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聲浪,來泡茶
程然
在朋友的茶社,看見他們的會員圍攏在一處,泡茶的人在沈默泡,喝茶的人在沈默喝。那種氣氛,令常人不適。雖能入鄉隨俗,但說實話,我也不適。
出得門來,一個朋友說,其實也很對,茶那麼好,那麼金貴,聚衆來喝,若說叁道四,喧嘩閑聊,辜負茶味。這些愛茶的人能夠都低下眉目,統一心神喝茶,是對泡茶人的尊重,也是對茶的尊重。
轉念間,我也隨順了這樣的沈默。
也許沈默著的衆人,心神未見得就統一。但沈默,總是于那行動的奉獻的勞碌著的人,一個最好的回報。做不到愛語,起碼做到不雞蛋裏挑骨頭,也是涵養了寬容和口德。
沈默,亦是最好的養心方法,它令我們脫口而出的快感受到壓抑,卻給予我們反刍和回籠的機會,讓我們睜大眼睛,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再看,再思索,再認識。
而喝茶的人們,如果習慣了急于表達,不如做個換位思考,不要袖手旁觀了,你去泡一壺完美的無差池的茶來,看看你能不能平心靜氣于聲浪的巅峰?
那句老話說得好:一個人幹,十個人看,一百個人當裁判。老話尖銳,對任性指點江山的聲浪,是一盆兜頭涼水。老話也中肯,照見我們的輕薄唇舌。
說話總是容易的,而做一點微小的、力所能及的事,卻非常難。
看《德蘭修女傳》一書時,德蘭修女曾有兩句話給我同樣的啓發。第一句,是德蘭修女受邀去做救助窮人的演講,她走到門口時,發現門外有一個討飯的窮人奄奄一息。她停下腳步,找來稀粥,給這個人喂飯。她告訴陪同來的人說,我不去做那個演講了,眼下正有一個需要我服務的窮人,我沒有時間。第二句,有人指責德蘭修女所做的一切都是杯水車薪,說造成貧窮的原因如果不根除,那麼她的努力都是徒勞。修女回答這些人說,我等不及社會完善了,我現在只能做——救正在起的火,而非討論火災的原因。那些事情讓社會學家去幹吧!
德蘭修女總是在行動,她很少把時間浪費在做選擇題上。她把人道放在第一位,然後以此爲基准,立即去做,雷厲風行。
她的行動力,讓人看到就是這樣一杯水,比千萬口唾沫,對于那熊熊燃燒、畢剝作響的火勢來說,更有價值。
在《佛說箭喻經》裏,也有這樣一段經文:
猶若有人身中毒箭,彼親屬慈愍之,欲令安隱,欲饒益之,求索除毒箭師。于是彼人作是念:我不除箭,要知彼人姓是字是像是;若長若短若中;若黑若白;若刹利姓;若婆羅門姓;若居士姓;若工師姓?若東方南方西方北方誰以箭中我?我不除毒箭,要當知彼弓,爲是薩羅木;爲是多羅木;爲是翅羅鴦掘梨木?我不除毒箭,要當知彼筋,若牛筋;若羊筋;若牦牛筋,而用纏彼弓?我不除毒箭,要知彼弓弝爲白骨耶;爲黑漆耶;爲赤漆耶?我不除毒箭,我要當知彼弓弦,爲牛筋羊筋牦牛筋耶?我不除毒箭,要當知彼箭,爲是舍羅木;爲是竹耶;爲是羅蛾梨木耶?我不除毒箭,要當知彼箭筋,爲是牛筋羊筋牦牛筋耶,而用纏箭耶?我不除毒箭,要當知彼毛羽,爲是孔雀耶;爲是鸧鶴耶;爲是鹫耶,取彼翅用作羽?我不除毒箭,要當知彼鐵,爲是婆蹉耶;爲是婆羅耶;爲是那羅耶;爲是伽羅鞞耶?我不除毒箭,要當知彼鐵師,姓是字是像是;若長若短若中;若黑若白;若在東方若南方若西方若北方?彼人亦不能知。
經文在重複一個意思,就是中箭之人已中箭,這個時候去追究箭的材質,射箭的力度,此毒的成因,射箭的仇人,于當下都是無濟于事。中了箭,目前唯一能做的,該做的,就是拔箭,上藥,養傷。
不在外圍費口舌,只于創口下功夫。著急發言的,要看時節,看目今當務之急,其他的深究,請留待秋後。
而那比較評判的習氣,張口妄語的習氣,在我們喝茶的此時,做人的此時,救急的此時,都被照見,五蘊皆不空,是非仍顛倒。善可以分大小嗎?布施可以分多少嗎?隨喜可以分人我嗎?
且止聲浪,沈默觀心。眼睛長出來,不是只爲了看別人,而是爲了看內心。秤杆造出來,不僅僅是爲了衡量他物,更是爲了求得自身平衡。所有強加給別人的是非,只是強加,或造成傷害,或令其更加投機,因爲被誤會或是被強加,一切都不是自然。
要給良心一個反應的空間,要鼓勵所有的人,不要隨意地審判。試想,如果審判的起因不公正,而不公正被聲浪放大,那麼分散精力,誤解他人,貌似輿論監督的言行,就是善心被散心利用,泥與沙一起崩塌。妄語是容易的,而實幹卻何其艱難!冷靜一些,審視多于審判,思考多于盲從吧。
再想想那些綿薄的奉獻,有誰可以說,他們不是付出了他們的最大值?正在布施的人,都帶著最亮的光,不要拿世俗的標准來玷汙那滿滿的一顆心吧。
莫笑精衛填海的微小之力,勿藐愚公移山的笨拙之心,他們都是磨杵的人,他們在做,在銜石流汗,他們成爲我們人類的傳奇。而笑話的那些人,藐視的那些人,他們發表意見,傳播輕慢,他們也曾在曆史上活過,但只能歸爲泡沫。
我們讀誦《普賢菩薩行願品》,看見菩薩的十大願心。衆生界不盡,衆生業不盡,衆生煩惱不盡,菩薩行願也將不盡。試想一下,這分界,這業力,這無邊的煩惱,在我們身上,可有盡頭?而菩薩竟然不舍,就要作爲,就要施救!
永不厭棄,常懷寬恕。悲心引領迷途的羔羊,慈念鼓舞實踐小善的衆生。
我們平日裏學佛,不就是要學這些美好的品格?
我們的本分,不是看客,而是實幹。來吧,實幹,哪怕是微小的善,把小善累積起來,成爲善的大事件;把小愛獻出來,成爲愛的汪洋。
茶湯氤氲,且止聲浪。好自善待,鍛煉心腸。
對那辛苦有隨喜,對那布施有感恩,對那纰漏懷寬忍,對那過錯有擔待。我們是茶人,便要做得更完美;我們是茶客,便要懂得沈默、鼓勵,慎護口業,慎護心門。
禅刊 2012年度第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