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增一阿含經卷四十四.第叁經

  

增一阿含經卷四十四.第叁經

  

東晉瞿昙僧伽提婆 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衆五百人俱。

  爾時,阿難偏露右肩,右膝著地,白世尊言:「如來玄鑒,無事不察,當來、過去、現在叁世皆悉明了,諸過去諸佛姓字、名號,弟子菩薩翼從多少,皆悉知之,一劫、百劫、若無數劫、悉觀察知。亦複知國王、大臣、人民姓字,斯能分別。如今現在國界若幹、亦複明了。將來久遠彌勒出現,至真、等正覺,欲聞其變;弟子翼從佛境豐樂,爲經幾時?」

  佛告阿難:「汝還就座,聽我所說,彌勒出現,國土豐樂,弟子多少,善思念之,執在心懷。」是時,阿難從佛受教,即還就座。

  爾時,世尊告阿難曰:「將來久遠于此國界,當有城郭名曰雞頭,東西十二由旬,南北七由旬,土地豐熟,人民熾盛,街巷成行。爾時,城中有龍王名曰水光,夜雨澤香,晝則清和。是時,雞頭城中有羅剎鬼名曰葉華,所行順法,不違正教,伺人民寢寐之後,除去穢惡諸不淨者,又以香汁而灑其地,極爲香淨。阿難當知:爾時,閻浮地東、西、南、北十萬由旬,諸山河石壁皆自消滅,四大海水各據一方。

  時,閻浮地極爲平整,如鏡清明,舉閻浮地內,榖食豐賤,人民熾盛,多諸珍寶,諸村落相近,雞鳴相接。是時,弊花果樹枯竭,穢惡亦自消滅,其余甘美果樹,香氣殊好者,皆生乎地。爾時,時氣和適,四時順節,人身之中無有百八之患。貪欲、瞋恚、愚癡不大殷勤,人心平均皆同一意,相見歡悅,善言相向,言辭一類,無有差別。如彼郁單曰人,而無有異。是時,閻浮地內人民大小皆同一向,無若幹之差別也。彼時男女之類,意欲大小便,地自然開,事訖之後,地複還合。爾時,閻浮地內自然生粳米,亦無皮裹,極爲香美,食無患苦。所謂金銀、珍寶、車、瑪瑙、真珠、虎珀,各散在地,無人省錄。是時,人民手執此寶,自相謂言:『昔者之人由此寶故,各相傷害,系閉牢獄,更無數苦惱,如今此寶與瓦石同流,無人守護』。」

  爾時,法王出現,名曰蠰佉,正法治化,七寶成就。所謂七寶者:輪寶、象寶、馬寶、珠寶、玉女寶、典兵寶、守藏之寶,是謂七寶。領此閻浮地內,不以刀杖,自然靡伏。如今,阿難!四珍之藏:幹陀越國伊羅寶藏,多諸珍琦異物,不可稱計;第二彌梯羅國般綢大藏,亦多珍寶;第叁須賴咤大國有寶藏,亦多珍寶;第四婆羅蠰佉有大藏,多諸珍寶,不可稱計。此四大藏自然應現,諸守藏人各來白王:『唯願大王以此寶藏之物,惠施貧窮!』爾時,蠰佉大王得此寶已,亦複不省祿之,意無財物之想。時,閻浮地內自然樹上生衣,極細柔軟,人取著之,如今郁單曰人自然樹上生衣,而無有異。

  爾時,彼王有大臣,名曰修梵摩,是王少小同好,王甚愛敬。又且顔貌端正,不長、不短、不肥、不瘦、不白、不黑、不老、不少。是時,修梵摩有妻,名曰梵摩越,玉女中最極爲殊妙,如天帝妃,口作優蓮花香,身作栴檀香,諸婦人八十四態,永無複有,亦無疾病亂想之念。爾時,彌勒菩薩于兜率天,觀察父母不老、不少,便降神下應,從右脅生,如我今日右脅生無異,彌勒菩薩亦複如是。兜率諸天各各唱令:『彌勒菩薩已降神下。』是時,修梵摩即與子立字,名曰彌勒,有叁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其身,身黃金色。爾時,人壽極長,無有諸患,皆壽八萬四千歲,女人年五百歲然後出適。爾時,彌勒在家未經幾時,便當出家學道。

  爾時,去雞頭城不遠,有道樹名曰龍華,高一由旬,廣五百步。時,彌勒菩薩坐彼樹下,成無上道果;當其夜半,彌勒出家,即其夜成無上道。時,叁千大千剎土,六變震動,地神各各相告曰:『今彌勒已成佛!』轉至聞四天王宮:『彌勒已成佛道!』轉轉聞徹叁十叁天、焰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聲展轉乃至梵天:『彌勒已成佛道!』爾時,魔名大將以法治化,聞如來名教音響之聲,歡喜踴躍,不能自勝,七日七夜不眠不寐。是時,魔王將欲界無數天人,至彌勒佛所,恭敬禮拜。

  彌勒聖尊與諸天漸漸說法微妙之論,所謂論者: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不淨想,出要爲妙。爾時,彌勒見諸人民已發心歡喜,諸佛世尊常所說法:苦、習、盡、道,悉與諸天人廣分別其義。爾時,座上八萬四千天子諸塵垢盡,得法眼淨。爾時,大將魔王告彼界人民之類曰:『汝等速出家。所以然者,彌勒今日已度彼岸,亦當度汝等使至彼岸。』

  爾時,雞頭城中長者,名曰善財,聞魔王教令,又聞佛音響,將八萬四千衆,至彌勒佛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彌勒漸與說法微妙之論,所謂論者: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不淨想,出要爲妙。爾時,彌勒見諸人民心開意解,如諸佛世尊常所說法:苦、習、盡、道,與諸人民廣分別義。爾時,座上八萬四千人,諸塵垢盡,得法眼淨。是時,善財與八萬四千人等,即前白佛:『求索出家,善修梵行,盡成阿羅漢道。』爾時,彌勒初會八萬四千阿羅漢。

  是時,蠰佉王聞彌勒已成佛道,便往至佛所,欲得聞法。時,彌勒與說法,初善、中善、竟善,義理深邃。爾時,大王複于異時立太子,賜剃頭師珍寶,複以雜寶與諸梵志,將八萬四千衆生,往至佛所,求作沙門,盡成道果,得阿羅漢。

  是時,修梵摩大長者聞彌勒已成佛道,將八萬四千梵志之衆,往至佛所,求作沙門,得阿羅漢。唯修梵摩一人,斷叁結使,必盡苦際。

  是時,佛母梵摩越複將八萬四千婇女之衆,往至佛所,求作沙門。是時,諸女人盡得羅漢。唯有梵摩越一人,斷叁結使,成須陀洹。

  爾時,諸剎利婦,聞彌勒如來出現世間,成等正覺,數千萬衆往至佛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各各生心,求作沙門,出家學道,或有越次取證,或有不取證者。爾時,阿難!其不越次取證者,盡是奉法之人,患厭一切世間不可樂想。爾時,彌勒當說叁乘之教,如我今日弟子之中,大迦葉者行十二頭陀,過去諸佛所善修梵行,此人常佐彌勒,勸化人民。﹂

  爾時,迦葉去如來不遠,結加趺坐,正身正意,系念在前。爾時,世尊告迦葉曰:「吾今年已衰耗,年向八十余,然今如來有四大聲聞,堪任遊化,智慧無盡,衆德具足。雲何爲四?所謂大迦葉比丘、君屠漢比丘、賓頭盧比丘、羅雲比丘。汝等四大聲聞要不般涅槃,須吾法沒盡,然後乃當般涅槃。大迦葉亦不應般涅槃,要須彌勒出現世間。所以然者,彌勒所化弟子,盡是釋迦文佛弟子,由我遺化得盡有漏。摩竭國界毗提村中,大迦葉于彼山中住。又彌勒如來將無數千人衆,前後圍繞,往至此山中,遂蒙佛恩,諸鬼神當與開門,使得見迦葉禅窟。

  是時,彌勒伸右手指示迦葉,告諸人民:『過去久遠釋迦文佛弟子,名曰迦葉,今日現在,頭陀苦行最爲第一。』是時,諸人民見已,歎未曾有,無數百千衆生,諸塵垢盡,得法眼淨。或複有衆生,見迦葉身已,此名爲最初之會,九十六億人,皆得阿羅漢。斯等之人皆是我弟子。所以然者,悉由受我教訓之所致也。亦由四事因緣:惠施、仁愛、利人、等利。爾時,阿難!彌勒如來當取迦葉僧伽梨著之。是時,迦葉身體奄然星散。是時,彌勒複取種種香華,供養迦葉。所以然者,諸佛世尊有恭敬心于正法故。彌勒亦由我所受正法化,得成無上正真之道。」

  「阿難當知:彌勒佛第二會時,有九十四億人,皆是阿羅漢,亦複是我遺教弟子,行四事供養之所致也。又彌勒第叁之會九十二億人,皆是阿羅漢,亦複是我遺教弟子。

  爾時,比丘姓號皆名慈氏弟子,如我今日諸聲聞皆稱釋迦弟子。爾時,彌勒與諸弟子說法:『汝等比丘!當思惟無常之想、樂有苦想、計我無我想、實有空想、色變之想、青瘀之想、腹脹之想、食不消想、血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所以然者,比丘當知:此十想者,皆是過去釋迦文佛與汝等說,令得盡有漏、心得解脫。

  若複此衆中釋迦文佛弟子,過去時修于梵行,來至我所;或于釋迦文佛所,奉持其法,來至我所;或複于釋迦文佛所,供養叁寶,來至我所;或于釋迦文佛所,彈指之頃,修于善本,來至此間;或于釋迦文佛所,行四等心,來至此者;或于釋迦文佛所,受持五戒、叁自歸,來至我所;或于釋迦文佛所,起神寺廟,來至我所;或于釋迦文佛所,補治故寺,來至我所;或于釋迦文佛所,受八關齋法,來至我所;或于釋迦文佛所,香花供養,來至此者;或複于彼聞佛法,悲泣墮淚,來至我所;或複于釋迦文佛,專意聽法,來至我所;複盡形壽善修梵行,來至我所;或複書讀諷誦,來至我所者;承事供養,來至我所者。』

  是時,彌勒便說此偈:

  增益戒聞德,禅及思惟業;善修于梵行,而來至我所。

  勸施發歡心,修行心原本;意無若幹想,皆來至我所。

  或發平等心,承事于諸佛;飯食與聖衆,皆來至我所。

  或誦戒契經,善習與人說;熾然于法本,今來至我所。

  釋種善能化,供養諸舍利;承事法供養,今來至我所。

  若有書寫經,頌宣于素上;其有供養經,皆來至我所。

  缯彩及衆物,供養于神寺;自稱南無佛,皆來至我所。

  供養于現在,諸佛過去者;禅定正平等,亦無有增減。

  是故于佛法,承事于聖衆;專心事叁寶,必至無爲處。

  阿難當知:彌勒如來在彼衆中當說此偈。

  爾時,衆中諸天、人民思惟此十想,十一人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彌勒如來千歲之中,衆僧無有瑕穢,爾時恒以一偈,以爲禁戒:

  「口意不行惡,身亦無所犯;當除此叁行,速脫生死淵。」

  過千歲之後,當有犯戒之人,遂複立戒。

  彌勒如來當壽八萬四千歲,般涅槃後,遺法當存八萬四千歲。所以然者,爾時衆生皆是利根。其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得見彌勒佛,及叁會聲聞衆,及雞頭城,及見蠰佉王,並四大藏珍寶者,欲食自然粳米,並著自然衣裳,身壞命終生天上者,彼善男子、善女人,當勤加精進,無生懈怠,亦當供養諸法師承事,名華、搗香種種供養無令有失。如是,阿難!當作是學!」

  爾時,阿難及諸大會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增一阿含經卷四十四.第叁經》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中阿含說本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