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之感
繼泳
叁月二十八號,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在江蘇無錫隆重舉行,在這次論壇中,江蘇省佛學院的學生們發心去當志願者,爲佛教論壇出自己的一份力。很榮幸,作爲在讀的蘇州市寒山書院的學生,我也義不容辭地成爲了其中的一員!
“和諧世界,衆緣和合”是本屆佛教論壇的主題。當今世界的主題就是和平,世界和平,人們才能安心幸福地生活,唯有和平才是世界發展的方向。此外來自世界五大洲千余名高僧大德、專家學者和佛教名人等因緣和合雲集太湖之濱的靈山,也充分體現了本屆佛教論壇主題的衆緣和合思想。在此次靈山參學期間,我體會到了靈山之大、佛教論壇之“亮”和福報因緣的來之不易。
一踏入靈山給人的視覺感受就是兩個字“壯觀”,這也充分體現了如今的中國已經步入國富民強之路。作爲一個中國人站在這裏是多麼的自豪啊188米高的釋迦牟尼佛像慈祥莊嚴,靈山梵宮金碧輝煌,尤其是九龍吐水浴佛更加體現出靈山的獨特佛教內涵,這些都令國內外嘉賓歡喜贊歎:這裏就是人間“極樂世界”!因此每年來這裏朝山禮佛的信衆、遊客絡繹不絕,對此地殊勝的佛緣贊不絕口。而佛教論壇開幕前一天,國家旅遊局頒發給靈山公司五A(級)旅遊景點的牌子,更讓靈山錦上添花。如果說去北京旅遊不到長城非好漢,那麼我可以說來無錫不去靈山會讓你後悔一生。
此次佛教論壇有叁個亮點,第一亮點是28日上午在靈山梵宮舉行的入場式和開幕式,特別是隆重盛大的開幕式吸引了全世界人民的目光,成爲展現中華佛教風采的盛世經典;第二個亮點是28日上午舉行的“千僧齋”,這一活動啓發了世人的感恩心、慈悲心、平等心和責任心,向世人展現了中國漢傳佛教僧團的傳統用齋方式,同時也體現出漢傳僧團的“六和”精神,以及內觀自省、感恩惜福、知足常樂、慈悲平等和綠色環保等傳統佛教思想精華:第叁個亮點是展現佛教文化魅力的五大展覽和一場世界性的佛教梵呗演出,更讓世人身心震撼。
對于這次有幸被選爲一誠長老的使者,我的心情特別激動,這是多大的福報啊!能有機會親近高僧大德、哪怕是一分鍾,都是令我們後學值得興奮一生的驕傲,最讓我們意外的是我們志願者有福報見到了十一世班禅額爾德尼·確傑吉布,當他在觀看梵呗演出即將結束時用英語表達“我們祈願世界和平,願佛祖保佑六道衆生”的話語時,我深深地被他的氣質所吸引,被他的莊嚴法相所折服。班禅大師的多才多藝讓我的心裏不由地開啓敬佩之心,同時更堅定了以後好好學習做一名僧寶的決心。
此次靈山之行受益頗多,我感恩寒山書院給我的這次因緣。阿彌陀佛!
江南叁月,春雨普潤。叁月二十八日,來自世界近五十個國家和地區的一千七百多位高僧大德、居士學者和善信人等雲集風景如畫的江蘇省無錫市靈山景區,出席了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共同祈禱世界和諧、衆生安康。
我有幸成爲這次論壇中的一名志願者,心裏有說不出的激動,感到我的福報特別好。因爲這次我終于可以見到這麼多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了。
這次論壇的主題是“和諧世界、衆緣和合”,主題把“和諧”、 “緣”、
“和合”集中體現,將佛教思想和文化溶于一體,既契合佛教經典教義的核心,也順應了國際間文明對話、交流、合作的時代潮流。不同的國家、地區,不同的民族、種族,不同的文明、宗教,不同的人群、階層,共同組成了多彩的世界。因而,文明因多樣而呈現豐富,世界基于多元而蘊含生機。緣起理論是佛教教義的核心和基礎,也是世界成住壞空的根本法則--“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如來”。
“萬物借緣而生滅,佛法依緣而成就”,
“陰陽相合,萬物生長,衆緣會聚,諸法生起”……和諧世界正是基于共同的追求,成于衆緣的和合。同時,我們的世界需要一種中“和合”的精神與智慧去化解矛盾,消除紛爭,營造和諧,維護和平。
佛教是開放的、包容的宗教,佛陀創教即以衆生平等、和諧和睦爲思想基礎。世界和平、衆生平等是佛陀的教法,更是普世的價值,不同的民族要相互尊重與包容,時間可以印證佛教的追求,兩岸乃至世界的和平是惠及全人類福祉的根本。
“和合”思想融合于人類文明的傳承與進步,熔鑄于中華民族的曆史與文化。 “和”是一種承認與尊重,追求人心和善、人際和順、社會和諧、世界和平;
“合”是一種凝聚與合作,提倡和而不同,相互包容,求同存異,共生共長。 “和合”境界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和美。
國家宗教局局長葉小文先生在3月24日海峽兩岸“人間佛教的當今態勢與未來走向”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致辭中提出六願,以聚人心:
願善緣廣結,求同存異,以包容解仇怨:
願親緣珍惜,平等互諒,以協商化對抗;
願法緣殊勝,相互贊歎,以尊重斷爭鬥;
願順緣具足,增進希望,以勇氣擔責任;
願助緣相資,共克時艱,以和合聚力量;
願良緣即至,轉危爲安,以信心度危機。
本屆世界佛教論壇,全世界千余衆高僧大德歡聚太湖之濱、阿裏山下,共十七個分壇,一個共識。衆緣和合,和諧世界必顯生機。
摘自《寒山寺》佛教雙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