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叁、太虛大師傳略
大師諱唯心,字太虛,籍浙江崇德。年十六出家,受具于天童,寄禅和尚深器之。嘗閱藏于慈溪,掩關于普陀,契悟日深,爲教救世之悲心乃日切。時值國運丕變,世局紛亂,大師主複興中華佛教以救國救世,而此必先之以整僧。緣是興學院,議僧製,謀中國佛教會之健全;獻身心于佛教,終其身而未嘗貳焉!大師本『楞嚴』、『起信』以啓化;善唯識之精密,得天臺之融貫。初以中華大乘爲量,謀八宗之平等發揚。及乎晚年,判攝一切佛法:教之佛本及叁期叁系;理之實際及叁級叁宗;行之當機及叁依叁趣。依人乘而趣菩薩行者,名人生佛教,上契佛之本懷,下適今之國情。大師于此反複叮咛,則其悲慧之所在也。大師有見于護國乃能護教,護教則應聯合國際佛教,化彼西方。以是創開世界佛教聯合會于廬山,出席東亞佛教大會于日本;遊化歐美,闡揚大乘;率佛教訪問團,訪 [P174] 問緬、錫、印度,致力于國民外交。大師應機遊化,遍及全國,而武漢之法緣爲深。嘗應奉化蔣公請,住持雪窦寺。抗戰勝利,主持中國佛教整委會。過武漢,還京滬,備受缁素之尊禮。中佛會整理就緒,而大師示寂滬濱,時民國叁十六年叁月十七日也。世壽五十有九。荼毗而舍利燦然,塔于奉化之雪窦。政府明令褒揚,以彰忠哲。嗚呼!僧界先覺,末世之護法菩薩,舍大師其誰欤!中華民國五十五年八月。 [P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