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壤塘覺囊巴寺“六絕”的曆史故事
中壤塘覺囊巴寺廟群位于距壤塘42公裏的中壤塘鄉政府所在地的東頭,北依壤巴拉(藏語意爲財神)山,似金虎橫臥;南臨自東向西北蜿蜒流淌的則曲河,形如青龍遊于前。中壤塘覺囊巴寺廟群由藏窪、確基、澤曲叁大寺廟所組成,是我國目前藏傳佛教覺囊派的根本道場,系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素有“小西藏”之稱。
壤塘全縣有37座大小寺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寺廟呢?
排名第一的是:確爾基寺、然後依次是:澤布基寺、藏窪寺、嘎爾塘寺、日梭寺、夏炎寺、曲塘寺、貢巴拉卡寺、紅土寺、康旭寺、瓦東寺、紮西曲林寺、果爾莫寺、斯躍武寺、俄拉寺、公主寺、叁郎寺、日柯寺、棒托寺、阿詩瑪寺、熱寺、日阿塘寺、蘭窩寺、依冬寺、桑古寺、甲拉寺、章乓寺、查卡寺、周紮寺、耿紮寺、俄巴寺、學德寺、啄昆寺、西窮寺、魚托寺、曾克寺、達登寺 。(以上數字來源于1999年阿壩州宗教通覽)
中壤塘覺囊巴寺廟群的魅力,不僅在于它寺廟殿堂的雄偉,還在于它有著極爲豐富的館藏、衆多充滿雪域風情的唐卡畫、巍峨壯觀的大佛塔群和栩栩如生、千姿百態的大小佛像,更在于它有著獨特的精雕細刻的巨型立體壇城群。
據史書記載,中壤塘覺囊巴寺廟群系嘉摩擦瓦絨的大德高僧宗然那西日從西藏學經歸來,秉承普東·喬勒南傑上師的旨意而建成的一座名刹,此爲中壤塘覺囊巴寺廟群之基。後經曆代增築、擴建、雕琢、裝點,規模漸臻宏偉。覺囊的脈系自14世紀中葉傳到這裏,從此脈脈相續,沿襲至今。覺囊派奉時輪金剛爲圭臬,且保存了最完整的傳承。按藏族通行的說法,修持時輪有成者臨終可往生美妙無比的天國“香巴拉”,因此,這塊地方被不少善男信女視爲聖域。覺囊派在中壤塘能夠落地生根並幸免于難,可謂得益于覺囊派高僧大德高瞻遠矚的政治主張和遊刃有余的政治手腕。爲了避免重蹈覺囊派在西藏消亡的複轍,他們一方面親自進京朝觐,主動向明朝中央政府拴頭,請求招安保護,明成祖皇帝當即賜“執照”允許其歸化,並劃定了保護管轄範圍;另一方面則施展政治手腕,巧妙地遊刃周旋于“五山八壩”的豪強和大施主之間,成功完成了覺囊派的複興大業。清代雍正年間,中壤塘覺囊巴寺廟群逐漸取代了西藏拉孜覺囊寺的殊勝位置,成爲了覺囊派的複興基地和根本道場。
中壤塘覺囊巴寺廟群有“六絕”: 一是以澤曲寺42米高的果芒大佛塔與確基寺的康瑪大金佛像和叁寺供奉的金汁大藏經並稱中壤塘覺囊巴寺廟群的“身、語、意”叁大所依,讓人拍案稱奇;二是藏窪寺的立體壇城殿供奉的四座巨大的立體鎏金木質時輪、密集、勝樂、大威德壇城模型,由浙江省木匠用柏木精雕細刻而成,其結構複雜,形製秀麗,工藝精巧,既是精美的建築模型,又是出色的工藝品;叁是其“他空見”理念形態與藏傳佛教其他教派的“自空見”理念形態大相徑庭。幾百年來,引起過不少人對覺囊他空理念的無窮遐想,激起過不少人對中壤塘的無比向往;四是那一座座時輪、度母、尊勝佛母、吉祥多門的大佛塔,千姿百態,林林總總,拔地而起,直指蒼穹,顯示出藏族古老而高超的工程技術水平和建築藝術的輝煌成就,是我國豐富多彩的古代建築園地中的一朵奇花;五是藏窪寺收藏的雕刻印版規模大、數量豐、涉及面廣,不愧爲藏族的古文獻寶庫,尤其是所藏覺囊派大德高僧論著的各種孤本和珍本文獻可謂傳世珍寶;六是叁大殿裏供奉的時輪金剛忿怒寓言像,看似雙身擁抱像,其並非世俗社會中的男女,而是禅定與智慧的像征,取其定慧結合、悲智雙修的意思,其禅理和禅趣耐人尋味。
今天,當人們拂去曆史的塵埃,透過歲月的隔障,展現在世人面前的將是一幅記載中壤塘覺囊寺廟群所走過的滄桑歲月的畫卷。盡管歲月給它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痕,但它那璀璨的宗教文化,鮮明的個性特征,還有那道不盡的藏漢團結詩篇,構成了她永不衰竭的魅力。
(萬曉玲 收集整理)
來源:《壤塘縣地名錄》、《阿壩州年鑒》、《嘉絨藏族史志》、《阿壩日報》、《阿壩地區宗教史要》等。