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力與願力有何不同?
業力是因造作善惡之業,以招感相應果報而得。有部《毗奈耶》雲:“不思議業力,雖遠必相牽,果報成熟時,求避終難脫。”《中阿含經》又說:“身、口、意叁業,以意業爲重。”意即心意。身、口二業皆由意業爲前導,故心正則行正,行正則業善。
然而輪回轉世的善惡條件,並非自由意志抉擇,而是因業力的牽引,故《大乘義章》雲: “業力如風,善業風故,吹諸衆生,好處受樂;惡業風故,吹諸衆生,惡處受苦。”
願力則因強烈善念而發的誓願,例如菩薩共願皆以“上求菩提,下化衆生”爲本。《俱舍論》雲:“以願爲先,引妙智起;如願而了,故名願智。”可見諸佛菩薩大願皆以大智大悲爲首。四弘誓願是一切大願的總願,別願如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藥師佛的十二大願、觀世音菩薩的十二大願。願力可以成就一切事業,淨土宗也鼓勵往生極樂的人乘願再來。
星雲自一九九八年起,撰寫百種祈願文,提供給各行各業佛教信徒作爲佛前祈願或當作早晚課誦的參考,希望人人能以善願力共同來成就人間這一塊淨土,成爲和樂安詳的美好世界;更希望人人都能開發內心的能源,見到自己圓滿清淨的本來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