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法時的幾種發心和動機
我們在聞法、學法或者做其他事情的時候,心態與動機有叁種情況:第一、不善不惡的狀態——無記的狀態;第二、惡的動機——惡念;第叁、善的動機——善念。
第一、不善不惡的狀態。如果在聞法或修法的時候,只是跟著別人學一學、念一念,沒有提起善念,也沒有生起惡念,這就是不善不惡的狀態。以這種心態去做任何事情都是,連善根的種子都種不上。所以我們首先應該明確自己的目標,問問自己,聞法、修法是爲了什麼?
第二、惡的動機。若是爲了造業,以這樣的心態去聞思或者修行的話,就是惡。
第叁、善的動機。善的動機分叁種情況:下士道的發心動機,中士道的發心動機,上士道的發心動機。
下士道的發心動機,是爲了得到世間暫時的福報與利益而聞思修行。以這樣的心態做善事,只能得到人天的福報與暫時的利益,不能解脫,也不能成佛。
中士道的發心和動機,是爲了自己從煩惱痛苦中、從六道輪回中解脫而聞思修行。以這種發心修行,福德資糧、智慧資糧、斷證功德都不會圓滿。若想成佛,以後還要重新進入大乘妙道,重新學修,最後才能證得無上正等覺的果位。
上士道的發心和動機,是爲了衆生成佛而聞思修行。作爲大乘行者,應該以上士道的發心,爲度化衆生而修成佛果。自己在沒有解脫成佛之前,不能真正利益、度化衆生。要利益、度化衆生,首先自己要到達彼岸,圓滿智慧資糧和福德資糧,證得佛果。自己證得佛果了,才有輾轉*輪的能力;輾轉*輪了,才有自己的教法;有了自己的教法,才能真正利益衆生、度化衆生。之前都是給別的佛“打工”,幫別的佛傳法,替別的佛弘揚教法。只有自己成佛後輾轉*輪了,才有自己的教法。這時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菩薩都來幫你弘揚教法,這個時候你才有自己的事業。
學佛不能盲目,修行不能麻木。首先要明確目標,不要糊裏糊塗地學修。若是你沒有明確目標,不知道爲什麼學佛,爲什麼修行,爲什麼聞法,處在不善不惡、無記的狀態,不管如何努力,結果連一個善根的種子都種不上,根本沒有善根,也沒有功德。都好好地問問自己:我爲什麼要信佛?爲什麼要學佛?爲什麼要聞法?爲什麼要修行?要先搞清楚這些,把心態調整過來。
也許剛開始是下士道的發心和動機,是爲了世間的一些利益,比如爲了家庭平安、身體健康而學佛修行,爲了升官發財、事業順利而學佛修行,或者爲了今生今世的利益和人天的福報而學佛修行,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要逐漸調整心態,最終具足上士道的發心與動機,把心量放開,真正成爲一個大乘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