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念轉身,一池蓮花
安鏡如
(一)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各有所參,各有其悟。
昨晚,修金剛門的一位師兄問我要不要觀看“天葬”的儀式。疑慮很久,仍不能下定決心。甚至有一刻,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懼。像正在經曆一部驚悚小說,拿不起,亦放不下。
那刻,觀見內心,知道自己對肉身仍有莫大的貪執。本以爲了解死生,卻角在那一刻不能解悟。心性,有時不僅是開悟,還是清除習性。思維的習性,固執的習性。
但有時,不開悟也許只是因爲不了解。一旦了解,便能放下自己的本念,理解原本簡單通融的道理。
通過向另位師兄詢問,方才明白其中之意,立刻恐怖便煙消雲散。就像安寂後天葬臺上的肉身,頃刻化爲鷹的布施。的確,是鷹的布施,期待升天的靈魂才有可能實現願望。
盡管,更多時候,儀式背後可能只是古老的生態自然鏈的呈現,一種最質樸的回歸自然,向往並回報自然世界的最後方式。
(二)
有了這一瞬間的領悟,心下想起諸多事。
我曾寫過媚俗的文字,有過違心的話語,並以生存不得以爲借口。我曾決心晚年以臨終關懷爲事業,盡管現在的我還如此年輕。而發心的起因也許會令智者生笑的,我害怕死,但不怕安樂死,只害怕最後一刻的痛苦和失去尊嚴。
其實痛苦是什麼,尊嚴又是什麼?盡管做過思考,仍不能得以參透。當下,也許明白,害怕痛苦向往尊嚴是人生自然常性,是任何人皆有的心念。由于生活的種種積累,世界事物的種種美好,對死生過于神秘的回避,尤其是對死亡幾乎難以有機會認真地面對,所以死生無常便是最重要的一種痛苦。
生亦是喜,有生必有亡,所以喜亦是憂,即使不在此刻,亦是遠方的悲傷。所以,禅說,憂也是樂,樂也是哀,哀也是甜,甜也是苦,苦也是暖,暖也是寂,寂也是安,安也是亂,亂也是隱……這種所謂“禅”,是人類生命智慧形成來,對個體生命進行不息思考得到的致高境界。
有了這種死生相通,悲喜交織的圓融,死亡還是件可怕的事嗎?沒有什麼比生命更偉大,包括你我,包括植被萬物;有了這種死生相依,也沒有什麼比死亡更敬畏。
自然令生命出現,自然令生命終止,我們用生命爭取生命的無限延長。用生命的智慧學習生命的快樂體驗。這種快樂,不是狹隘的,包括你所願意感知的一切安甯恬靜,也包括不願意經曆的劫難打擊。有了這種死生相依,生是如此激奮昂揚,死亦當美麗寬廣。
(叁)
從昨天至今天,懂得理解思考以後,便不再怕“天葬”,因爲懂得那是一種神聖,純淨。是對自然的敬畏,對生命的朝拜。火葬亦會汙染環境,土葬會浪費土地。水葬與天葬則根據環境不同,可以選擇最大限度回歸自然。與其把能量消耗于一無所知的肉身上,不如轉而在一條生命的食物鏈上貢獻畢生。何況,失去人類精神生命的肉身,不過是一席廢物。
這樣,死生便是件能量轉換的過程,是個能量守衡定律。往生,也許是一片娑羅林中的幾十棵古木,你新生如他們的枝葉;往生,也許是奔跑的幾只野鹿,你是他們倒下再生的茸角;往生,也許是一個人,你帶著他的種種習性,在今生裏過活。他的皮囊或男或女或老或幼或醜或美;往生,也許只是一群甲蟲,他們本所無思考,短短幾季的能量凝聚成你的精氣。
而來生,也許可以化一座峰巒,半天星光,數條溪澗,滿城柳絮或是真的可轉成一個人。你的能量存在你用過的物,彈過的弦,端過的碗,一切物體中,仿佛熟悉,仿佛陌生,仿佛剛剛零謝的花,重新婷婷站起苞芽。
其實,誰都懂得,從往生到來生,成人的幾率或許比五十億分之一更難。碩大無垠的宇宙,萬物精靈,凝華聚集,散落離分,如肉眼間二粒塵埃的碰撞,微不足以觀,卻樂得其所。
但誰都有權向往或回避某一種死亡的方式。事實上,誰都只有一種死亡方式。在最後一刻,若能神清目明,深深體會,不抱掙紮,不貪執生命的不可能繼續,誰都一定是和樂甯靜恬好圓融安寂的。
(四)
爲自己的無知汗顔,天葬,竟是普通人眼障中無法接受的崇高圖騰。
正反思著,收到某群裏的一張圖片。畫面入目先是一個面目猙獰,青面獠牙,怒眼紅舌、赤發糾結的女鬼,但她卻懷抱一個美麗的人類嬰兒,嬰兒在熟睡,恬靜地含著她的近乎幹癟的乳房。
群裏有人罵道:這麼醜,殺了她。
那一刻,我很是偏執,告訴他,她只是相貌醜陋的喂奶的母親。
沒有苛責之意。只想請人們能對醜陋猙獰的表面事物多一點觀察,不以表面通判事物靈魂之根本。我承認,看到圖片第一眼的時候,乍一看,我確是嚇了一跳。但當發現嬰兒的安詳和母親那種雷曆,似乎不許別人接近孩子的神情後,卻覺得溫馨而酸澀。
我想起另一張,關于南京大屠殺的圖片。一個一歲半的孩子,趴在已被槍殺的母親身上,翻起母親的衣服,對准滲血的乳房迫不急待地吸吮著。
那一刻,如果母親可以化做厲鬼,我想她一定願意,一定願意用醜陋的面容嚇倒周圍的惡人,不爲自己可以複生,只爲,讓她的孩子安甯地飽吮這最後一餐的奶水。
厲鬼可怕嗎?一個哺育孩子的母親無論化身何等形象,都是值得尊敬的。也許圖片只是網友隨手PS的搞怪,也許真的是想要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就像蒲松齡先生智慧的筆告訴我們,醜在美下,美在醜下。
又仔細看了看照片,心升溫暖。原來厲鬼不但不可怕,且凝結著美,至于多美,答案已在人心。
從醜與美相關的話題,轉念間便想到愛情。如果容我得這一世的愛情,如果容我選擇,我願意選擇紮西莫多或文森特而不是騎著白馬亦或黑馬的王子。
我樂于欣賞稱贊英俊的面龐,並願意更多接近。世界或許沒有完美的人,至少,不會有完美的人令我遇到,因爲我是那樣的不夠完美。但並不因爲是缺少心靈的平衡,才會選擇醜陋,美好的是最純潔的願望而已。
但我敬佩外表醜陋,卻有高貴人格的生命。無論他是動物的化身,亦或面目獰劣。
我不拒絕且敬佩一切表面事物之下的美好,只要你懂得理解,並能從本性中再生出你的美好。
(五)
美好與生命相伴,生命便是生與死的集合。像電源二端,生命便是正負極交彙中間的那段閃光。
佛音裏傳來,心若蓮花。
禅義中,活在當下,是多麼懇切的智慧。
因我們的人生只一世,即使成佛,轉投他身仍只一世。所以,活在當下,便要把心開成蓮花。情感的,人際的,職場的,欲望的,生活中一切,生命中一切,蓮花便是你的當下,你的永生。
所以,我生起貪執的心,願在我靜寂的最後,化做綠荷中怒盛的那池白蓮花。
摘自《寒山寺》佛教雙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