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雲尊者修持安般法門
多吉
在佛經《增壹阿含經》(卷第八·安般品第十七)中詳細記載了釋迦牟尼佛的獨子羅雲尊者受學安般法門而獲大成就的經過。
當時,佛與衆比丘同住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這一天,佛陀與羅雲著衣持缽入舍衛城。在途中時,佛陀對羅雲說:“你應當觀色、受,想、行、識皆是無常。”羅雲回答:“是的,我要如此觀修無常。”
此刻,羅雲轉念想到,今天世尊在路上當面殷重教誨,究竟有何原因呢?他反複思維佛陀所說教導,再也無心入城,告別佛陀,馬上返回精舍。放下衣缽,來到一棵樹下,端正身心,結跏趺坐,一心觀修無常……
佛陀從舍衛城回到給孤獨園精舍後,漫步經行至羅雲面前,對羅雲說:“你應當修習安般法門,修行此法,所有愁、憂、煩惱都能除盡;修行不淨觀,所有貪欲都能消除;修行慈、悲、喜、舍,所有嗔心、害心、嫉妒心、驕慢心都能除滅”。
佛陀作以上教導後即離開羅雲,而入靜室。
羅雲尊者聽了佛陀開示,欲修安般法門。立即下座往佛陀靜室,頂禮佛陀後,在一邊默坐片刻,然後請教佛陀如何修習安般。佛陀對羅雲說:“你能來這裏問如此重大的修行問題,很好!你要用心聽,並好好思量。現在我就對你詳細講解法要。羅雲,如修此法者,應當于閑靜無人處,正身正意結跏趺坐,心無雜念。意念鼻端,出息長知息長,入息長亦知長;出息短知息短,入息短亦知短;出息冷知息冷,入息冷亦知冷;出息暖知息暖,入息暖亦知暖;盡觀身體入息出息皆悉知之。有時有息知有,有時無息亦知無;如感覺息從心出,知從心出,感覺息從心入,亦知入。能如此修習安般法,則無愁憂、煩惱,獲大果報,如飲甘露。”
至此,佛陀已將安般法要盡授于羅雲尊者。
羅雲尊者得聞如此微妙法門,歡喜慶幸,即從座位上起立向佛陀禮拜,並繞佛叁圈後返回安陀園。
羅雲尊者在一棵樹下結跏趺坐,依佛所傳授的方法,一心精修安般法門……不久,在座上生起了殊勝的覺受,身心無比輕安自在,漸證入了初禅。以後繼續精進修持,繼而入二禅、叁禅、四禅……。
至此,羅雲尊者叁昧心清淨無穢,一切煩惱諸心結都化解,身體柔軟。得宿命智,知自己如何來,如何去。亦知過去無數劫衆生事;得他心智,知一切衆生心意;得天眼智,縱觀六道各類衆生心行。所有欲漏、有漏、無明漏、俱得解脫,得解脫智。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受後有,成大阿羅漢。
羅雲尊者修行成就後,來到佛陀住所,禮拜感激恩師,並彙報了修行成果。佛陀對衆比丘宣告說:“諸阿羅漢均不能與羅雲相等同,我聲聞弟子中,持禁戒第一者,當推羅雲。”
禅刊 1998年度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