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希望的燈盞(安小悅)

  希望的燈盞

  安小悅

  歐·亨利在他的小說《最後一片樹葉》裏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個病人躺在病床上,絕望地看著窗外一棵被秋風掃過的蕭瑟的樹,默默地數著樹上日漸凋零的樹葉。心想:等這棵樹上的葉子掉完了,我的生命也差不多結束了。于是她就這樣數啊,等啊……可是,她發現,在那樹上,居然還有一片蔥綠的樹葉還是沒有落下。于是,她終日望著那片樹葉,等待它掉落,也等待自己生命的終結。但是,那樹葉竟然一直未落。這時,病人的內心競産生了一種強烈的信心。一種對生的渴望的信念支撐著自己衰弱的身心,最後病人身體完全恢複了健康,而那樹葉依然碧如翡翠。

  其實,那最後一片樹葉,是一位畫家畫上去的,它不是真樹葉,但它達到了真樹葉生動真實的效果,給了那位病人一個堅強的信念:活著,只要那片樹葉不落,我的生命就不會死。結果,他真的康複了,于是走出病房去那棵樹下看個究竟。

  她站在樹下,被畫家的用心感動了。因爲畫家是惟一了解他內心秘密的人,畫家知道她在等待樹葉全部掉落之後,再悄然地終結自己的生命。于是,畫家順著病人的心思設計了這麼一片以假亂真的樹葉。就是這片假樹葉,給她不斷地注入活下去的勇氣。

  真正有生命力的不是那片樹葉,而是人的信念。信念是我們希望的燈盞。在生命被重重不幸和困難的迷霧遮擋住前進道路時,信念就是指引我們向前的燈盞,有了希望人才活得有目標,才有動力。成功學大師師拿破侖·希爾說:“沒有任何東西能夠換取希望對于人的價值。因爲沒有什麼比希望更能改變我們的處境!” 是啊,希望讓人生變得有意義!因爲有了希望的人生會讓人覺得每天都充滿生機,爲了要完成自己的心願,人就需要不斷地學習來充實自己武裝自己;因爲有了希望的人生就有了目標,爲了實現目標,就得努力地創造、拼搏,什麼是應當做的,什麼是不需要做的,爲什麼去做,爲誰而做,所有的要素都是那麼的清晰而明顯,生活再也不會蒼白灰暗。

  有一位彈奏叁弦琴的盲人,非常渴望在活著的時候能看見這個世界,爲了這個願望,他遍尋名醫,卻沒有人能夠讓他見到光明。

  一天,他遇到了一位禅師,這位禅師聽了他的要求後,居然說可以幫他治好眼疾,但有個條件就是必須得彈斷一千根琴弦才能把秘方告訴他。盲人琴師從此以後不停地彈啊彈啊,從青年走過了中年,又從中年走到了晚年,當他終于在八十歲那年彈斷整整一千根琴弦的時候,他讓人把他送到禅師那裏去拿他日思夜想的秘方時,禅師已經去世多年。而禅師給盲人琴師留下的秘方竟然是一張白紙。

  盲人琴師在拿到“秘方”的那一瞬間,突然明白了禅師的用心,雖然是一張白紙,但卻真的是一個沒有寫字的秘方,這秘方也只有他,從小到老彈斷一千根琴弦後,才能了悟這無字秘方的真谛。

  那秘方是希望之光,是在漫漫無邊的黑暗摸索與苦難煎熬中,禅師爲他點燃的一盞希望的燈。倘若沒有它,他或許早就會被黑暗吞沒,或許早就已在苦難中倒下。就是因爲有這麼一盞希望的燈的支撐,他才堅持彈斷了一千根琴弦。他渴望見到光明,並堅定不移地相信,黑暗不是永遠,只要永不放棄努力,黑暗過去,就會是無限光明。

  現實的人生何嘗不是如此,當每個人都在埋怨命運的不公、生活的艱難而放棄了積極進取和努力奮鬥的時候,其實一起放棄的難道不是希望嗎?沒有了希望,人又怎麼能擺脫困境和郁悶振作精神呢?所以說,只有點燃心中那盞希望之燈,我們前進的路程才能有光明同行,我們的生命才充滿無限活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