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法唯識所現—一 海濤 輯
1.在菩薩道中,我們要如何生起此「見」呢?首先,我們要了解一切諸法均是唯識所現。一切爲我們所認爲是好的、壞的等等,都是由自心本身所現起的。
2.什麼是永無間斷的痛苦和不幸的原因呢?其實這都是由于衆生執著認爲有一個真實的「我」所致。
3.我們所惜戀的自我基本上並不如此存在,它只是一個來自我們自己的迷惑和錯誤的想法而已。
4.若我們能借著修行了悟或消除這種錯誤的觀點,便能減輕痛苦。因此,「見」在此處便是指藉由消除對自我錯誤的攀執而遠離痛苦,達到一個永遠安樂的境界。
5.我們執著于有一個真實的「我」,也執著于有一個真實的「他」,相信這些真的就在那裏,真的就是如此。由此錯誤的概念而産生了「這個對我好」或「這個對我不好」,以及「這個讓我覺得舒服」或「這個讓我感到快樂、痛苦」等等的想法。
6.諸法雖以表相顯現,但其本身並不真實存在,就如同做夢一樣,雖然它確實真的出現過,但並不如在夢中般真有其事。
7.當我們做夢時,我們並不感到自己在睡覺做夢。我們在夢境中夢到自己與白天生活一樣的東西,不過因爲我們是在睡覺,所以在夢境中所看到的天空等等東西並不真實存在。
8.當我們警覺到自己在做夢時,雖然它不會因爲我們認出它只不過是一種表相的東西就馬上消失,但我們還是可以體悟到其真實的體性。
9.了解到夢境只不過是個假相罷了,因此就不會對它生執著。我們會正確地了解或領悟它們只不過是一些顯現而已,沒有任何真實的根據。
10.我們清醒時的表相生命都是來自錯誤和迷惑的習氣。當我們當下了悟到其本身並不具任何一絲真實的基礎時,便會知道我們不再有理由繼續在輪回中流轉。
萬法唯識所現—二 海濤 輯
1.執著于一個真實的「我」的想法,乃是由于心的攀執所形成的一種概念。
2.執著或攀執的心就是讓我們不斷在輪回中受苦的最根本原因。
3.一切相對的顯現均缺乏任何真實的基礎,也就是它們並不真實存在或成立。不執諸法,我們便能對空性有真正的了解。
4.若我們能透視空性的本質,便會了解一切衆生均由于缺乏此種認知而遭受痛苦。領悟這點後,我們自然而然會爲他們生起悲憫心,希望能帶領他們至解脫之境。
5.若我們不斷觀察心,便會發現覺受一切的心本身並沒有形狀、顔色,或任何實質的東西。
6.心就好比我們的眼睛,總是無法看清它自己。它不能看到自己,也沒有東西在那裏被看;心是超越觀者與被觀者的,它超越于此種慣例。這就是所謂心的大空性。
7.一切東西都在能認知它們的心的面前顯現,而心也覺知一切在它面前顯現的東西。這種因緣和合的關系正說明了一切萬物的緣起法則,這也正是空性的本質。基本上它沒有什麼是真實的。
8.具備了心的知見和了悟後,我們執一切爲真的想法以及由此而起的痛苦便會慢慢消失。由于我們不再相信一切相對的顯現(諸法)是真實的,因此痛苦會越變越少,直到完全消失爲止。
9.雖然我們已知一切萬物均無其真實體性,但對我們而言,它仍以二元對立的方式存在,並且愚弄我們,持續産生煩惱障。這些煩惱業障必須以慈悲等的法門來對治。
10.造成我們在輪回世間不斷流轉的叁個根本原因:第一是無明錯認子虛之事爲真有;第二是貪愛執著一切屬于自己的;第叁則是排斥一切屬于他人的。
11.貪是一種對自我執著和攀緣的結果。當我們的智慧生起,了解到無我,沒有一個自我感覺的個體時,貪就會消失了。
萬法唯識所現—叁 海濤 輯
1.有一些東西要舍棄的,那就是引領我們去相信有一個真實的「我」和「他」的習氣與無明。
2.由無明而産生習氣,它讓我們戀惜、保護、貪求與自己有關或屬于自己的任何東西;而在另一面則對非「我」或「我的」東西産生恨意、瞋念和嫉妒。
3.由于人已形成一種牢不可破的習慣,因此要馬上舍棄這些惡習事實上是很難的。這需要花上一點功夫和時間。
4.若能淨除執持有「我」之想的無明,我們便能出離輪回痛苦,達到一個恒定、有自信的祥和滿足的境界。
5.修行的第一步稱爲「出離」。輪回有如下幾個特質:
一、它是無常的,而一切在其之內的東西也均是無常的。
二、它不斷地在改變或變化。
叁、它是虛幻不實的。
四、它具有痛苦的本質。
6.我們之所以要修行法道,乃是爲了要證入一個究竟安樂、恒常不變的境地,並于其中了知一切諸法的實相。
7.爲了想在輪回中獲取短暫和少許程度的快樂,我們的作爲將使自己的煩惱不斷增長也增強,爲我們帶來更多的痛苦。
8.我們要了解雖然修行很辛苦,但大家所追求到的成果則是無可言說的殊勝與奧妙。我們要對此培養出信任與自信。
9.修行圓滿與否,完全是與行者的精進與努力成正比。
10.我們在世間法上若想完成一件事情時,便很願意暫時忍耐吃苦,直到達成目標爲止。如果有人願在那些事上忍受那麼多苦,那麼在修行中爲了一個更大、更恒久的結果,我們是否應更願意付出呢?
11.當我們修行且在修行上獲得定力時,我們對事物外表的執著便會日益減少。當修行更爲深入時,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悅和快樂也會開始生起。
萬法唯識所現—四 海濤 輯
1.我們必須記住領受的一切法,以及所受持的戒律,並時時保持正念,這是修習正念時最重要的事。
2.只要保持正念與專注,就能將禅修列爲首要功課,讓自己避免任何追逐私利的虛僞修行。
3.一切在現象界中顯現的外境都只不過是我們內心的一個投影,而心爲煩惱所障,充滿迷惑,以致佛性不顯。
4.無論事物如何顯現、被標以何種假名,都無此等東西真實存在。這其中只有我們的心賦與它假名,認爲它存在而已。
5.一切外境都只是我們心的投影或唯識所現而已,真正的佛性則受到了遮障。也因此一切顯現的東西,都只是在此種遮障下的一個投影而已。
6.由迷惑中走出來,或消除迷惑,便代表了解到一切外境的表相顯現,均只不過是我們自己一個迷惑的心影而已。
7.當我們對物質現象非實存有些概念時,談到消除此種迷惑並非指一切東西都消失掉了。以一切現象依舊化現、現起的意義來說,一切仍保持原樣。
8.消除迷惑在此指的是:我們不再對一切現象産生執著,或有牢牢抱著不放的心態。
9.人們雖知消除迷惑即是持一切現象非實存之見,但卻常把這點誤認爲一切物質東西都消失不見了。那並不是東西消失不見,而是我們的執著、投射(心影)和我們的迷惑不見了。
10.了悟的真正意思是:我們不要在心理上將這一切顯現的東西當爲具體實有;我們依舊可以覺受一切,但已不依附執著。
11.當我們了悟空性時,外境(現象)不會就此消失。所消失的是我們迷惑和執著的心,以及對任何顯現的表相事物的依緣攀附。
12.一個人如果能了解無常——一切外在物質皆變化不定、永難掌握的道理,即使身處在有著種種不如意的生活中,也有辦法繼續保持快樂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