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臺智顗的心靈哲學 《維摩經》疏所反映的智者大師的心靈哲學 一、《維摩經》疏代表智顗最晚期的思想 吳汝鈞 日本學者佐藤哲英在其《天臺大師の研究》中,把智顗一生六十年生涯,分爲前期(五叁八-五八五,智顗由一歲至四八歲)與後期(五八五-五九七,智顗由四八歲至六十歲)。其中更加以細分,前期時代分幼少時代(五叁八-五五五)、修學時代(五五五-五六八)、瓦官寺時代(五六八-五七五)、天臺樓隱時代(五七五-五八五):後期時代則分爲叁大部說時代(五八五-五九五)、晚年時代(五九五-五九七)。(1)關于佐藤的看法,另一日本學得日比宣正亦有提及。(2) 關于智顗的著作,日比宣正參考了佐藤哲英的見解,列爲前期與後期。前期包括《次第禅門》、《小止觀》、《方等叁昧行法》、《法華叁昧忏儀》、《六妙法門》、《覺意叁昧》、《法界次第初門》、《禅門口訣》、《證心論》、《請觀世音忏法》、《金光明忏法》。後期則包括《法華文句》、《法華玄義》、《摩诃止觀》、《四教義》、《叁觀義》、《維摩經玄疏》、《維摩經文疏》、《觀心論》。(3)就後期的著作而言,智顗的著作顯然分爲兩類,其一是《法華文句》、《法華玄義》和《摩诃止觀》所構成的所謂“天臺叁大部”,另一則以《維摩經》的疏解或《維摩經》疏爲中心,包括《四教義》、《叁觀義》、《維摩經玄疏》、《維摩經文疏》。這兩類的著作,正相應于佐藤哲英對智顗思想的後期時代的分法,這即是叁大部講說時代和晚年時代。即是說,《維摩經》疏代表智顗的晚年亦即是最晚期的思想。 這篇文字,即是要透過《維摩經》疏來看智顗的最晚期的心的思想,或心靈哲學。這《維摩經》疏,本來包括《淨名玄義》與《淨名經疏》,都是智顗對《維摩經》(Vimalakirtinirdesa-sutra)的注釋,淨名即是該經的主角維摩的異譯。《淨名玄義》十卷部分已遺失,余下的是《四教義》十二卷與《叁觀義》二卷的離出本。《淨名經疏》則于較後成立,這其實是兩部獨立作品的結合:《維摩經玄疏》六卷與《維摩經文疏》二十五卷(其後灌頂再加叁卷而成二十八卷)。後來湛然將《維摩經文疏》刪爲《維摩經略述》十卷。因此,本文的研究所根據的資料,有《四教義》、《叁觀義》、《維摩經玄疏》、《維摩經略述》,亦略涉及《維摩經文疏》。另外,《觀心論》是智顗最晚期亦即是臨終前自撰的論心的簡短作品,我們也會拿來參考。 現代學者智顗思想的研究,多集中在他的天臺叁大部分方面,對他的《維摩經》疏中的心的思想,則論得很少。安藤俊雄的《天臺學:根本思想とその展開》與玉城康四郎的《心把捉の開展》,都幾乎沒有提及。開口真大的《天臺止觀の研究》與大野榮人的《天臺止觀成立史の研究》是專門研究天臺的止觀的問題的,內中也不見提到智顗在其《維摩經》疏中的心的思想。日比宣正的《唐代天臺學研究》用了四十多頁篇幅敘述智顗的叁觀思想,但用來談及他晚年在《維摩經》疏所表示的叁觀思想的,則只有兩頁篇幅。(4)新田雅章的《天臺實相論の研究》則用了較多篇幅來討論智顗的《維摩經》疏的心的思想,特別是叁觀的的思想,但他的討論基本上是文字的、文獻學的,只跟著智顗的說法來敘述,很少解釋與發揮。(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