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赴龍華叁會
太虛大師
究竟真實的佛法,是唯親證的諸佛乃能知之,所謂「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絕非我們思量分別之所能解,言語文字之所能到的。不過慈悲爲懷的佛陀,欲攝化一切衆生皆證其所自證之法,推己及人,故隨各人的根性不同,所好各別,而從不可思議的第一義谛中,方便施設無量的教法,千差萬別。
佛法在我們中國,現在總算是普及的了,對佛法稍有認識的人, 皆知有「龍華叁會」一語;就是平常寺院裏唱的「佛寶贊」中,也有 這麼一句:「龍華叁會願相逢」。所以,現在就關于龍華叁會的命名和意義及怎麼赴龍華叁會,略爲說明。
什麼是龍華叁會?
「龍華叁會」的意義,必須從彌勒佛將來下生此士的關系上來說 明。因爲彌勒佛當來下生成佛,是在龍華樹下,亦猶現在的釋迦牟尼 佛的菩提樹下證果一樣。其樹名龍華者,言其枝幹高大如龍盤空,且能開燦爛之華,結豐碩之果。言叁會者,亦與釋迦牟尼佛的叁轉*輪 相似。其轉第一次*輪,遇彌勒佛聽經聞法授記度脫者,是爲龍華初 會;經若幹時期,有若幹衆生,又聞彌勒佛說法而得超凡入聖者,是爲龍華二會;到最後一會,則大轉*輪,凡爲彌勒佛所度之機,皆度 盡無余,是爲龍華叁會。其實,彌勒佛當來下生人間說法何止這叁次 呢?不過是指大會而言,其第一大會度脫人天無量衆生,乃至第叁大會亦度脫人天無量衆生罷了。從這第一、第二、第叁會中,由聽聞正 法,依教修行,而得證果的無量無邊衆生,是謂龍華證果。
現在的大藏經裏,有彌勒上生經與彌勒下生經的兩部中。關于彌 勒如何成佛?他的世界是怎樣的莊嚴妙麗,清淨快樂?其土是如何的 平正?衆生的性情如何和善?壽命如何的延長?皆有精詳的說明。同時,在彌勒下生經裏,亦曾說明當來下生的時間,距離現在尚很遠。 而現在的中國,我們時常聽到有許多人普遍傳言說:「彌勒佛快要下 生了,人間的浩劫將臨了,你們需要信仰什麼道或什麼教,不然,即將遭劫!」甚至亦有聽到這麼說:「末劫將臨了,你們快拿出洋錢到 我的什麼道或什麼教裏來買一位置,以防不測之禍,否則,將來位置 賣完了,眼看你們遭遇浩劫呀!」這些,都是捏造謠言,惑亂人心,藉以詐取利養的人們所爲之事,或許是對佛典不明而起附會所致的緣 故,各位切莫相信!依據佛典證明,彌勒佛當來下生人間說法的時 間,離今實遠。彌勒未成佛前亦稱菩薩,在彌勒下生經裏說釋迦佛時代就有這位菩薩,而且曾經釋迦佛授記:「汝彌勒受我記後,將來成 佛度脫人天,」是爲彌勒做菩薩時代的曆史。彌勒上生經中佛告優婆 離雲:「此人從今十二年後命終,必得往生兜率陀天上,」是即從釋迦佛不久間,彌勒菩薩從人世而生天上,說法度生,故今兜率天中有 「內院」爲其所依住。又說:「閻浮提歲數五十六億萬歲,爾乃下生 于閻浮提」。即說明了彌勒菩薩距今二千五百余年前生天後,須經過人世五十六億萬歲的悠久年代,纔能下生人間在龍華菩提樹下成佛, 系大法鼓,轉大*輪。是知彌勒下生的年代,距今遠甚,非特洄溯已 過去了的時間如此長久,即使到將來下生我們現在所居的地球---閻浮提---上,其中的時間,亦如此長久;因人間四百年只當兜率天上 一日,如此計算,閻浮提五十六億萬歲數完了,彌勒菩薩方纔天上壽 終,下生人間,成道說法。由是考測龍華叁會,尚須經過渺遠的時間;那末,浩劫將臨的話,可斷定其是謠言惑衆了。
怎樣赴龍華叁會?
上文已說明什麼是龍華叁會的意義,現在當更進一步研究怎樣能赴龍華叁會。由何種原因而達到目的---結叁會之果呢?依彌勒上生經和下生經等所說,彌勒佛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在此界授記成佛的弟子,他所教化的世界,亦是釋迦牟尼佛所化的世界。故現在的人,應當依現在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教法而修行,亦如將來世界的衆生,依將來世界教主本師彌勒佛的言教而修行一樣。釋迦佛曾將其未曾度盡的衆生,皆付囑于當來下生的彌勒佛,故現在的人,凡是在釋迦佛法中生關系者,皆已與彌勒佛發生關系,將來龍華叁會皆得授記作佛。那麼,現在在座諸位,皆是在釋迦佛法中生關系者,將來皆爲彌勒佛所攝受,赴龍華而證果是無疑的了。今日的我們,便是將來龍華叁會中的我們,必有同赴龍華叁會的一日,也是無疑的了。但是龍華有叁會,到底怎樣分判呢?解答這個問題,就是釋迦牟尼佛法中發生關系有深淺、大小、勝劣而使然了。其關系深大而勝者,則赴初會;其次則赴二會;其淺小而劣者則赴叁會。是則雖說人人皆可赴龍華叁會,而勝者精進赴初,劣者懈怠落後,其時間之長短,功果之大小,則不可不區別了。其在釋迦佛法中,由深刻的了解而起堅固的信仰,如大乘起信論說的起大乘正信之心,修大乘六波羅密行,即得大乘菩薩之果。六波羅密即六度,修六度即能對治六弊;布施對治悭吝,持戒對治惡業,忍辱對治瞋恚,精進對治懈怠,禅定對治散亂,智慧對治愚癡。熱論其爲男女、老幼、富貴、貧賤,倘能于釋迦佛法中起大乘正信心,修大乘六度行,則此生臨終,必得上生兜率內院,親觐彌勒如來,依教修行;將來亦隨彌勒如來下生,聞法起行,而得初會證果。故各位如能發大乘心,修六度行,不但爲自已個人離苦得樂,而且爲普救一切衆生離苦得樂求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果,則將來必赴龍華初會,得大勝果。那末,如何是初會不證果而待二會證的呢?是由于釋迦佛法中亦能起決定信心,皈依叁寶,雖不發大乘心,修六度行,而因信仰決定,樂善好施,守持叁皈五戒,由叁皈而對佛教叁寶起信仰心,而成爲叁寶弟子,由遵持五戒成爲人類中的有道德者,故雖不能赴勝妙的龍華初會,而于二會亦得聞法修行,超凡入聖。叁皈、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五戒即與儒的「五常」相近,如表:
不 殺---仁
不 盜---義
佛家五戒 不邪淫---禮 儒家五常
不妄語---信
不飲酒---智
倘只初會與二會,則普度衆生必不廣,因初會範圍甚小,只度利 根之機;二會範圍稍廣而非遍;故擴而大之普度一切,則唯龍華第叁 會了。凡與佛法稍生關系者,如偶起一念善心、歡喜心,或舉一手、低一頭,乃至于遊嬉中無意生關系者,如人寺瞻禮佛像,念一佛,誦 半偈,無論其爲見聞佛法僧叁寶者;甚至或見叁寶生不信心、不願 心、輕慢心者,亦由此而和佛法發生關系;若信不信,若敬不敬,凡在釋迦佛法中生關系者,皆已爲佛所付托與彌勒者;將來皆能赴龍華 叁會,授記作佛。上面是指在家佛教徒而說,若出家佛教徒,好的不 消說,即如爲釋迦佛弟子而違背佛法,毀謗佛法,破壞佛法,造種種惡業,只要將來能聞彌勒佛名,或見叁會說法,生一念歡喜心,往昔 罪業皆悉冰消,而得證會解脫;是知龍華叁會所度衆生無量無數。故 現在世間有塑畫佛像,流通經典,削發爲僧,表現叁寶功德于人間,無非想世人見相作福,與佛法發生關系;如草本種子落土必抽芽,佛 法的種子落于八識田中,其發芽生長亦正如此。依釋迦佛的大悲願 力,凡于佛法中生關系者,皆已付囑于彌勒佛者,龍華叁會皆得度脫。法華經所謂「或能舉一手,或複小低頭,若入塔廟中,一稱 南無佛,皆共成佛道」;此之謂欤?不特此也,小孩于遊戲中無意間 見叁寶形像,印象落于心田,將來因緣成熟,種子皆得發芽生長而開花結果,不過「只爭來早與來遲」而已。這樣說明如何赴初會,如何 赴二會,如何赴叁會的原理,則知現在在座諸位,將來皆是龍華叁會 中人。現在若發大乘心修六度行,將來即赴初會;縱不能做到六度,即修叁皈、五戒、十善的道德,亦得赴二會超凡入聖;即使初會、二 會都不赴,則如現在入寺,甚至或聞一聲暮鼓晨鍾,印象深印于識 田,播下種子,結了因緣,將來皆得于龍華叁會,證聖無遺。
但是,雖人人皆得爲將來龍華叁會之衆,而在彌勒佛未下生之 前,尚須經曆長久的空間和時間,似乎渺茫,我們將賴何爲依住呢? 這有一個最切近的方法,在彌勒上生經說:「若有得聞彌勒菩薩摩诃薩名者,聞已歡喜恭敬禮拜,此人命終,如彈指頃即得往生」。就是 現在釋迦佛法中聞是菩薩名字,知其在兜率內院說法,發願身心皈 依,爲其攝受,則此生臨終必得上生內院,見佛聽法,是爲最切近而現身得著歸宿的方法。同時,將來亦得隨彌勒佛下生而授記作佛,故 上生經又說:「如是等衆生,若淨諸業行六事法,必定無疑當得生于 兜率天上,值遇彌勒,亦隨彌勒下閻浮提,第一聞法,于諸佛前授菩提記」。
今日,說明什麼是龍華叁會,怎樣赴龍華叁會的方法和快捷方式。願 大家認識自己是龍華叁會中人,宜于釋迦佛法中發大心修人行;今生 求生兜率內院,將來趕赴龍華初會。(守志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