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垢友班智達傳略
天晟傳統文化研究所 陳士東
無垢友大班智達具體生年未見明文,《蓮花生大師本生傳》中只說生于牛年,300歲時傳法到西藏,時距佛(此處應指釋迦牟尼)滅度1080年。至于其生地,大致的說法是古西印度,或有說爲印度菩提伽耶人,實則應爲今克什米爾地區。無垢友是其漢文譯名,梵名當爲毗摩羅牟紮,或有譯作卑瑪那密渣等名的,皆爲譯音不同而有異,實則皆爲一人。
無垢友大班智達的主要法脈是吉祥獅子,吉祥獅子(師利僧哈)爲漢人,曾出家于五臺山,30歲時赴印度,于索薩屍陀林拜妙吉祥爲師,學大圓滿阿底瑜伽25年之久,他回國後,將阿底瑜伽密訣整理成外、內、密和無上密四類。傳法弟子主要是兩位印度僧人,一是無垢友,曾來中國菩提寺師事吉祥獅子20年,但當時僅學到密法口訣,回到印度後,于斑星屍陀林繼續以雜那宿紮爲師,苦學阿底瑜伽10年,始得圓滿。吉祥獅子的另一弟子是雜那宿紮,相傳授受學于吉祥獅子16年,是其最主要傳人,後又爲無垢友之師。又有經典中載,吉祥獅子傳法于無垢友和智經,據說他們二人同時出生,無垢友生在西印度,智經生在東印度。
無垢友後來到達磨波羅王統治的波羅亞城,得到國王的供養,與其他一些大班智達共住一處。于此時,西藏正是赤松德贊爲王,他欲在藏區大弘佛法,但翻譯佛經找不到好的譯師指導,故決定派一些聰敏者赴印度求殊勝大法並設法迎請大德來藏,基于此種考慮,遂命嘎哇巴則、覺繞魯義堅參、瑪萬·仁欽喬叁人攜帶黃金,赤松德贊王致信于安紮菩提王及達摩波羅國王,請求在500名大班智達中,選派一位大德來藏傳法。叁人到達印度,在印度波羅亞城中,見到達摩波羅法王,向他遞交書信及黃金,此時正值班智達們午齋,于午齋後法王請他們進去見諸大德。無垢友大班智達的吉祥好相,使叁人一見即生尊敬心,獻上曼荼羅後致頂禮,便目不轉睛注視著大師,正好無垢友也欲走,就說了一句“馬如杜魯卓海”(按:此句爲梵語,依漢文解釋有“依靠渡船渡河走者,如果掌舵人肯用力,就能渡過大河到彼岸”),叁人知他想去西藏,便向法王請求恩准,無垢友大德也說:“假如國王能讓我去西藏,對那裏自然有用處,在那裏精通內、外佛法的我,用《密法母子精義》去調伏下劣人。”法王給以恩准,無垢友于是攜阿紮拉色甯波爲仆,同叁人經中印趕往西藏。無垢友大德來藏傳教之時已是晚年,《蓮花生大師本生傳》上載時值其300歲,不論此說是否確切,都說明無垢友來藏時已是有很高年齡了。在他們出行後的那日夜晚,印度人人做惡夢,空行母們也示現悲相,王宮內也出現了計時不准確等現象,這些均是因印度福德資源無垢友大德離印而導致的緣故。第二天一早,衆人到王宮中敘述了同樣的惡夢,推測其原因,有一被鬼神附體的女人說是王師去了西藏,于是那些人派神行者于去往西藏要道處張貼告示,說藏地叁人帶走了印度外道師,謂無垢友是妖魔咒師,將毀掉整個西藏,妄圖以此逼迫無垢友返印。
無垢友等一行人來到西藏佛教中心桑耶寺,西藏君臣都來迎接,但是相互沒有致頂禮。對于雙方未致頂禮的原因,藏王一面是因有些誤信印度傳過來的謠言,無垢友一面則是出于自身身份,據說無垢友的法力和地位竟與密宗至尊神大日如來不相上下(諾那活佛謂無垢友即是大日如來之化身),如此崇高的地位,自然不能向藏王行禮,以免其消受不了。嘎哇巴則等叁人禀告藏王,無垢友是大班智達(班智達是梵文之藏文音譯,意爲智者,指精通叁藏五明、有智慧辯才的大法師),精通顯密佛法尤精密法,對這樣的人要敬迎。藏王聞聽心有所轉,命先住吾才金殿,第二天早拜見大師。誰料好事難成,西藏那些一向信本教反佛理的大臣,正在替藏王建造陵墓,聞聽大師到達桑耶寺,趕忙到藏王前說壞話,謂西藏來了邊地鬼,請藏王不要收留他。其實嘎哇巴則等叁人也早早來到藏王殿前,只是值藏王未起身故未見到,叁人見到這些信本大臣到來,齊感不妙,商議見到藏王如何說。誰知藏王因信那些本教大臣的話不見他們,又傳話說大師可能不是班智達,說不定是外道術士,需要進行一翻辯察。
無垢友大德遍知一切事,辦有能在一刹那中示現不可思議的神通法門。第叁日時面對桑耶寺中一尊信本大臣塑的佛像道:“我毗摩羅牟紮智慧神,向魔幻的形象明照佛,世俗的形象神致頂禮。”頂禮之後,那些大臣所塑之像頓時變成粉末。叁人覺得奇怪,越發覺得無垢友大德神通法力不可思議,于是忙將此事告知藏王。藏王仍舊不以爲然,說魔咒也能達成此事,並不能因此而證明他是佛,我爲塑成神像用了很多時間,請他來不是爲了搞破壞。叁人一聽,知無法轉變藏王心意,只好作罷。
又過叁日,無垢友說:“我智慧佛且給人塑的明照佛授予五智灌頂。”說完將手置于原像的頂部,做加持狀,塑像又由粉末恢複且成了印度式樣,並發出耀眼之佛光,光芒照射桑耶寺全殿(按:無垢友此種做法有大深意,因本教也有大日如來信奉,不過與印度正宗密教大日如來形相相異,且教義亦有相違處,無垢友大德乃大日如來之化身,爲佛像加持是完全有能力的,此處不僅顯示了他的法力,亦有破除本教邪說而顯示正統密教之用意)。叁人一見崇敬得五體投地,立即將此事告知藏王,藏王聞聽後亦生大信心,傳令告知各地僧俗于一個月後初十日,西藏所有臣民集于一處拜見大師。
屆時,藏王以松耳石做床,向大師頂禮,藏王胸上佩有叁依怙像(觀音、文殊、金剛手),大師朝著藏王王冠念誦“嗡啊吽哨哈”五字咒,手指碰擊發出五次聲響,加持令五方佛顯現,人人親見此奇迹,全藏上下皆稱贊。嘎哇巴則等叁人做翻譯,大師講了許多甚深經典,如其對瑪萬·仁欽喬和年欽嘉納古瑪拉二人傳授了幻化密咒,其後又傳授了許多弟子,在後藏的芒噶爾、拉洛降、金沙江流域、繃波岡等地盛行;無垢友又與年欽嘉納古瑪拉合作翻譯了《金剛菩提網續》、《正確續》、《釘子續》、《閻羅續》及其注釋,此外還有《心部》、《空部》、《密續精義》等。
無垢友是位精通語法的大學者,在他的協助下,完成了一次藏文的厘訂。據藏史《漢藏史集》載:藏文厘訂共有叁次,第一次即發生在赤松德贊時期,當時迎請來班智達無垢友、噶瑪拉錫拉、紮那色那、泥婆羅人呼迦羅等人,由昆·魯易旺布松等人擔任譯師,以印度爲佛法産生之地,故爾將從前自各種語文翻譯的所有經典,以印度的41種語文進行校譯,並厘訂了翻譯佛經時藏語中新出現的詞語。但是本教信衆並不服輸,他們與佛教還在互爭勢力,于是藏王令雙方互辯教義,蓮花生與無垢友均參加了辯論,無垢友的本教對手是裏西達仁。最後,藏王信佛疑本教,開始對本教進行壓製。
一次,藏王邀請各位大德講經,蓮花生、寂護、無垢友坐于獅子床上,各配一翻譯。無垢友問起西藏大譯師遍照護,聞聽其已被流放到嘉絨,傷心得拍掌大哭,這期間講了八部《紮嘎然那法》。遍照護聞知此事後,派弟子玉紮甯波來藏區打探,見了大師不頂禮,只說“嘎嘎巴日嘎嘎巴日”,大師低垂頭,輕語幾句,玉紮甯波便走了。藏王覺得奇怪,問大師爲何聲小又低頭,玉紮說的是何意。大師說玉紮說的乃梵語,意爲:“聲聞小法難成佛,爲何不講大乘了義教,我說勿語時未到。”藏王派人請回玉紮,與無垢友共同講經,玉紮講大圓滿前續五部,無垢友講後續十叁部,共講《心續十八部》。藏王在此後又請回遍照護,與無垢友相見,二人均十分高興,互致頂禮。
說到這裏,我們再談一談大德無垢友與譯師遍照護及蓮花生大士之間的交往,關于二人有關事迹請參閱《遍照護譯師傳略》(見《氣功與科學》1998年第9期)及本系列下文《蓮花生大士傳略》。大圓滿法爲密宗至高殊勝法門,其內部又分心部、界部(或名隴部)、秘訣部(或名教授部)叁層,《大莊嚴經》中佛以一偈語留下懸記,偈說:“然而我今入滅後,將會出現如是狀:向諸有情心之部,向諸空行界之部,離勞無爲秘訣部。”這是說心部爲共同部,爲一切有情所修,界部爲修有所成的諸空行所修,秘訣部屬非共部,是特別利根者所修的無爲法。無垢友可以說是大圓滿叁部法的總持者,他是西藏大圓滿法的主要傳人之一,遍照護與蓮花生的法脈與他均爲有甚深聯系。心部的傳承,最初由印度妙吉祥友傳吉祥獅子和佛智足,吉祥獅子又傳遍照護,佛智足傳佛密,佛密傳無垢友,舊派諸師所說的密法,大都是佛密和無垢友所傳。無垢友以遍照護弟子玉紮甯波爲譯師,曾譯出阿底瑜伽心部母子十八經的十叁部(前五部爲遍照護所傳),由此可知他對心部所掌握應是高于遍照護的。關于界部,我在介紹遍照護時已略說過,他是此法的西藏主傳者,但是有文中說界部也是由無垢友傳出的,他依《吉祥等虛空本續》所定九界之義及《智密》等密典,將金剛乘深密經咒傳給遍照護。至于秘訣部,初傳藏區有兩支,一支由蓮花生傳出,蓮師傳出者稱“空行心要”(空行甯提),亦稱“空行智慧海勝母法”;另一支由無垢友傳出,無垢友傳出者稱“毗瑪紮心要”(甚深甯提),亦稱“牟紮教規”,如《依黑物上金字顯出大圓滿最勝心中心引導略要名趨入光明道》(後改名爲《仰兌》),即爲無垢友開示的心要。
無垢友與蓮花生關系是最爲密切的,蓮師同無垢友均爲印度大德,曾爲同窗教友同學法于吉祥獅子,又彼此互爲師友,且同在西藏弘法,可謂因緣甚深。大家知道密宗的極果是大遷轉身教授,而此教授便是修學《真實名義經》最有名者無垢友,大遷轉身教授一爲空行一爲空性,空行爲喜金剛八尊中圍口訣,而空性心要除了無垢友,一般大師無法說他已完全了知大圓滿心髓,唯一通透的只有無垢友,無垢友最重要的口訣,便是由《真實名義經》講出的,文殊化身的無垢友又將此經的心中心要傳給蓮花生大士,此中包含化光彩虹身的修法。無垢友大德對大圓滿口訣精華作了歸納,親傳聖格王西,聖格王西依口訣而修,75歲時成光身;他又是摩诃瑜伽《大幻化網經》等的主要傳出者,並將大圓滿秘訣部的有關經籍口訣譯成藏文,作爲伏藏埋于欽浦的格貢地方,後來這些伏藏一一被發掘以利後世,《蓮花生大師本生傳》中載:“埋在夏拉康神殿中,毗摩羅的伏藏寶,按預兆發掘無遺留,掘藏師是其化身丁馬隆傑。”
有人說,你說無垢友是大日如來化身,爲何接下又見說是文殊化身呢?其實這樣的疑問是對藏傳佛法缺乏了解而産生的。當知佛佛道同,諸佛雖身相有異然體性一同,故可一佛化諸佛,又可多佛師一佛,如一月照池而現一影,一月照千江亦是千江影,反過來說,多月照一池則一池有多月,這是一定的道理。按藏傳佛教來說,化身有身、口、意、功德、事業五種,如說阿底峽佛尊是彌陀、文殊、觀音的總化身,這也是可理解的,因他行的是彌陀的事業、具備文殊的智慧辯才、所懷的是觀音的慈悲心腸。
無垢友大德其成就不同凡響,傳雲他在西藏應化因緣完畢後,自身化成霓虹光向東來入于中國的五臺山金剛窟,並發願每百年化身出利益世人!
此文原刊于《氣功與科學》雜志1999年第5期
《無垢友班智達傳略》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