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內涵與人的和諧發展(李海峰)

  佛法內涵與人的和諧發展

  李海峰

  摘 要:佛法的內涵就是促進人的和諧發展,使每個人都能擺脫不良情緒、錯誤認識的影響,了悟宇宙人生的真相,成爲佛陀那樣完善的人,發展出無我的智慧慈悲,努力去幫助別人、做利益他人的事情。佛法可以化解文明沖突,不僅有助于人類世界的和諧,也能促進整個自然和地球的和諧。

  關鍵詞:佛法;和諧;教育;人的發展;和平

  一、佛法促進每個生命個體的自我覺悟

  佛在梵語中是覺悟的意思,是真正覺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具有無限慈悲、無量智慧、無比能力的圓滿完善的人格典範。佛講法的過程,就是佛陀用自己體悟到的生命經驗教育所有衆生的過程,佛說“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種衆生平等的教義,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能達到覺悟的潛質,都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達到如同佛陀一樣圓滿覺悟。佛法的真正內涵就是促進人的全面和諧發展,使每個人都能擺脫不良情緒、錯誤認識的影響,徹底了悟宇宙人生的真相,成爲佛陀那樣完美的人,努力去幫助他人、做利益他人的事情。

  二、佛法提升人類生命質量,促進世界和平

  佛法不僅對每個生命個體覺悟進行教育,而且還有助于從總體上提升人類生命質量、促進世界和平。佛法中優秀的思想資源,對人類生命本質的認識,對今天構建和諧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有重要意義。現代教育也可以從佛法中汲取到優秀的教育資源,現代教育強調人的發展,人的自我發展才是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社會是由人所構成的,在社會發展中,人作爲曆史的創造者和诠釋者,是社會的主體。可持續發展觀追求的目標就是爲了使人更好地生存下去,使生活更有價值,使人的規定性得到越來越自由、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全面的發展。只有人的素質提高了,才能真正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的和諧發展,使明天的世界更加美好。\+②

  人自身的和諧發展反過來又可以促進環境的改善。日本學者江本勝在一系列科學實驗後寫出暢銷書《水知道答案》,運用精密的現代科學儀器證明了人類的良好心念對于外在的世界有淨化作用。佛法的經論中有類似的記載,《大乘起信論》講“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華嚴經》:“若人欲了知,叁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現代科學和佛法相互印證,每個生命個體都可以通過改變內在心態,利用心物相互作用,把精神化爲行動來化解全世界面臨的種種危機。世界上所有了解佛法人文內涵的人都應運用自身慈悲祥和的心念力,帶領人類走出精神的迷茫,從佛法的理論中汲取力量構建和諧世界。

  首先,佛法中最根本的是因果理論,強調自作自受,有利于人發揮自主性,通過爲善去惡來掌握命運,也有利于人們因畏懼惡果而進行道德自律,建設和諧社會。

  佛法對于生命和命運的態度,強調不依靠外力,人要靠自己的努力來把握和改善命運。人類共同的本能都是離苦得樂,佛法的因果理論認爲人生命中所遭遇的一切痛苦和快樂的境界都不是外界的天或神賜予的,也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于人們自己思想、語言、行爲的造作所造成的結果。佛法在這裏有殊勝的倫理意義:一切的善意的行爲感得快樂的結果,一切的邪惡的行爲感得痛苦的結果,命運中的苦樂都由于自己所作所爲而決定,所以人們應該爲善去惡,以求得生命中的安樂。佛法基本教義中八正道的內涵直至今日對世界仍有積極作用。八正道強調一、正見,即正確的知見。二、正思惟,即正確的思考。叁、正語,即正當的言語。四、正業,即正當的行爲。五、正命,即正當的職業。六、正精進,即正當的努力。七、正念,即正確的觀念。八、正定,即正確的禅定。修此八正道,可徹底擺脫生命中的種種痛苦。現代人如果能以這八正道來要求自己,就會遠離錯誤和痛苦,擺脫過度的物質追求給生命帶來的異化。

  佛法側重心靈的提升,提倡人們運用敏銳的心靈去覺察身體、感受、外界種種事物,即“觀身不淨,觀心無常,觀受是苦,觀法無我”,淡化對種種欲望的追求。《四念處經》中說“彼作短出息時,于彼短出息,心中了了分明。彼作短入息時,于彼短入息,心中了了分明。必須訓練自己,分明覺知彼所有的出息,訓練自己,分明覺知彼所有的入息。”經文非常樸實,佛陀教導人們每時每刻都注意觀察自己的身體、感受、心念等,念念分明,通過觀察身體內部的種種不淨,心念的快速變化,欲望産生的過程來止息欲望,使心靈獲得甯靜,以此超越種種生命中的誘惑,了知事物的真相。佛法中的戒定慧叁學的修持,即是教人們內心不受情緒和環境的種種幹擾,勵力行善,然後心安理得,獲得大智慧。

  其次、佛法的性空緣起的理論及其修持方法,有益于人類運用超越的智慧來擺脫個人生命中的種種痛苦,及物質欲望對人的衆多束縛,使精神、物質和諧發展。

  佛法獨特的超越性的性空緣起的理論給人們開出了脫離痛苦的良方,佛法認爲人痛苦的來源就是自我的執著,由于執著而去追求虛妄的自我利益,傷害他人,造作種種惡業。佛法通過深入的分析破斥自我的真實性,鼓勵人們以無所執著的心去行一切善行。如《金剛經》所說“以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以無所住、無取相的心來行一切善法,破除人們對于佛、善法的執著,了達無我的空性後能自覺自願、全心全意爲大衆服務,並且毫無希望回報之心。

  在不同的佛教派別中,有種種的修持技巧來幫助人們去除執著,達到生命的安甯和提升。比如淨土宗通過“都攝六根、淨念相續”用阿彌陀佛的名號打消一切妄念,達到心靈的甯靜;禅宗通過提起心力、猛參話頭也能達到忘卻世俗雜念的超然狀態。

  叁、佛法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寬廣胸懷,以及對時空無限性的理解有利于化解全世界文明沖突,促進世界和平。

  大乘佛法的核心是菩提心,即上求佛道,下化衆生的求徹底覺悟的心願。實踐菩提心的終級目標就是成爲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佛陀。所以佛法要幫助的對象是無限的,無論是人類還是其它的生物,佛教徒還是非佛教徒。佛法以開放的態度對待其它的宗教學說,佛常講“我所說法,如爪上塵,我未說法,如大地土。”世界上的人們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對于幸福的理解千差萬別,佛法本著“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用寬容的胸懷面對一切的宗教和學說,不排斥其它學說是異端,而是認爲各種學說對于真理領悟的境界不同,因而聖賢們的層次有所差別,“一切賢聖,皆以無爲法而有差別。” \+③佛法提倡非暴力運動,運用菩薩六度中的忍辱面對一切降臨在自身的傷害,如佛的本生故事中記載許多佛陀過去世忍受非常巨大傷害時,不僅沒有嗔恨,而且還發願幫助那些傷害他的人,這種慈悲精神的弘揚會促進用和平方式解決世界文明的各種爭端。

  佛法的無限性還體現在時空觀念上的無限,生命無限,菩薩在生命的流轉中可以度化無限的衆生,所有的善業和惡業在無限的生命流轉中都不會失壞,這樣會促進人們積極行善去惡。

  總之,佛法的核心精神超越宗教,民族、國家地域界限,佛法中提倡“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幫助救護的對象不僅是世界上各種膚色、語言宗教信仰的人類,而且包括了形形色色的動物、植物。佛法不僅能有助于人類世界的和諧,也能促進整個自然和地球的和諧。我們希望全社會的每一個成員都來關注佛法!每一個人都能成爲他人潛能和自身潛能的開發者! 每個人都成爲和諧發展的人,使21 世紀真正成爲人類探索和發現自己智慧潛能的世紀。

  注釋:

  ①《菩提道次第廣論》101頁,102頁

  ②《人的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張愛波 山東省農業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2003年第19卷第4期

  ③《金剛經·無得無說分第七》,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年3月。

  出自: 《當代學術論壇 》 2008年7期

✿ 继续阅读 ▪ 何爲八關齋戒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