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智者大師前期思想中的心靈哲學 一、智顗的前期著作與思想

  天臺智顗的心靈哲學

  智者大師前期思想中的心靈哲學

  一、智顗的前期著作與思想

  

  吳汝鈞

  

  天臺智顗或智者大師的哲學,是中國佛學中重要的哲學體系。其中極重要的一環,便是他的心靈哲學。所謂心靈哲學,是對心靈問題作系統的、哲學的處理。智顗的心靈哲學,無論是就觀念或實踐言,都具有極其深厚的造詣。本文的主旨,是要探討一下智顗的思想在早期或前期中的心靈哲學,在這方面,日本學者做了不少研究。我們會盡量參考他們的研究成果,作進一步的探究。

  我們在另文〈維摩經疏所反映的智者大師的心靈哲學〉開首時提到,日本學者佐藤哲英在其《天臺大師の研究》中,把智顗一生六十年的生涯,分爲前期(五叁八——五八五,智顗由一歲至四八歲)與後期(五八五——五九七,智顗由四八歲至六十歲)。其中更加以細分,前期時代分幼少時代(五叁八——五五五)、修學時代(五五五——五六八)、瓦官寺時代(五六八——五七五)、天臺樓隱時代(五七五——五八五);後期時代則分爲叁大部講說時代(五八五——五九五)、晚年時代(五九五——五九七)。我們這裏所謂的前期,便是指智顗由一歲至四八歲的時期。

  我們在該文又提到,另一日本學者日比宣正參考了佐藤哲英的見解,認爲智顗的前期著作包括《次第禅門》、《小止觀》、《方等叁昧行法》、《法華叁昧忏儀》、《六妙法門》、《覺意叁昧》、《法界次第初門》、《禅門口訣》、《證心論》、《請觀世音忏法》。我們這裏的研究所根據的資料,大抵亦以這些著作爲主。佐藤哲英以爲,在這些著作中,應以《次第門禅》爲主軸(1),即是最重要的。它以漸次止觀的形式來統攝禅的實踐法。我們以爲,就觀念與實踐而言,《六妙法門》與《小止觀》也很重要。前者隱藏著智顗後來發展成熟的叁觀思想,後者則是作爲天臺叁大部之一的《摩诃止觀》的先導。實際上,關于《六妙法門》,佐藤自己也指出,六妙門本來是小乘的禅法,以數息觀爲中心,規定爲數、隨、止、觀、還、淨六個事項。智顗則將之采入其實踐道中,亦把世出世、大小一切禅法悉數收入自家的體系中,俾能知了實相,由初淺以迄于後深這樣順序地悟入對實相的妙觀,建立圓教行者所修習的禅法,揚棄舊有的世間禅與小乘禅的模式。(2)至于《小止觀》,佐藤則指出,智顗在前期時代,以禅來統括實踐法;在後期時代,則以止觀來該攝實踐法。《小止觀》以叁止叁觀的止觀形式來總結漸次第的禅法,可視爲由《次第禅門》至《摩诃止觀》的過渡期的産物。(3)

  智顗思想的前期,跨越相當長的時間。他的前期著作,能否分出先後次序呢?另一日本學者新田雅章以爲,智顗的著作活動,是在瓦官寺時期開始的,這時期的主要著作,有《次第禅門》、《方等叁味行法》與《法華叁昧忏儀》。在他到天臺山樓隱時期的前後,則寫有《六妙法門》、《禅門口訣》與《覺意叁昧》。此後。他在天臺山樓隱,則寫有《法界次第初門》與《小止觀》。《小止觀》後,則進入思想圓熟的後期了。(4)

  現在有一個問題:在智顗前期的思想中沒有轉進呢?抑或保持著一貫平穩性呢?新田雅章以爲,在智顗前期的思想中,有著顯著的轉變。在《次第禅門》與《方等叁昧行法》中,特別是在《次第禅門》中,智顗是以漸次的形式以把捉實相,把一切法類別爲息、色、心叁方面,漸次觀察這叁者,最後達致一切法當體是無自性、是空的認識。其後他著重觀心,以實踐作爲他的思想的骨幹,這主要展示于他的《法華叁昧忏儀》、《六妙法門》等著作中。新田以爲,這種重實踐的觀心方法,與前此的以漸次的方式來把握實相,在思想上有質的差異性。此後,智顗即以叁觀、叁谛作爲他的思想的骨幹來建立他的實相論,以叁谛作爲實相當體,而把捉這實相當體的方法,則是叁觀,因而真理與實踐之間有密切的關系。(5)真理即是實相,實踐即是叁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