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伽伽池畔

  伽伽池畔

  明真法師

  種德先生帶著自己的五百弟子,到伽伽池的旁邊訪問釋迦牟尼佛。佛當時接見了他。賓主寒喧後,佛向種德先生提出了一個問題:

  “種德先生,假使一個人要做到言語誠實,絕不欺诳他人,必須具備一些什麼條件?”

  種德仰頭思索了一下,高興地向佛說道:“世尊,一個人要做到言語誠實,絕不欺诳他人,必須具備五種條件。”

  “啊,哪五種?種德先生,我很希望你能詳細地說明一下。”佛慈藹地凝注著種德的面孔而期待他的答複。

  種德笑顔向佛,屈著自己的指頭數說道:“世尊,我認爲:一、要家庭的父母有聲望,平素能受到社會一般人士的尊敬;二、自己要有學問,並須精娴占蔔和祭祀的儀式;叁、身子長得漂亮;四、要有品德;五、要有智慧。”

  佛聽完了,贊美他道:“種德先生,你說得很好。但是對不起,我還想問你一下:假設一個人,要做到言語誠實,絕不欺诳他人,在你所說的五個條件裏,抽出一個,只要四個,再請加以考慮,是不是也可能做得到咧?”

  種德仰頭思索了一下,笑著向佛道:“世尊,我想抽除“家庭父母有聲望”那一個條件,當然也是可能做得到的。”

  佛歡欣地贊美種德道:“種德先生,我很贊成你的這個意見;但是請原諒,我還希望你慎重考慮一下:假設我們再抽去一個,那麼一個人要想做到言語誠實,絕不欺诳他人,是不是也可能做得到咧?”

  種德仰頭思索了一下,笑顔向佛道:“世尊,我想也是可能的。假如一個人沒有學問(指會占蔔、祭祀等,下同)不善占蔔、不懂祭祀儀節,但是他要是立志做到言語誠實,絕對不欺诳他人,世尊,我想這當然是可能的吧。”

  佛又歡欣地贊美種德道:“種德先生,你這意見也是很對的。但是,假設再抽去一個,那麼只留兩個,請你再認真地考慮一下:一個人要做到言語誠實,絕對不欺诳他人,是不是也還可能做得到咧?”

  “是不是也可能做得到咧?”

  種德低頭搔發,默默地吟味了一會,忽然擡起頭來,從兩眼裏射出了喜悅的光輝,興奮地向著釋迦牟尼佛說道:“做得到,做得到!世尊,我想一個人,即使生得並不怎樣漂亮,但是他要言語誠實,絕對不欺诳他人,當然還是可能做得到的嘛。”

  “啊……”釋迦牟尼佛剛一開口,種德的五百弟子裏卻激起了一片反對種德的音聲:

  “不要門第,不要家庭的父母聲望,這還像話麼?”

  “哼,連學問都不要了!”

  “不善占蔔,不明白祭祀的儀節,這還行嗎?”

  “連容貌都不講究了,啊唷,我的天呀!”

  “……”

  佛眼見種德的五百弟子,言語嘈雜,聲勢洶洶,形成了一窩亂黃蜂似的,就安詳地站起來向五百人說道:

  “我有一點意見,想提供大家做參考,不知大家是不是允許我說出來?”

  “好吧,讓你提出來了再說吧。”

  “只要是正確的意見。我們沒有不接受的。”

  種德的五百弟子裏響出了這樣的回答。佛覺得會場靜下來了,慈藹而嚴肅地凝注著他們說道:“種德先生認爲要想做到言語誠實,絕不欺诳他人,絕對不需要什麼父母聲望、學問和漂亮的外貌這些條件,我也認爲這是十分正確的。我認爲我們對于任何事物的看法和討論,只有大家平心靜氣,通過反複不斷地爭辯以後,才能使真理愈加顯出它的光輝。你們反對自己的師父——種德先生的意見,我認爲這是可以的;但必須提出正當的理由,必須遵守一定的秩序。這就是我想向你們大家提供的一點意見,請仔細考慮一下,我們是不是可以采取這種方式來進行辯論?

  五百人開始都光著眼睛端詳著慈藹而嚴肅的釋迦牟尼佛,好像話都被逼得說不出來了。接著響起了一片歡呼:

  “贊成!”

  “贊成!”

  “世尊,我們衷心地接受您的意見!”

  “一點兒不錯,既然反對,就要說出自己的理由來!”

  “……”

  這當然都是倒向種德先生一邊的弟子了。釋迦牟尼佛歡樂地帶著笑容揚抑著自己的右臂,招呼他們,要他們靜下來,隨著說道:

  “好,有反對的,就請一個一個地站出來說吧。”

  釋迦牟尼佛慈藹而嚴肅地凝注著全會場的群衆,半晌沒看到有一個站出來說話的,才又轉向種德看了一眼,隨向他的五百弟子說:“好吧,大家可以多醞釀一下吧。我想,如果你們的師父——種德先生,原是不具備這些條件,而他卻硬要把這些條件抽出來,我們還可以說這是從他自己的私心出發。但是大家都知道,他是具備這些條件的,因此,種德先生是正確的。”

  種德趕快向佛說道:“世尊,我很感激你;但是我還必須向他們說明白一下。”

  種德露出了怡然的笑顔,並默默地向佛點著頭。佛又乘勢向他問道:“很對不住,種德先生,假使在保留的兩個條件以內,我們再抽出一個,請你考慮一下:一個人要想做到言語誠實,絕不欺诳他人,是不是還有可能咧?”

  種德毫不思索地默默地向佛搖著頭。

  “爲什麼?”佛向著種德追回。

  “世尊,我認爲品德和智慧是能互相引發、互相增長的。真實的智慧可以幫助修養品德,優良的品德也可以助長智慧,兩者是相需爲用、不可偏廢的。”

  佛完全用贊美的口氣對種德道:“種德先生,你說的很對!品德智慧兩者是相需爲用、不可偏廢的。我想:這好像把兩只手伸到水裏去洗一樣,兩手不斷互相幫助,互相擦搓,就都會洗得幹幹淨淨的。”

  這時,種德和他的五百弟子內心欽佩地、愉悅地向佛亂點著頭。陣陣清風,在伽伽池裏吹起來了碧綠的漣漪;環池的濃蔭裏,競相傳來了靈禽悅耳的歌唱;一片一片的白雲,在廣闊的蔚藍天空裏自由自在遊移舒卷;從樹隙內透射進來的點點陽光,因爲風的簸弄,在地面和人身上又是那樣互相和諧地、歡躍地跳蕩著。這時候,連自然界的景物,都象浸透在法喜裏了。

  ——本文主要題材,是從《長阿含》內《種德經》上摘取的。

  (原載《現代佛學》一九五六年第四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