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第二、還要枯木生花,寒灰發焰。深盼各位禅友,切莫等閑視之!如果要想在參禅上有點成績,就要抖擻精神,時刻提撕〔13〕,有恒心,有毅力地參下去!
話頭禅,當然是要參話頭。不過,禅者所參的話頭,有的是禅寺裏的統一規定,如近代高旻寺中,參念佛是誰;有的依個人的意樂,如參祖師西來意,看趙州柏樹子;有的受善知識教授,如虛雲老和尚受融鏡法師教,參拖死屍是誰〔14〕;有的依最早五祖山法演和徑山宗杲禅師教看趙州狗子無佛性公案的“無”字,如是等等,不一而足。各位禅友,若是老參,那就照你的本參話頭去參,不須更改;若是新學,老漢也只教參個“無”字。 參禅首重疑情,疑情究竟是“什麼”呢?這該從起疑情說起。
用一個幾乎人人都會有過的經驗來作比喻〔15〕。假設我人在某一應酬的場合中,遇一來人,面孔很熟,他和自己也像老友一樣很親熱地招呼,但是,總想不起他姓甚名誰,礙于面子,又不好意思直問。這時候,雖在萬忙中作各種應酬,而腦子裏卻始終萦回著他是誰的疑念,揮之不去。但是,這個疑念,不論是現前的這個他或是誰,都是囫囵的,根本沒有把柄可捉,沒有思路可理。總這個囫囵的連人帶誰的疑念,比喻對一則話頭的參究。如此參究便是話頭疑情。參話頭起疑情,要這樣起。有這種不蔔度不思量的疑念生起,便是疑情現前,如笑岩賓大師說〔16〕:
渾囵〔17〕參審,勿就意識思惟穿鑿。
又說〔18〕:
越不會(渾囵故不會),越有力。
照上所說,參話頭是無著力處的。因此,要懂得在無著力處著力;若不懂得在無著力處中著力,則越著力越不得力,疑情反起不來,即使起來,也不能相續。若真能會得在無著力處著力,就是“越不會,越有力”,也就是“渾囵參審,”仿佛前面那個譬喻,不教疑而自疑,不著急,不忘記,不論在任何場合或行住坐臥中,都是如此,這才算得是起了疑情。
已經知道如何看話頭起疑情,現在要談談禅堂打七的用功方式。
禅堂用功,是靜坐和經行交互進行的。靜坐專爲安定身心,經行則兼有運動的作用,能消食防病。由于參禅——尤其是打七——除用齋、如廁及規定的休息時間外,不能離開禅堂,故禅堂用功是要一枝香接一枝香的相續下去,若不間以經行,就會有礙健康。古時,沒有時鍾,只有用點香的枝數來計算及設定時間,如是,就把坐時叫做坐香,經行時叫做行香或跑香。坐香是靜中用功的訓練,行香則是在動中乃至以後在日用中用功的訓練,所以,跑午是不能跑掉了話頭的。坐香是松松地看住話頭,跑香則是緊緊地提起話頭,不能因爲行動,便使話頭失落,尤其在加速度中更要注意。雖然,正跑香時,會突然響起站板,大家應聲站立下來。這時,當豁然放松,藉勢把提緊的心放掉,成一無念狀態,在此心流頓斷的當下,也是話頭顯露的尖端,也是疑情無著落處顯示著落處的時機。各位可試著豎起眉毛,瞪大眼睛,好好的用直覺去體會一下你的話——頭。說不定,會頓然眼開,若不能,至少也應該可以在一瞬間討得一點訊息,庶幾不負此行。
注釋:
〔1〕老婆心切:此形容宗師對後進的迫切期望,猶如老婆婆期望兒孫成龍成鳳之心。老婆乃古之俗語,與今日世俗稱老太太相同。
〔2〕學步:《莊子•秋水篇》有“邯鄲學步”之語,比喻學他人不成,反而失去自己的所學,然此處不取原義,但用其現成語作初業之喻耳。
〔3〕循牆而走語出《左傳•昭公七年》。意乃示臣子恭遜不安而行,此亦不取原意,但借作依循先聖所立聖道而行之義。
〔4〕機鋒轉語的口頭禅:機鋒,是指已經開悟的人,彼此相對,或互通訊息,或互相切磋的相拄詞鋒。轉語,是宗師勘測禅者,禅者轉答其證境之語。蓋問者之語,往往指向第一峰頭——即第一義谛,惟第一峰頭不能開口,故必轉到第二峰——世俗谛——的語言以答,說此答爲轉語。機語原是悟者的本地風光,非局外人所知。到了後來,諸多禅和,以熟背古德機語並拾其牙慧,徒逞口舌之能。由無實德,故呵之爲口頭禅 。
〔5〕詳《卍續藏》一一二•九八九上。
〔6〕此故事依《阿育王傳》卷叁《阿恕伽王弟本緣》編寫。此傳收在《大正藏》五十冊。阿育,舊譯阿恕伽,新譯阿輸迦,是梵文的對音意譯無憂。
〔7〕宿大哆:亦作韋陀輸、毗多輸迦、帝須等都是梵文的音譯,意譯爲除憂。
〔8〕見《大慧宗杲普覺禅師語錄》卷十九之末。《大正》四七•八九四上。
〔9〕見《大正》二五•四四○下。
〔10〕見《大正》一○•八八下至八九
〔11〕見《大正》二•六○一上、中,惟周利盤陀,原書作朱利盤特,都是梵文音譯。又掃帚,原書作掃彗,權易之,求易曉耳。
〔12〕見《虛雲老和尚禅七開示錄》。
〔13〕提撕:是提醒的意思。撕音厶。
〔14〕見《虛雲老和尚年譜》八頁。
〔15〕此喻取自白聖法師所寫的《學禅方便譚》一書,書中說:“比如今天會見了一位客人,面孔好象很熟,但總想不出是在何處見過的,如是再叁推想……”這種尋思的狀態,便是疑情的定義。”
〔16〕引前書所引,原典待考。
〔17〕渾囵:亦作囫囵,乃含糊籠統之意。
〔18〕引前書所引,原典待考。
《禅七講話 甲篇禅七·話頭禅 第一日》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