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彌勒上生經》講記(41)
◎ 印海 著
庚六 結成
如是等衆生,若淨諸業,行六事法,必定無疑,當得生于兜率天上,值遇彌勒。
總結上文共有四小段說明值遇諸佛聖衆,獲得法益。
一、現在上生兜率值遇彌勒得聞法益:菩薩已在內院說法度生,吾人只要能清淨叁業,本經說以身禮拜佛像,口稱歎佛的功德,心觀想、系念佛的相好莊嚴,自然能使叁業清淨。加之前文所說六事法門齊修,命終後決定可以生天,見佛聞法,隨修六法,少淨叁業,只要上生,自然獲得不退。
亦隨彌勒下閻浮提,第一聞法。
二、將來隨彌勒下生得聞法益:菩薩在天宮說法四千歲後,下生人間,只要六事齊修,叁業清淨,上品上生者,行者當隨菩薩下生人間,初會聞法開悟證果。成佛是一件很難的事,先上生親近彌勒菩薩,菩薩下生又跟隨下生,聽聞佛法。同時,以此因緣善根,將來可以親近未來無量諸佛,承事供養,要深植此菩提善根,待福慧圓滿具足,才能成辦佛果。
于未來世,值遇賢劫一切諸佛。
叁、未來世值賢劫一切佛聞法益:因行者具備善業及正見,不但親近彌勒佛,亦得值遇賢劫諸佛。賢劫是說吾人所主娑婆五濁惡世,修行甚難,有千佛賢聖出世化導衆生,故稱賢劫。
于星宿劫,亦得值遇諸佛世尊,于諸佛前,受菩提記。”
四、後後生中值遇諸佛獲得法益:星宿劫說明賢劫千佛以後又有星宿劫,無量諸佛如列星羅布,形容諸佛無量無邊,依大乘涅槃經說:菩薩從初發心到成佛,所親近諸佛,無量無邊,共有四依,依是依靠,如幼兒依靠父母。“初依:在地前,逢遇五恒沙佛。二依:在前六地,逢遇六恒沙佛。叁依:在七、八、九地,逢七恒沙佛。四依:在十地,逢遇八恒沙佛。”此四依菩薩共需親近二十六恒沙諸佛,才能獲得無上智慧福德,最後自己成佛。依小乘說:一人若能成佛,必需修叁大阿僧祇劫,福慧圓滿,才能圓滿佛果。第一大劫值逢七萬五千佛,第二大劫逢遇七萬六千佛,第叁大劫值遇七萬七千佛,行者必需于每一佛前親近承事,供養植福。而蒙一一諸佛親自授菩提記,將來才能成佛。
此中有賢劫諸佛,星宿劫諸佛,未說到莊嚴劫,因爲莊嚴劫已成過去。此叁劫的成立,是依據觀樂上菩薩經說:“爾時釋迦佛告大衆雲:“我曾往昔,于妙光如來末法中,出家學道,聞是五十叁佛名,心生歡喜,後教他人,他人聞已,轉轉相教,乃至叁千人,異口同音,稱諸佛名,深心敬禮,則得超越無數億劫生死罪。其千人者,華光佛爲首,至毗舍佛,于過去莊嚴劫中得成佛。此中千佛,拘留孫佛爲首,至樓至,賢劫中得成佛。後千佛者,日光如來爲首,至須彌相佛,于未來星宿劫,當得作佛。””此上說明叁劫中至少有叁千佛出世。修彌勒淨土行者,將于賢劫、未來星宿劫中值遇諸佛而獲法益,並蒙授記。此中授記有二:現在得彌勒授記,如下文說:“若皈依彌勒菩薩成佛……見佛光明,即得授記”。後世蒙諸佛授記,即前文所說:“于星宿劫……于諸佛前,受菩提記。”事實上亦于賢劫中未來一切諸佛前,皆蒙授記作佛。
授記作佛在佛法中有何特殊意義?何故諸佛要爲修行者授記?授記本是一種印證,或者說是佛的方便鼓勵行者向上,給予行者無窮希望。諸佛皆獲宿命,天眼諸神通妙用,得知行者功行,所得果報。這是諸佛的高見遠矚。同時證實有因必得其果。如國王爲太子舉行灌頂之大典,將來有資格繼承王位。蒙佛授記亦有如此鼓勵之意,能令他人起敬仰之心。這證明佛之慈悲不舍衆生。主要是行者行位已高,必得諸佛之授記證明。
諸佛有叁身,現以何身爲衆生授記?一說若爲二乘或地前菩薩授記,唯是化身;若爲地上菩薩授記,通于報身。今說化身佛亦爲地上菩薩,應身亦爲二乘,凡夫授記。如佛地論說:“神力加持而令暫見故。法身雖說法,說法與授記,義有異故,可方授記者,必是化身及他受用身也”。他受用身是爲地上菩薩所示現,亦稱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