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與別人分享(陳浦燕)

  與別人分享

  陳浦燕

  朋友用手機發給我一則笑話:有一天閻羅王正在地獄裏四處巡察,當來到一處正在舉辦投胎儀式的地方時,忽然聽到一陣悲傷的哭聲。閻羅王急忙尋問是誰在哭泣。一只猴子就站到了他的面前,一邊哭一邊說:“他們都可以轉世爲人,爲何單單我不可以

  ”閻羅王打量了一下猴子,說道:

  “你全身都是毛,怎麼爲人

  ”猴子一聽這話就急忙說:

  “那就把我身上的毛都拔光,這樣我就可以投胎了。”閻羅王就命站在身邊的牛頭去拔猴子身上的毛。誰知牛頭才剛伸手去拔,猴子就大聲地叫喊起來:

  “好痛啊,別拔了!別拔了!”閻羅王見狀,無奈地歎了一口氣道: “你一毛不拔,何以爲人

  ”

  這個笑話雖小,但個中的寓意卻是很深。它譏諷的是世間那些吝啬的人,只想得到卻不肯付出,或者得到了只肯獨自占有卻不肯與人分享。吝啬的人其實就是守財奴,不光是對別人吝啬,對自己也吝啬,而過分的吝啬,最後會讓他墮入地獄,斷絕善根。

  《菩薩戒本經》中雲:

  “若菩薩,自有財物,性悭惜故,貧苦紅塵無所依怙,來求索者,不起悲心,給施所求,有欲聞法,吝啬不說,是名第二波羅夷處法。”也就是說佛教認爲做爲一個人,如果生性吝啬,面對貧苦不生大悲之心,面對求法者也不肯給予救助,那就無異于犯戒。

  佛陀對于特別吝啬的人也有對治的法門。例如有一個非常吝啬的人,他從來沒有想要給別人東西,就連別人伸出手的姿勢他都不願意看到,生怕是向他討要什麼。佛陀知道這個人後,就想去教化他,于是在他居住的地方開示佛法。佛陀告訴大家:吝啬的人,是被財産占有,而不是占有財産;吝啬的人,對于他所擁有的,正如他所沒有的,同樣地感到匮乏。佛陀還告訴給大家布施的功德:一個人這輩子之所以富有,比別人過得好,都是因爲布施的原因。

  吝啬的人聽了這話,心裏若有所悟,對佛陀說: “我也很想布施,但是怎麼也做不到,因此心裏很苦惱。”

  佛陀就給了他一枚石子,讓他從右手交給左手,這個人很快就辦到了。然後佛陀指著這個人的左手說這是別人的手,指著這個人的右手說這是你的手,接著讓這個人把代表自己的右手裏的石子交給代表別人的左手。這個人猶豫不決,怎麼也舍不得把石子交到左手。最後佛陀開示他道:

  “你不要想著別人,只想著這都是你的手。”這個人才突然開悟:

  “原來左手也是我自己的手。”于是就把石子給了出去。之後,佛陀又讓他把石子交給站在他身邊的鄰居,他又開始猶豫起來,佛陀又開導他:

  “你給出去的是一顆石子,但會得到兩顆石子的福報”。于是這個人便把石子交給了鄰居。經過不斷的練習,這個吝啬的人終于從布施石子開始到布施財和物,而原本總是疑神疑鬼和小氣的性情也得到了改變,成爲了一個“活菩薩”,過得快樂而且受到別人的尊敬和擁護。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曾經猜過的字謎:“一人本姓王,懷裏揣著兩塊糖。”謎底是個“金”字。是啊,一個人無論身處怎樣的境遇,只要懷裏揣著兩塊糖,一塊贈與別人分享,一塊自己品嘗,就自然會獲得人生的快樂和金子一般的幸福。

  在生活中,我們只要樂意與別人分享,分享快樂,分享親情,分享成功,分享喜悅……就會在分享中獲得人生的真谛。正如一個蘋果一個人吃了就只是一個人體會到了蘋果的美味,但若是把它和別人一同分享,那就有了許多體會,就有了交流的空間。分享可以使我們擁有更多。當你把自己的幸福拿出來與別人分享,不但可以體會到分享的樂趣,還能體驗到一種友情,猶如得到了雙倍的幸福。

  其實幸福是人人可得到的,無論年齡、性別、職位:幸福是心靈內在的感覺,也是人與環境的和諧相融;幸福感不僅來自獲得,更來自于給予。

  有一位禅師在院子裏種了一棵菊花,到第叁年秋天的時候,院子成了菊花的海洋,到處開滿了菊花,香味一直傳到了山下的村子裏。凡是看到這一景象的人都忍不住贊歎說:

  “真是好美的花呀!”

  終于,有一天,有一個人忍不住美景的誘惑,開口向禅師討要幾棵菊花想要種在自家的院子裏。

  禅師沒有絲毫的猶豫就答應了,他親自動手,挑揀幾棵最粗最壯的菊花,挖出根須送到了那個人家裏。

  消息很快傳開了,前來要菊花的人接連不斷。

  而在禅師的眼裏,這些人一個比一個知心、一個比一個親近,都要給,而且給最好的,結果不多久,院子裏的菊花就被送得一幹二淨。

  沒有了菊花,院子裏就如同沒有了陽光一樣寂寞。

  秋天最後的一個黃昏,弟子看到滿院的淒涼,說道: “真是可惜!這裏本來應該是滿院鮮花和充滿芬芳香味的。”

  禅師笑著對弟子說: “你想想,這樣豈不是更好,叁年以後,一村子菊香!”

  “一村菊香!”弟子心頭一熱,不由得擡頭看了一眼禅師,只見禅師的臉上流露出無比歡愉的笑容,那真是比開得最好的菊花還要動人!

  禅師對弟子說:

  “美好的事物會帶給我們無上的妙悅,我們應該把美好的事與別人一起共享,讓每一個人都感受到這種幸福,即使自己一無所有了,心裏也是幸福的!這時候我們才真正擁有了幸福。”

  這個故事提示了這樣一個道理:什麼是真正的幸福

  關心愛護周圍的人,多爲別人著想的人,心中的幸福感最多。看到別人幸福的微笑,我們心中自然也就會感到無比的快樂,因爲有愛的人生才是最幸福的人生。

  摘自《寒山寺》佛教雙月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