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蓮開無度(法雲)

  蓮開無度

  法雲

  

  每到日落黃昏、倦鳥思歸的時候,我的心裏就會生起深深的憂傷,伴隨無所憑依的惶惑與孤獨……

  有一種呼喚,不知來自何方。

  有一種渴望,不知渴望的是什麼。

  長大了,不只一次問過母親我的生辰。母親總是清晰地回答:你誕生在酉時的黃昏。那麼飄泊的感覺從誕生的第一聲啼哭就開始了。

  多少年又多少年,經曆過又經曆過,快樂總是轉瞬即逝,痛苦的體驗則在無休止的輪回中加深。

  “左邊是詩,右邊是愛”,年輕時的驕傲很快變成虛幻的夢影。優秀的文學作品表達了人類的良知,喚醒了人性中的真善美,爲什麼不能拯救作家自己

  托爾斯泰離家出走,客死于鄉間的小客店,海明威、川端康誠、顧成、叁毛都自殺了。至于愛情,在七情六欲、念念變化的歲月長河之中,何其脆弱!

  一葉落而知秋之將至。我慢慢悟出了這樣的道理:世上沒有永恒,一切都是無常變化的,越是執著,幻滅越深。

  午夜夢回。萬念俱灰,淚水長流……

  這樣的人生,活下去還有什麼意義

  

  在對生命的留戀細若遊絲的時候,一定有一雙悲憫的眼睛在關注著我們。行到水窮處,正是因緣成熟時。善感無常諸苦的心靈,更易感受到天地間充滿著的慈悲和撫慰。

  慈顔含笑,善緣接引,飄泊的遊子終于聽到聲聲呼喚來自大智的佛陀,無盡的渴望爲的是回歸淨土蓮池。

  或許是應了一句俗語: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十年前我因病幾近喪命,雙耳從此失聰;十年後欣聞佛法,再獲新生。

  佛陀的智慧驅散了我心頭的迷霧,引導我進入對宇宙人生究竟圓滿的覺性之中。萬法因緣生滅,真心永恒不移。無常變化乃是宇宙人生的自然規律,事物發展皆遵循因果法則。被種種顛倒夢想所埋沒的真心覺性雖然慧光深藏,我們仍然和它屢屢相逢。在痛苦之後快樂生起的時候,在怨恨難平變成憐愛關懷的時候,在躁動不安轉爲平靜安甯的時候……

  生活的帷幕之後,那無所不包、無所不能又如如不動、無染無著的自性本心,才是生命的真面目。

  每當心情低迷的時候,一本佛書在手,看著看著心裏就亮堂起來。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世事無常,再不能當頭錯過。學佛五年後,經曆過“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初學階段的磨砺,我做出無悔的選擇:求受叁皈五戒,做一位正式佛弟子。

  一九九八年農曆八月初十,正是我第叁個本命年生日,我來到福建莆田廣化寺,參加受戒法會,心裏一直充滿喜悅、驚奇和似曾相識的感覺,或許前生曾經曆過:著聖衣,持法具,誦梵音清遠,唱佛號聲聲……

  “戒定真香,焚起沖天上,弟子虔誠,爇在金爐上,傾刻紛纭,即遍滿十方……”四衆弟子發自內心的吟唱,令人泫然欲泣。當你看到受戒後的佛子長跪忏悔,欣然微笑的臉上熱淚流淌,就會深深地理解什麼是“皈依”。

  鼓樓的鍾聲,響徹雲天大地,聲聲喚醒六道沈淪衆生的迷夢!我們雙手合十,爲自己爲長劫飄流的苦難衆生祈禱……

  這次國慶節傳戒會有230人參加,求受叁皈五戒的27人,其他絕大部分是來受菩薩戒的,40歲上的有170人。許多老人白發蒼蒼步履微顫而心態祥和,讓人爲他們慶幸又令人驚覺:人生且莫醒太遲!

  我因耳根不具,不能求受菩薩戒,深感慚愧。但我發願,我會再回來。

  佛、法、僧,覺、正、淨也。叁天的寺院生活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僧人們。他們領衆、說法、講規矩、做示範,皆儀態端嚴,心志和雅、從容安祥。尤其是一位年輕的比丘尼,素衣布履,明淨的臉龐泛著光澤,整個人好似處于無形的光明之中,令人肅然起敬。她靜靜地靠邊上,爲所有匆忙的人讓路,恬淡溫柔而平和。迎面走來,又如一縷清風拂過,她的步履輕松流暢,毫無滯礙。這是一個心光照亮了生命的人才有的儀容。我恍然悟到:這就是“淨”。

  真希望留在這裏。留在他們的身邊。可紅塵中有我該盡的責任、未了的緣。

  清晨,我依依不舍地遊覽著廣化寺,到佛經流通處爲朋友轉交了助經款,去“廣化念佛會”請了淨空法師主講的《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研習報告》。這本87萬字的精裝書,有淨空法師風采煥發的照片,如同一輪滿月,熠熠生輝。

  山明水秀,天清地廣,寺宇莊嚴,城廓遼遠。高高的觀音閣前,“息心亭”裏,清風徐徐,若有若無。我默默體會著自己法名的含義:法雲、法雲……

  法雲舒卷,甘露輕灑的時候,也當是心蓮盛開,清香無限的時候。爲此而“經曆過經曆過,經曆過而超越;完全經曆過而超越”,不禁讓人對一切發出會心的微笑……

  人生,是一部多好的“心經”。

  禅刊 1999年度第四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