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辜負人好
常靜
玄沙師備禅師是唐代法眼宗著名高僧。禅師俗姓謝,福州人。幼年時喜好垂釣,經常泛小舟于南臺江,與釣魚者嬉戲。唐代鹹通初年,禅師年叁十歲,萌生出塵志向,乃放棄垂釣之業,投芙蓉訓禅師出家,往豫章開元寺受具足戒。後布納芒鞋,常終日宴坐。經常與雪峰禅師談論禅機,深有所悟。玄沙師備禅師在自身習禅修道之余,常以禅語接引學徒,在他門下求法的學子絡繹不絕。
玄沙師備禅師一次上堂,針對一些弟子接受信徒供養,不能用功修道,耗費信施的過患,作了毫不留情的批評。他說:
“仁者,莫把瞌睡見解便當卻去,未解蓋覆得毛頭許。汝還知麼
叁界無安,猶如火宅。且汝未是得安樂底人,只大作群隊幹他人世,這邊那邊飛走,野鹿相似,但求衣食。若恁麼爭行他王道
知麼
國王大臣不拘執汝,父母放汝出家,十方施主供汝衣食,土地龍神荷(呵)護汝,也須具慚愧知恩始得。莫孤(辜)負人好!長連床上排行著地銷將去,道是安樂未在,皆是粥飯將養得汝,爛冬瓜相似變將去,土裏埋將去。業識茫茫,無本可據。沙門因甚麼到恁麼地
只如大地上蠢蠢者,我喚作地獄劫住。如今若不了,明朝後日入驢胎馬肚裏,牽犁拽耙,禦鐵負鞍,碓搗磨磨,水火裏燒煮去,大不容易受,大須恐懼。好是汝自累。知麼
若是了去,直下永劫,不曾教汝有這個消息。若不了此,煩惱惡業因緣,不是一劫兩劫得休,直與汝金剛齊壽。知麼
”
在這段法語中,玄沙師備禅師訓斥那些每天貪睡的弟子,要生起慚愧心和忏悔心。應當了知叁界猶如火宅,充滿了痛苦和不安。他要求弟子要認識到娑婆世界的痛苦,不能僅僅貪圖眼前的享受和衣食的供養。禅師告訴弟子要珍惜出家修道的殊勝因緣,莫辜負父母、施主等人對自己的期望。禅師認爲,一個人能夠出家也是多種殊勝因緣的聚合。首先,不會有官府中的各種事務牽纏著你;其次,父母能夠放手讓你出家;再者,十方施主供養你的衣食之需,使你沒有任何後顧之憂。這諸種因緣,都是值得一個出家人好好地感恩。
禅師告誡那些不知用功的人,
“莫辜負人好”。對那些不思修道,貪圖安逸享樂的弟子,禅師更作了嚴厲的批評。禅師認爲許多學徒只知道在長連床上貪睡,還嫌不夠安樂,信徒供養衣食將他們養得像個爛冬瓜似的,將來無常現前,還要被埋在土裏。雖然渾渾噩噩地度過了一生,但所造作的惡業不會消亡,地獄的主人會找他們算帳。這些人將來不僅要做牛變馬償還信徒的供養,而且還要遭受地獄之中牽犁拽耙,禦鐵負鞍,碓搗磨磨等各種痛苦。實在是得不償失。所以,玄沙師備禅師苦口婆心地告訴弟子們“莫辜負人好。”
其實,每一個人來到世上,都被身邊的人寄予了各種不同的期望。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學時成績優異,考取”—個好的學校,以光宗耀祖;孩子工作後,父母又希望他們能夠事業有成,不斷幹出驕人的業績;待到孩子成家立業之後,父母都希望孩子們能夠孝敬父母、家庭和睦。而爲人子女的,則希望在自己年幼時能夠得到父母充分的呵護,讓他們感受到童年的歡樂:上學時則希望父母能理解他們學習的不易,不要給他們太多的壓力:在他們工作之後,則希望父母體諒他們工作的艱辛與壓力,不要因沒經常探望父母而指責他們。總之不管是哪一個人,也不管你在社會上扮演什麼角色,你都將承載著他人對你的期望。我們每個人都是在別人的期望下生活,爲了讓別人不爲我們感到失望,我們就應當“莫辜負人好”。
一個人是這樣,一個國家和團體同樣也是這樣。在前不久結束的北京奧運會上,我國體育健/L帶著國家和民族的厚望,在奧運賽場上不畏強手,沈著應戰,頑強拼搏,勇奪桂冠,爲祖國和人民贏得了榮譽。他們走上賽場前都帶著全國人民的希望,他們都在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辛勤的汗水,賽出風格,賽出水平,絕不辜負祖國和人民的期望。正是抱著不辜負人好的信念,他們在賽場上心無旁骛,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使自己的競技水平得到超常發揮,打破了一個又一個世界記錄,贏得了一項又一項榮譽,實現了精神文明與競技水平的雙豐收。
在這些奧運健兒中,有許多人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奧運會開幕前,國家領導人曾到各訓練場館看望正在辛勤備戰的體育健兒們,代表黨中央和全國人民給他們鼓勁加油。
能夠不辜負人的期望固然好,但有時候由于種種原因,不能滿人所願的事情也時有發生。我們不能對這些辜負人好的事情無端指責,而應該對此多一份寬容和理解。我們常說: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人世間不可能事事都完美無缺,如果沒有一點失意的事情發生,這個世界就太平淡無奇了。
總之,在我們的人生中,每個人都應當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盡己所能不辜負別人對自己的期望,同時也不要爲自己留有遺憾。這樣我們才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自身的價值,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精彩。
摘自《寒山寺》佛教雙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