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一現
達亮
昙花,生命之花。
它是一種徹底的時間藝術,在絲帷的開阖間即生而即死。
它的每一秒鍾都在動。
昙花,在夜幕下悄悄地、匆匆地開放了,異彩紛呈,瞬間輝煌,一時燦爛,盡美方謝。
殊不知,昙花燦然怒放,瞬間輝煌,是以漫長的沈默爲代價的,因爲它不知需多久時間的積蓄、成長、醞釀、准備,這期間就是寂寞。
而今夜如願的你,在人生的舞臺上,將精煉的人生演示給人看。
縱使寂寞一季也要贏得一個透徹的美,哪管最終落葉殘英,而無怨無悔。
凝視著那些花朵大且潔白的昙花,無聲無息地凋落,我便有一種頓然開悟的豁然 : 花的開謝可以讓我們生起生命的無常、人生短促的覺醒,花的開謝也可以讓我們體會生命的美好與人生的莊嚴。
花開花謝是一個過程,生命榮枯是一個過程,成熟即意味著凋落,這是生命的真實。
其實,誕生與死亡本是一如,有位詩人說 : “ 如果你愛生命,你應該不怕去體嘗。”是的,到了這一天,你不用遺憾,因爲你若深入觀察昙花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它完全是由陽光、雨水、土壤、肥料、空氣及時間等非花的因素構成。
如果你繼續深入觀察,你就會發現這朵花正在逐漸演變成肥料。
倘若你不曾觀察到這一點,那麼,這朵花開始衰敗時,你也許會傷心。
與此同時,當你再深入地觀察肥料的時候,你會發現它也正在演變成花朵。
若如此,你想到這裏是否有點超脫?面對昙花,花的美是無常的,世間的一切何嘗不是花般無常?而人的生命又何嘗不是如此!在這紛繁喧嘩的人生舞臺上,每一個人都充當著不同的角色,“ 你方唱罷我登場”,是那樣的熱鬧喧囂,而誰也逃不過“ 花開自會落,人生而必死”這個自然規律。
盡管如此無常短暫虛幻,但你能體會到無常之中也有“ 常”在 : 無常含蘊了一種“ 空”的真理,因“ 空”的真理才能讓我們知道一切事物皆是非大非小、非生非滅、非住非動、非進非退的,也因此而使我們內心超然、自在、解脫。
這就是“ 常”中的“ 真常”。
正如佛經所說的“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六祖慧能也說以“ 無住爲本”,即“ 念念時中,于一切法上無住,一念若住,念念即住,名系縛 ; 于一切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系縛。”(《 新敦煌本壇經》)若如此,無常會使你對人生有一個新的闡釋,使你從消極退縮困囿的誤區中走出來,對人生會有更積極的體悟,從而能激發出你的智慧。
當你以平淡甯靜的心情去凝望昙花時,花的本身沒有改變,沒有怨艾,沒有憂傷。
改變的只有我們的心——再也不如最初那樣恬淡,有了煩惱也有了哀愁。
當我們面對夜幕下的昙花時,心裏有美、有香、有平靜、有種種動人的愉悅,我們會以更潔淨的心靈來面對人生。
普普通通的昙花卻能隨緣自然,從從容容地開放、吐豔、凋謝,以此來展示生命中最美的涵義,而我們爲什麼不能讓生命從從容容平平淡淡地延續下去,把本來真善美的人性描繪得淋漓盡致呢?我時常覺得自然界充滿了教化,那最美麗的昙花只開一夜,那奔騰的潮水退潮最快。
我們生活的追求也是這樣的,激情難以恒久,但激情有激情的美。
我們要學習昙花,開放時傾宇宙之力于美麗的一瞬 ;凋謝時無聲,不失去內在的溫柔。
面對一現而謝,並不久等而盡力盡美的昙花,我有一種豁然: 一朵昙花只開叁小時,但人們卻記得它的美,一片野花開了一生,卻沒有人知道它們,由此可見,生命的意義在于生命的質量,而不在于生命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