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通過酒戒談大乘修行者的發心

  人喝酒以後很容易喪失意志,很容易放逸,通過飲酒還會犯其它的戒,所以佛對酒戒的要求特別嚴。我們這裏有很多做生意的人,出于業務上的需要,經常會有應酬,這就要觀察自己的發心動機。你是爲了什麼做生意賺錢的?如果發心動機完全是善,是爲了弘揚佛法、救度衆生,是爲了對社會做貢獻而做生意賺錢的,這就是大乘修行者、大菩薩的行爲,你喝酒不會有罪過,不會犯戒。如果完全是自私自利,不可能有允許飲酒的時候。

  心胸一定要打開,心量要大,目光要放遠,不能太短淺。搞那麼大的企業,做那麼大的生意,自己能吃多少,能穿多少?最後還是別人的。“我想給兒女積點財”,兒孫自有兒孫福,你這樣做也不一定能幫到他們。如果他們有這個福報的話,你不用給他們積福,他們自然而然就能得到;如果他們沒有這個福報,你積多少都沒有用,該貧困的時候照樣貧困。

  弘揚佛法就是幫助衆生,把佛法弘揚起來了,社會自然而然就安定,衆生自然而然就快樂。如果我們有錢財,就可以通過財力把佛法弘揚起來;如果我們有智慧,就可以通過智慧把佛法弘揚起來;如果我們有其他的能力,就可以通過其他的能力把佛法弘揚起來。只要我們盡心盡力就行。

  有些學佛人太自私了,只顧自己學,一點點也不考慮他人。我們學佛是爲了解脫,別的衆生要不要解脫呢?你一定要多考慮一些。對自己的父母和兒女,你要感化他們,爲他們好好地表法,不要跟他們吵。“我自己修成了就行了,他們也不學,我不管他們了。”不能那麼想。他們是與你最有緣份的衆生,你明明知道只有通過學佛修行才能解脫,你卻不告訴他們學佛的方法,不帶著他們一起修行,這樣做太對不起衆生了!

  慢慢來,你給他們種善根與他們結善緣,替他們消業幫他們積福,同時也別讓他們起煩惱,別讓他們痛苦,恒順他們,慢慢地讓他們轉變過來,這樣才對。你應該慈悲他們,善待他們,不要生他們的氣,更不能恨他們。你看他們多可憐、多愚癡、多顛倒啊!難道你連這點慈悲心都沒有嗎?你這樣還談得上是佛,還談得上是菩薩嗎?

  要用一顆真誠心、慈悲心來對待所有的衆生。人心都是肉長的,你在他們面前好好地表法,他們不可能不感動,那個時候他們會從內心裏佩服你。之前你勸也勸不動,因爲自己都沒有做到,別人能聽你的勸麼?如果現在不行,就慢慢來,他們心情比較好的時候,就給他們講幾句,心情不好的時候就隨他們的意,不要太較勁。這樣你才能慢慢感化他們、轉變他們、救度他們。

  佛要求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喝酒。讓大家這麼做肯定有一定的困難,那我們就發心,這樣無論做什麼事都是善事。如果不發心,連吃飯都有罪過;如果發心了,連吃飯都有功德。發什麼心?發慈悲心,發菩提心!所有的煩惱痛苦都是從自私自利和我執我愛中來的,多多地發慈悲心、菩提心,自私自利和我執我愛才會慢慢地斬除。沒有人讓你煩惱,煩惱是自找的;沒有人讓你痛苦,痛苦是自找的。這兩句話說起來簡單容易,但是真要明白真要做到就難了。逐漸弄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是修行;真正弄明白了,真正能做到了,你就成就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