉持之,一名《諸法要義》。」

  

  佛複告阿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有行斯經,奉持諷誦,宣傳後世,令人受持者,是人如侍我身福無有異。誦斯經者,當爲彌勒佛所授記。如來廣長舌,所語無有異。」

  

  佛說經已,時諸天、龍、鬼、神四輩弟子,聞經歡喜,爲佛作禮。

  

   以上講義內容整理自《辯意長者子經》

✿ 继续阅读 ▪ 07-118大悲愍衆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