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彌勒上生經》講記 15

  《佛說彌勒上生經》講記(15)

  ◎ 印海 著

  

  各各脫身旃檀摩尼寶冠,長跪合掌,發是願言:“我今持此無價寶珠,及以天冠,爲供養大心衆生故。

  諸百億天子各人爲對彌勒菩薩表示尊敬,各人脫下由旃檀香摩尼寶珠所做的寶冠作爲供養之物。旃檀是一種名貴香木,有白色及赤色的不同,傳說一枝六铢重的栴檀香,其價值即等同娑婆世界。摩尼是如意寶珠、隨衆色而影現,有此一如意珠,即能稱心而求,故又稱神珠。現在諸天子脫下此無價摩尼寶天冠欲供養菩薩,希求將來獲得無量智慧圓明,而能如意解脫自在。

  長跪,是將兩膝著地,直身而住,最恭敬之身業,表示有定有慧。合掌,亦是恭敬之禮,表示心冥于境,智合于理。皆表示身業修行,並異口同音發願說:“我今持是無價寶珠,及以天冠,爲供養大心衆生故”。稱彌勒爲大心衆生者,以彌勒雖以慈悲運濟衆生,離苦得樂,但尚在因位,亦同衆生,因具上求佛智之宏願,而稱發大心之衆生。

  彌勒天宮之殊勝內院,是否永久的存在,不會變遷?這有二說:一、不是恒有,若說恒常存在,則有違本經所說:由五百億天子更爲彌勒建造宮殿!二、認爲菩薩天宮,賢劫常有,萬古不變,因有千尊菩薩都上生到這一宮殿。但以第一所說爲勝,亦符合本經之意。又若兜率內院不是恒有,釋迦菩薩生天宮之時,由誰人建造宮殿?答:雖無人造作宮殿,但能莊嚴,因菩薩神妙應物。如《佛本行經》第五說:“護明菩薩生兜率時,諸天宮殿自然莊嚴。”即是此意。

  此人來世不久當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我于彼佛莊嚴國界得受記者,令我寶冠化成供具。”

  正說發願。此人指彌勒菩薩,因尚在人間佛陀座下聽法,故說來世不久當成正覺。諸位天子預興此願說:“當彌勒成佛時,我等能跟隨于彼佛下生人間,莊嚴國界,得受記作佛。則能令我寶冠,變化成爲四事供養之資具。”四事供養資具,即衣服、飲食、臥具、湯藥。若約法說,變化寶冠而爲供養之資具,表示能由凡夫而修持成爲聖賢。此中只說寶冠,未說寶珠,因所祈求之願相同。或者“寶”指如意寶,“冠”是天冠,合而並論。

  如是諸天子等各各長跪,發弘誓願,亦複如是。

  諸位天子皆同發願,也一一同等,將來皆希望能親近彌勒,授記作佛。

  時諸天子作是願已,是諸寶冠化作五百億寶宮。

  上說諸天種因發願,以下述明諸天所獲願果。諸天子發願以後,以天福善根功德,而能隨願所成,變化所作,共有十種功德莊嚴校飾。因有五百億天子各各供養奉獻寶冠。故能化作五百億寶宮。十重嚴飾:一、宮殿,二、重垣,叁、七寶,四、光明,五、蓮華,六、行樹,七、寶色,八、金光,九、天女,十、音樂。此是菩薩福力十善報應。第一天堂宮殿莊嚴成就:菩薩從凡夫修行,從初地漸次修行到達十地。現約初地菩薩之感召功德說。初地是見道位,法喜充滿,見真實理,錯誤見解頓時消除,名歡喜地菩薩。一證真理後,不但法喜無量,內心一切怖畏皆悉消除。怖畏有五:一、不活畏,二、惡名畏,叁、大衆威德畏,四、死畏,五、惡道畏。遠離凡夫心,得出世心,與聖人同流。大乘修行法門很多,但不外先修五根:信根,信叁寶功德,信業果不爽,信有叁世輪回,信有凡夫,聖賢。奠定此信心後,則能精進不懈,修念之法門,如念佛聖號,持咒,觀想,由此令心得到安定,清淨,此是修念後之靜定功德。因有定力加持,則慧解自然銳利,能見法性真理。由此五根而得五力。菩薩由初發心以此修學不退,所以一證初地,則能感召五百億天子之所莊嚴宮殿。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