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淺談——怪、慢、俗(長清法師)

  淺談——怪、慢、俗

  長清法師

  印順導師在《教製教典與教學》的其中一節——勸除叁病中談到:「修行是好事,每病在一“怪”字。學問是好事,但每病在一“慢”字。幸福是好事,每病在一“俗”字。」筆者讀完這篇文章之後,略有感觸。所以欣然提筆來淺談這叁種病,以便反映當今佛教界一些佛徒具有此種弊端。

  修行“怪異”不只是以前就有這種現象,尤其發生在現今的佛教界而顯得格外普遍。譬如有些佛徒修到飲食不正常,穿著不得體,講話很“怪”,又有在家人竟然將念珠挂在頸項,有些則少與人交談,消極悲觀。若一開口,便說空呀!神通呀!開悟呀!又有些修到甚至說不要工作,不要求學問,唯有二十四小時念佛,希望能趕快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在家人有此“怪異”的行爲,而出家人也不例外,如在家像出家,出家像在家;這樣的否定世間,不倫不類的修行,是非常不健康的。很不幸的,這種趨勢似乎有在增加。顯然地,這對自己及佛教都會造成很大的傷害。或許因爲如此,所以很多年青人不敢來學佛。其實,一個真正的修行者,就算是開悟了,一切衣食住行都很正常,所謂「正常道」。如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開悟後,其日常生活跟普通人沒有什麼兩樣,照常乞食,穿衣,走路等等;一切行爲跟凡夫沒有不同,所謂「佛法不離世間覺」。筆者認爲這些“怪異”的修行者,因思想的偏差而導致行爲上的錯誤,實在是可惜,可悲呀!

  “慢”是屬于一種煩惱,對修行者而言,是一種障礙而無法解脫。那“慢”是什麼呢?印順導師在《攝大乘論講記》中說:「慢是恃己輕他的作用,因自己妄執有我,覺得自己比任何人都來得高超,因此目空一切,這叫我慢。」又說:「慢是高慢,恃己淩人」。一般上,利根者必然會貢高我慢。然而,鈍根者也會驕慢。有些修行者,當他們修到某個程度的時候,如看了很多佛書,聽了很多佛理講座,自以爲高人一等,所以就産生我慢。如印順導師在《寶積經講記》中說:「修學佛法的,容易犯一種過失,就是義理愈了解,或多少有些行持功德,驕慢心就起來了。覺得自己了不起,高人一等,看起他人來,論教理,論修行,都卑下低劣」。尤其,當今很多出家在家衆講經說法,往往因多知經論,能講會說及寫,名利接踵而來,因此就傲慢起來了。古德說:「說法必驕慢」。我們應該要如《金剛經》所說:「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做慈善事業,修福報,固然是好事;但往往沒有真發心,而導致庸俗化。一切以個人利益爲前提,而不是真正與佛法相應來利益衆生。佛法是平等,而不主功利的。現今有些人都是爲了名利,沒有爲教的誠意。因此,他們爲了做大慈善事業而全盤世俗化。其所做的慈善活動與名利挂鈎,跟社會人士沒有什麼分別。所以,其最後引起一些人事後的關注及批評。無論如何,這對佛教及自己都造成負面的影響。

  依筆者之淺見,這叁種病——“怪,慢,俗”,類似于佛教所講的叁毒 —— 貪,嗔,癡。譬如說一位修行者修到“怪怪”其中一個原因是可能他貪著于速成,而沒有認真去體會法義。若修行者存有慢心,他必定會輕視及嗔恨別人,自以爲是。如印順導師在《寶積經講記》中說:「所沒有聽聞修學的經典,爲了不承認自己的不知,就不惜反對,不肯隨順信受,驕慢的人,不但毀謗菩薩,連佛說的深法也敢反對。驕慢,是多可怕的煩惱!」又修行者愚癡而無智慧的話,其所修的福報必將導致世俗化。由于叁毒是煩惱,所以這叁種病也是屬于煩惱。換言之,若修行者患了這叁種病,他必定不能徹底的斷煩惱。對自己並無好處,甚至破壞佛教的形象。其實,這叁種病不外于與我挂鈎,從而産生“我執,我慢,我俗”一切都是以我爲中心。無可厚非,這叁種病的根源就是“我執”。

  我們要如何去除“怪,慢,俗”呢?筆者認爲唯有“不怪,不慢,不俗”才能契合佛法而行佛道。若我們要修到“不怪,不慢,不俗”惟有破除我執,我見,一切以無我爲出發點,具備正知正見,那才不會犯此種病。如印順導師在《寶積經講記》中說:「凡人聽聞經法,背誦,受持,大抵會因此而驕慢起來。但聞思經法,還是爲了修行。」他又說:「能深切感覺到自己不足,自然謙和寬容,不再驕慢自高了。能這樣依解而起行,智慧當然能生長廣大了。」因此,讓我們一起攜手來打倒這不良的風氣——“怪,慢,俗”而實現“不怪,不慢,不俗”而努力吧!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