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大乘佛教?何謂小乘佛教?
“乘”,即車乘,是運載之意。指佛法可以運載衆生從生死此岸到達涅槃彼岸的意思,所以將佛法譬喻爲乘。小乘即狹小之車,指能運載二乘根機以達小果的教法,其教義主要以自求解脫爲目標,故爲自調自度(即滅除煩惱,證果開悟)的聲聞、緣覺之道,又作“聲聞乘”。相對而言,自利利他二者兼顧的菩薩道則稱爲“大乘”。
大乘諸經論中比較大、小二乘之別者頗多,如《大智度論》卷四、卷十八等所載,聲聞乘狹小,佛乘廣大;聲聞乘自利自爲,佛乘利益一切;聲聞法中無大慈悲心,大乘法中則在強調大慈悲心;聲聞法中皆爲自利,大乘法中廣爲衆生;聲聞法中無欲廣知諸法之心,僅有速求遠離老病死之心,大乘法中欲了知一切法。
佛陀爲愍念衆生,依衆生根器的種類差異而宣說權實,目的仍希望歸于大乘佛道。
印度佛教的發展可分爲根本佛教、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初期大乘、中期大乘、後期大乘等階段。十叁世紀,佛教在印度衰微後,卻在東亞及南亞發揚光大。經由斯裏蘭卡、泰國、緬甸路線者,以巴利文典籍爲主,稱爲“南傳佛教”;經由中國傳入日本、韓國、越南、馬來西亞者,以梵文典籍爲主,稱爲“北傳佛教”;傳入西藏者,則稱“西藏佛教”。今日南傳、北傳、藏傳佛教,漸趨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