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博聞求是(二)

  博聞求是(二)

  陳士東

  誰爲迷信

  今有人謂佛教乃迷信學說,此理余甚不敢苟同。試問其迷信處安在哉?若言佛教所言之物無有,則無有之物均可謂之“迷信”也。“迷信”既無有定言、無有定物,焉何只謂佛教迷信哉?樸老雲,“迷信”二字乃一佛教高僧所道出,“迷信”之對而乃“正信”。迷者,不清楚也,迷信即于某一事物不清楚而盲目信之,依此則迷信乃充于萬事萬物,只謂佛教迷信豈不獨斷哉!燃燭之時有人雲電燈,亦被譏笑爲迷信,電燈也爲佛教乎?屢有人舉現代科學不能證明佛法,而謂佛教迷信,余聞之即語之:“昔倓虛大師住青島湛山寺時,有叁名大學生來問:佛教所說的有些與科學不合的,科學實驗的結論是准確可信的,佛教不是迷信而何?大師反問:科學還在進步嗎?答:當然仍在不斷進步中!大師道:那麼,安知未來的科學不否定這些論點乎?叁人無言而去。”又製“迷”者理應不望對方省察其理,然佛教卻希人能洞見秋毫,諸德善人欲將真理令世人盡得之而後快,有何“迷”可言之耶?實佛教乃最反對“迷信”者,依“執迷不悟”之詞可准之。余以爲不明佛法爲何而說、所說爲何,然卻大談佛教是非者乃“迷信”之一種,依其不辯是非便發言論而准之。佛教以布施愛民,以倡和平愛國,以精進、正信愛教,于國于家均有大利益,輕易否定誠爲可悲!然佛門亦有不少蕉芽敗種之徒,世間亦有衆多假冒佛徒之流,此爲佛教及非佛教者所不恥,不可以此等而論佛教,設問何處無有下流?余筆鈍口拙,不能說佛教功德之萬分之一,權引梁啓超語與衆共賞:“佛教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入世而非厭世,乃積極而非消極,乃兼善而非獨善”。

  何爲女人

  今見女性學佛,謂女身有五障不能成佛,而生退悔之意。余痛歎不已,今人不解古人義,何以曲解古人哉?人雲:不論小乘,既大乘如《地藏經》亦雲“于十方界若有女人,……舍此自己,常爲男子,乃至菩提”轉女成男之說,何雲女身可成佛?余答,冤了佛也!愚夫不知經有隱義,谛閑法師說:“質直爲男”,若男子柔弱寡斷,缺勇猛心、堅毅力,人雲其爲“假女人”。吳立民長者開示曰:“講女人的時候,表示陰陽,並不是具體的女人,不是要輕視她,轉女成男就是轉陰成陽”。善哉斯言!轉女成男即將見不得人的東西皆轉成陽剛之氣,置于光天化日之下,如此方可無我;凡屬有我的,都屬藏汙納垢,私心自用,故轉女(陰)成男(陽)乃男女皆適用,男性存在此問題,如卑下心、虛榮心、嫉妒心都屬陰,見不得人,也要轉成上進心、謙虛心、平等心而呈現之。于此勸女衆莫輕自身,若生大勇猛心、無畏情,誓取菩提,汝爲大丈夫;反之,若有男衆終日暗計算人、陰柔不前,余說此等是爲“小女人”。至此,書偈以示曰:

  男女二身六大成,佛性無別體形殊,

  質直爲男弱爲女,轉女成男謂無私。

  佛陀宣法有方便,一語之中義無窮,

  今人不解古人義,豈可曲解古人哉!

  閑耶?忙耶?

  余每勸人修持,對方總言曰:“忙”。及問其一日之事,又聞其雲:“閑”。蓋見今人每日忙于奔走,然卻不知所忙何事,所忙爲何,此其真忙乎?又有是者謂百無一事,以跳舞、玩麻將、看小說解其苦悶,每日弄得昏天黑地,頭腦不清,此其真閑乎?世尊雲:“人命在于呼吸之間。”孔子雲:“死生亦大矣

  ”何獨今人于此不忙耶?切莫臨終再醒悟“此生虛度!”

  報恩應修佛法

  余嘗聞某婦人因難産而命亡,其子幸得保全,然不幸乎出世便已無娘親。父母之恩重于泰山,尤母恩更難相報,經雲:“父有慈恩,母有悲恩,若我住世于一劫說不能盡”。如例而述,母生子何其苦也,然衆生不思其苦而用此身盡去造諸惡業,隔世又要累母受苦,世人何等忍心耶!又有情世轉遷流,故骨如山,所滴淚如海,諸世父母之恩何以報之?怎不思出離,悟無生大法,盡渡一切父母哉!

  原發表于《資州佛教報》

✿ 继续阅读 ▪ 博聞求是(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