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經講話 叁、世界之莊嚴——盧舍那佛品

  叁、世界之莊嚴——盧舍那佛品

  提雲般若與華嚴部經典

  翻譯八十卷《華嚴經》之實叉難陀,系于阗國出身;于洛陽魏國東寺翻譯華嚴系經論之提雲般若,亦爲于阗人。不可否認的,于阗與《華嚴經》有著深切之關系。

  提雲般若(天智)學通大小乘教法,長于咒術,亦善禅觀,實非僅爲「學者」而已。于永昌元年(公元六八九年)至洛陽,谒見則天武後,武後勅命住于魏國東寺。魏國東寺,系武後爲其逝于鹹享元年(公元六七○年)之母楊氏所建之寺院,初名爲太原寺。垂拱叁年(公元六八七年)改爲魏國寺,載初元年(公元六九○年)改爲崇福寺。太原寺因分設于東西兩京,故魏國寺亦成東西魏國寺,于洛陽者爲魏國東寺,于長安者爲魏國西寺。

  提雲般若抵「魏國東寺」之前,地婆诃羅(pakara,日照叁藏)于其前身——東西太原寺從事翻譯。東西太原寺(東西魏國寺)中設有譯場,于中從事譯經。如中宗神龍二年(公元七○六年),菩提流志(Bodhiruci)譯出《大寶積經》。是後,般若叁藏譯出《四十華嚴》亦于此寺。華嚴經典之翻譯與此寺之密切關系,實有特別注目之降要。

  至于提雲般若所譯者爲何?與《華嚴》相關者有下列兩種:

  《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佛境界分》 一卷(或曰二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修慈內分》 一卷

  前者于永昌元年(公元六八九年)洛陽之魏國東寺,後者于天授二年(公元六九一年)同寺(時魏國東寺已改爲大周東寺)譯出。(《大周錄》卷二)

  《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佛境界分》不僅提雲般若之譯本,實叉難陀亦有譯本。二人皆出身於于阗,同樣譯出與《華嚴》相關之經典,此實爲此經流布于阗之證據。

  此經與六十卷或八十卷之《華嚴經》之各品並未完全雷同。即敘述佛陀入于如來不思議佛境界叁昧,于相好中示現十方諸佛刹,以及過去修行之種種情況。可說即相當于大本《華嚴經》之序品,亦可認爲系《華嚴經》之縮圖。

  《大方廣佛華嚴經修慈分》亦屬華嚴部之小經典,即敘說慈心之重要,並贊歎實踐慈心者之德行。

  

  莫高窟之盧舍那佛像

  敦煌莫高窟之第四二八窟,爲代表北周之最大洞窟。此洞窟之南壁中央部分有一幅奇異畫像,即上至天界,下至地獄等叁界六道之情況,全描繪于佛陀身上,即上邊肩部畫諸天,中央部分畫須彌山及阿修羅,下邊之衣服部分則畫人、畜生、餓鬼等。或有人謂,此佛像可能即華嚴教主盧舍那佛。

  與此像類似者,于克惹(kizil)、龜茲等之壁畫中亦可獲見。又佛像頸部折返之通肩,與于阗之像相同。(石田尚豐《華嚴經繪》至文堂)

  于阗出身之提雲般若,所譯《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境界分》中,敘述佛于菩提樹下,入不思議佛境界叁昧,于叁十二相、八十種好中,顯現佛過去修菩薩行時之種種情況。即自光照王之因緣開始,乃至究竟之寶光如來爲止之各種苦行。亦即顯現舍棄頭目、手足、身分、妻妾、男女、奴婢、僮仆、作使、大位、宮殿等等情況。

  于佛陀來說,乃將其過去修行時之各種情況,示現于身相中;於毗盧舍那佛來說,則于身相中示現諸天以至地獄等叁界六道之情況。

  西域地方之毗盧舍那佛爲立像。長安常樂坊趟景公寺華嚴院中,真俞之盧舍那佛亦爲高六尺之立像。若雲崗石窟第十八之本尊之立像爲盧舍那佛,則知南北朝以至初唐,盧舍那佛之像皆爲立像;是後之唐代,以及日本這像則爲坐像,兩相比較,實爲耐人尋味之事。

  毗盧舍那佛之「毗盧舍那」(vairocana),譯爲光明遍照。依據法藏之解釋,于光明中有智光與身光二種。「智光」中亦有照真理之光明與照一切衆生之光明等二義;「身光」中亦有常恒不斷之光,以及依此光能令衆人覺醒等二義。又智光與身光爲一體無礙,充滿法界,且能于一切衆生前,自其身相中放出光明。

  于《華嚴》中,毗盧舍那佛不僅爲報身,亦爲通于一切之法身。不論佛、衆和或國土,一切視爲皆系毗盧舍那佛之示現。有關毗盧舍那佛之敘述,即《華嚴經》之〈盧舍那佛品〉。

  蓮花之花瓣

  于〈盧舍那佛品〉中,諸菩薩及世界諸王,向佛請問有關佛之境界、佛之光明、佛之音聲,以及世界海、衆生海、佛海等,究竟爲何?在一片問之場面中,即展開〈盧舍那佛品〉之敘述。

  其時,世尊自口齒間放出無數光明,此爲清淨無礙、充遍法界之光明,亦爲莊嚴法界之光明。自口齒間放出無數光明之形像,著實絢爛無比。此光明遍照于一切國土。

  凡見此光明之諸菩薩,皆能洞見蓮華藏世界。有一菩薩于感激之余,說道:

  無量劫海修功德,供養十方一切佛;

  教化無量衆生海,盧舍那佛成正覺。

  盧舍那佛經無限長之時間,修持功德,供養一切諸佛,救度一切衆生,始覺悟成佛。

  接著又道:

  盧舍那佛大智海,光明普照無有量;

  如實觀察真谛法,普照一切諸法門。

  盧舍那佛放出無限光明,如實地觀察真谛法,而說一切教法。

  于此蓮華藏莊嚴世界之東方,有淨蓮華勝光莊嚴世界,南方有衆生寶月光莊嚴藏世界,西方有寶光樂世界,北方有琉璃寶光充滿世界;又其東南方有閻浮檀玻璃色幢世界,西南方有普照莊嚴世界,西北方有善光照世界,東北方有寶照光明藏世界,下方有蓮華妙香勝藏世界,上方有雜寶光海莊嚴世界。于此諸世界中,有佛國土,且各有其佛名、菩薩名,以及所有眷屬。

  此諸世界及佛國土,其數無量;佛國土中菩薩亦無數。此無數諸菩薩,又各率其無數眷屬菩薩,于其間結跏趺坐。此時,結跏趺坐之諸菩薩,各從其毛孔中放出光明雲,又從其光明中生出無數菩薩,與此同時,現出無數佛國土;其佛國土中,又現出叁世諸佛之形象。此時,諸佛各說諸種教法,教化衆生,以滅衆生之諸惡道苦。

  其時,世尊自眉間白毫相中放出光明,遍照一切佛國土。其佛國土中,各生大蓮華。從大蓮華之莖中生諸寶石,蓮葉則覆住一切法界,蓮華之臺系由砂金所成。法藏解釋此蓮華道:蓮華者,開敷之故,出叁乘之水敵,不染之故。爲衆聖之峰,探證之所故。(《探玄記》卷叁)

  蓮華之開花,能遍覆一切,故有開敷之義。蓮花能出叁乘之水,其水最後亦歸于一乘。蓮華花色潔白,不受汙染;其它有微妙之美,故爲群蜂求蜜之所,此乃表示蓮華之受重視。

  

  世界方圓如水

  時,從佛之眉間生出一大菩薩,其名爲一切諸法勝音菩薩。此菩薩以偈文贊佛道:

  佛身充滿諸法界,普現一切衆生前;

  應受化器悉充滿,佛故處此菩提樹。

  此即爲盧舍那佛遍滿法界之示現。佛身遍滿法界,同時又應現于衆生之前,甚且不曾離開菩提樹下正覺之座。

  其次,有勇猛、不知怖畏之師子炎光奮迅音菩薩說道:

   盧舍那如來,轉清淨*輪;

   一切法方便,如來雲普覆。

  此即敘述盧舍那如來轉*輪。謂盧舍那如來說法,不僅爲衆生而已,同時普及于法界一切,山川草木等。能爲此世界之所有一切遍轉*輪者,即盧舍那如來。所謂*輪,即指佛之教法。佛之教法圓滿,且具諸功德,能破衆生之惑障,而令至佛果,故稱爲*輪。莫高窟盧舍那佛之腹中,所以能容納六道之世界,即盧舍那佛之教法遠及天界以至地獄之故。

  時,普賢菩薩坐于獅子座,入一切如來淨藏叁昧。諸佛皆贊歎普賢菩薩之進入叁昧,並以智力加持之。十方諸佛更伸手爲普賢菩薩摩頂,衆中菩薩皆以偈文贊歎之。時普賢菩薩承佛之神通力,欲爲大衆敘說諸佛清淨不可思議的之智慧。

  普賢菩薩自叁昧起,時世界六種震動,一切如來大衆海中,雨十種寶王雲。普賢菩薩欲令大衆歡喜,以偈文說道:

  諸佛深智功德海,充滿無量無邊刹;

  方便隨衆所應見,盧舍那佛轉*輪。

  接著,普賢菩薩更爲之說十種世界海。所謂十種世界海,即:(一)說世界海,(二)起具因緣世界海,(叁)住世界海,(四)形世界海,(五)體世界海,(六)莊嚴世界海,(七)清淨世界海,(八)如來出世世界海,(九)劫世界海,(十)壞方便世界海。此十種世界海,已成、今成、當戒,此諸世界海,以無數因緣具故成立。

  時,普賢菩薩告諸菩薩道:佛子!諸世界海有種種形,或方或圓,或非方圓,或如水之洄澓,或複如華形,或有種種衆生之形者。

  即謂于世界海中,有方形者、有圓形者,亦有非力非圓者;有如水之回轉者,有如花之形狀者,亦有如衆生之形者等等。

  接著,普賢菩薩又說世界海之體、世界海之莊嚴、世界海之清淨、世界海之諸佛,世界海之劫等。所謂世界海之「海」者,法藏之說明爲「繁多奧積,深廣難窮,名海。」(《探玄記》卷叁)

  所謂世界海,即說世界海之深遂、廣大、無限。

  佛國土者爲畫師之所造

  普賢菩薩接著又告一切大衆道:「諸佛子!當知此蓮華藏世界海,是盧舍那佛本修菩薩行時,于阿僧世只世界微塵數支劫之所嚴淨。」

  即說蓮藏菩薩乃盧舍那佛于修菩薩行時,經長時間抽莊嚴之世界。

  此蓮華藏世界系由無數風輪所撐持。此世界中,在鐵圍山、香水海、香水河、寶樹等。此等或由想像而生出者,然亦或撰(盧舍那佛品)之處,有類似之山、河、池等存在。

  爲賢菩薩又道:

  種種華香及幡蓋,一切菩薩充法界;

  能說一切語言海,是盧舍那轉*輪。

  即說諸多菩薩各持華、香、幡等,遍滿一切世界,其中,盧舍那佛以各種語言說諸教法。此實爲絢爛華麗之莊嚴世界。

  此世界中有香水海。其海爲衆所飾,海岸由摩尼珠造成,地面上覆以諸寶以諸寶羅網。海中充滿面寶水,岸邊敷數滿花朵,旃檀之香更盈溢于水中,處處皆可聽聞佛之音聲,此即爲香水之寶海。

  接著普賢菩薩又道:

  盧舍那佛過去行,令佛刹海甚清淨;

  無數無量無邊際,彼處一切自在轉。

  此香水海水所以清淨,乃盧舍那佛過去之修行。以過去修諸菩薩行,而令香水海清淨,實爲一重之大事。可知以修行而令世界清淨,頗爲重要,因修行非僅爲個已之完成,實乃爲工世界之完成。

  香水海中有香水河,此香水河,乃自佛眉間之白毫相所流出。香水河流經之處,皆飾以金剛寶華,其地並以砂金鋪之。

  經文中接著又敘說無數之香水少及世界。此諸佛國土,果真乃現實存在這客觀世界否?經文接著又說道:

  猶如工幻師,能現種種業;

  如是衆生業,佛刹不思議。

  如是彩畫像,知是畫師造;

  如是見佛刹,心畫師所成。

  衆生心不同,隨起諸妄想;

  如是諸佛刹,一切皆如化。

  此即說使用幻術,能造諸物;又如畫師所畫諸像,諸佛國土,皆由衆生心之所造。一言以蔽之,即由心所造出之諸佛國土,有各種形狀存在。

  所謂佛國土,一方面系因盧舍那佛之清淨所成,一方面則因衆生心之所造,如幻之化現。即絢爛華麗之清淨佛國土,爲盧舍那佛之所造;余諸國土則因衆生心之妄想所成。

  精進之力——普莊嚴童子

  清淨之佛國土,爲佛所造;汙染之國土,爲衆生所造。又國土之成立,以及國土之壞滅,皆由衆生之業所起。經文至此,則由敘說絢爛毫華之佛國土,轉而敘說暗暗之國土情況:

  或有佛刹起,泥土不清淨;

  離明常暗冥,罪衆生所住。

  此即爲暗黑之國土。由暗至暗,爲晦冥的所籠罩之國土,即暗夜之世界。爲犯罪衆生所住之世界。

  或者泥土刹,煩惱大恐怖;

  樂少憂苦多,薄福之所處。

  此即爲泥沼之世界。爲煩惱所逼,受苦多,無幸福之世界。亦即閻羅王所處之地獄,爲受餓、渴等苦之處所。

  接著,敘述苦樂共存之世界,以及光明輝映、寶香四溢之極樂世界。普賢菩薩所祈願之世界,即此清淨之國王,此即爲「佛國土」。

  所謂國土,有各色各樣之國土:

  或國土無佛,或國土有佛;

  或國土一佛,或有無量佛。

  有佛之國土、無佛之國土、一佛之國土、無量佛之國土,可謂國土之形形色色。曾是佛教國,而又繁榮之于阗國,有無數諸佛存在。

  其中,經文又敘述淨光普眼世界海。此世界海乃類似極樂淨土之殊勝世界。此國中有一林觀,林觀之東方,有焰光城;南方有樹華嚴城。此外,亦有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八部衆之城。

  此中,焰光城有王名愛見善慧王。此王統率百億之城,擁有叁萬七千夫人采女,二萬五千子。其次子名普莊嚴童子。此童子因善根深厚,能深入叁昧中。其贊佛之音聲,能響徹國中。愛見善慧王聞悉,亦甚歡喜,更以偈文頌之。于是,令清淨城域,掃除街道,以衆寶莊飾之。而後與妻子、眷屬等共詣佛所。

  其時,佛爲教化衆生,而說示教法。聞佛說法後之普莊嚴童子,複入叁昧中,能見一切諸佛過去之功德海。普莊嚴童子又說偈文贊之,令一切衆生起道心。佛因此更爲童子說法,道:

  懈怠者不能,解深方便海;

  精進力成就,能進佛世界。

  此即謂依精進力能入佛之世界。

  因佛之教法,普莊嚴童子得入一切法普門歡喜藏叁昧,乃爲能令一切衆生歡喜之叁昧。普莊嚴童子者,實爲修行者之代表。即童子深入叁昧,爲自利行;以偈文將教法示之大衆,爲利他行,兼修自利、利他二行者,即此普莊嚴童子。〈盧舍那佛品〉,在最後敘述「一修行者」完成其修行後,即告結束。

  

《華嚴經講話 叁、世界之莊嚴——盧舍那佛品》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