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雨集第五冊 叁六、答成元法師問

  叁六、答成元法師問

  承以佛法相詢,問題過多,不易詳說,謹略爲簡言之。

  一、關于訊問者:(1)龍樹是受菩薩戒之比丘。(2)比丘以正覺爲目標,菩薩如釋迦因地及彌勒等以成就無上菩提──正覺──爲目標。菩薩成佛,當然勝于比丘,惟初心菩薩亦多不及比丘之聖者。(3)大衆與上座,各得佛法之一體,各有所長,亦各有所蔽。(4)龍樹宏揚之佛法,能否取得主導地位,當以後人之信行是否能盡力以赴之爲斷。(5)現世佛法,應綜貫各地佛教之長而闡揚之。以本人之意見,尚未有何地能有領導今世佛教之可能者。(6)我國佛教,應自佛教徒之信仰佛法,深知佛法,實行佛法,乃能生存于今日,救度于人類。

  二、關于商榷者:叁寶以僧爲重,此義確然無誤。然決非消極的自棄于人間 [P242] ,或盲目的濫同世俗;決非專談虛玄之妙義,亦非專知形式,托缽乞食了事。要知佛法之衰,問題在僧衆之自身沒落,並非別人故意輕視僧寶。尊重僧衆,要僧衆從信、解、行中自己尊重起來!

  論到佛法中誰堪當選(教中)總統,不問爲比丘爲菩薩,並屬非法,請檢『阿含經』阿難答雨勢大臣之問。如有教王之類,即是外道氣味!

  依本人所知,佛法本無所謂大乘、小乘。但在佛法流行中,一分偏主保守者,慧劣而拘于戒條,重于自了者,成爲聲聞。一分偏于自由適應時代者,慧深而略于瑣屑之戒條(並不反對根本及主要戒律),重于化他者,成爲菩薩,因之演成小乘與大乘。龍樹之破斥小乘,並非破斥釋迦之阿含與律,僅是破斥不知釋迦真義而專于支離名相者。此等聲聞,即是不知佛法而自以爲是之聲聞,非佛說之聲聞也。來文所說,多屬誤會。佛法並非講人情,邪者應破。印度佛教之亡,亡于邪正不分,知否?

  「苦無逼迫性」,無逼迫性所以是苦,此理乃第一義谛,原非俗知俗見者所 [P243] 知。「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本出『阿含』。『阿含』雲:「觀色如聚沫」(泡之一類),乃至「觀識如幻事」。大空出『雜阿含』「大空經」,小空出『中阿含』「小空經」。凡此等並屬釋迦正說,如何口出鑽矛,妄肆譏評!觀來書所說及貴處托缽乞食,意存聲聞儀製,乃于菩薩乘妄肆攻讦。惟佛法甚深,即『阿含』與廣律及各部毗昙,顯然毫無認識,不過依樣畫葫蘆,托托缽吃吃飯而已。苦哉!苦哉!須知若欲弘通聲聞佛法,應于聲聞經律論如實信解,得正知見;然後攝護身心,策發定慧,以求自證。若一概不知,僅以托缽,不持金銀爲佛法,此佛法之所以江河日下也!

  貴處組織學院,不知日常所學何事?不敢懸揣而有所說也。雅承商問,不敢不以所知者相答,質直之處,希以容恕! [P245]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